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烏俄戰爭與以伊衝突的血淚教訓,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範例,深刻揭示了現代國防安全的複雜性與多維度。
借鏡國際衝突
烏俄戰爭展現了全民抗戰意志的巨大力量,儘管烏克蘭軍力相對弱勢,但其人民堅決捍衛家園的決心,成為抵抗侵略的關鍵因素。這凸顯了全民防衛概念的重要性,國防不僅是軍隊的職責,更是全體公民的共同使命。
同時,烏克蘭運用不對稱作戰策略,以輕型、高機動性的武器有效牽制敵方,為資源相對有限的國家提供了借鑒。此外,這場戰爭也無疑是一場資訊戰與認知戰的較量,證明了輿論導向、假訊息識別與反擊能力在現代衝突中的重要地位。以伊戰爭則揭示了對方境內多地同時發動精準空襲的極端複雜性與殘酷性,尤其是針對核設施與軍事指揮中心,如何在達成戰略目標的同時,應對敵方可能的報復與情報反制,是極具挑戰性的課題。這場衝突也凸顯了情報與反情報的生死攸關,即使以色列擁有強大情報系統,仍面臨伊朗多地突襲及無人機反擊的風險,顯示現代高強度戰爭中情報準確性與即時反應的重要性。
此外,非國家行為體(如哈瑪斯)利用游擊戰術與地道網路,對常規部隊構成的威脅,也提醒我們防禦對象的多元化。
這些國際衝突的啟示,對於身處地緣政治敏感區域的台灣而言,尤為真切。它再三強調了強化自身防衛能力,提升社會整體韌性,以及爭取國際支持的重要性。
邁向堅實的國防:持續努力的必由之路
確保國防安全不是一件一次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不斷努力、隨時調整的過程。這不只是政府要有好的計畫和投入很多資源,還需要每個國民的支持和參與。具體來說,要強化國防,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 持續強化軍事實力
我們要持續投資,讓國軍的裝備更現代化,發展重要的高科技武器,也要讓軍人接受更專業的訓練,提升整體戰力。 - 推動國防自主
鼓勵國內自己研發和生產軍事裝備,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這樣才能確保關鍵武器和設備的供應不會中斷。 - 深化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國際安全合作,和理念相近的國家簽防衛協議,舉辦聯合軍事演習,大家一起面對區域和全球的安全挑戰。 - 提升全民防衛意識和韌性
普及國防知識,讓大家都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願意參與防衛工作。同時,也要建立完善的後備動員系統和保護重要基礎設施,讓社會在遇到危機時更有韌性。 - 建立全面的預警與應變機制
針對可能出現的威脅,建立快速有效的情報收集和分析系統,能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同時完善災害和危機的應變計畫。 - 強化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應對
現代安全威脅不只是傳統軍事,還有網路攻擊、恐怖主義、疫情等。我們需要完整的策略來防範這些威脅,比如加強網路安全和生物安全管理。
國防安全是大家的事,需要政府和人民一起努力,才能讓國家更安全、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電動車:環境永續與科技進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