我為什麼開始寫財務文章?──從迷惘到分享的轉變
很多人以為財務規劃是專家的事。但我越走越深,越覺得:
財務知識應該跟國英數一樣,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的基礎教育。
這幾年,我和許多碩博士背景、學歷亮眼的朋友聊過。他們在學業或工作表現上都非常出色,但一談到財務,常常只有片段的認識,甚至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這不是智商問題。是這個社會根本沒教我們怎麼處理錢。
為什麼我想寫?
這個帳號的起點,說來也有點意外。
我其實一直以來只是偶爾和朋友分享一些經驗,從沒想過公開寫東西。真正讓我下定決心,是某次和 ChatGPT 對話時,它說:
「如果你在思考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感到迷惘,試著把你的經驗寫下來。也許你會幫助別人,也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這句話打中我了。
我開始寫下這些年來的理財經驗,發現自己的思路也慢慢變清晰。
我是誰?
我沒有什麼華麗背景,只是一個普通上班族。
來自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從小在夜市幫忙,靠就學貸款撐過大學與研究所,畢業時背著 50 萬的學貸。
我走過的經歷讓我明白:
- 沒有財務知識,你會被焦慮與無力感困住。
- 有了基本的財務能力,生活會出現選擇與餘裕。
我沒辦法教你快速致富。
我只會分享自己怎麼從「只會存錢」到「開始思考資產配置」,一步步累積出選擇權與自由度。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
- 不知道如何開始儲蓄與資產規劃的人
- 有儲蓄能力卻不知道怎麼投資的人
- 擁有資產但不確定怎麼有效運用的人
我寫的內容,不是某套死板的方法,而是一份參考地圖。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起點、風險承受度與生活目標,調整出屬於自己的路線。
我的核心觀念:財務自由四階段
我把財務自由的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 穩定儲蓄,建立現金流與預備金
- 開始投資,建立紀律與習慣
- 使用槓桿,提升資產增長速度
- 降低槓桿,轉向穩定與自由
如果你對這些有興趣,推薦你可以從這兩篇開始看:
- 財務自由的四個階段(觀念總覽)
- 我的投資紀律怎麼做的?(實際執行策略)(未發佈)
如果你只能記住一句話——
「不要選擇會貶值的東西作為勞動力的載體。」
我們的時間與體力是有限的,應該用來做能保值、甚至升值的事情。
你現在不需要一次看完全部內容,也不必一次做到完美。
你只需要從今天,開始思考並規劃自己的財務路線。 未來的你,會感謝今天願意多想一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