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三天,我又開始密切關注韓國《英雄聯盟》LCK 聯賽。這一週將決定出兩支代表韓國參加國際賽事 MSI 的隊伍。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場比賽,更是一場技術與戰略的饗宴,也是情感上的連結。
我特別著迷於 LCK 的原因,除了整體水準極高、中上隊伍實力差距微小、團戰精采絕倫之外,更重要的是—我最關注的選手 Faker(李相赫)依然活躍於賽場。

印象最深刻的幾次操作,如:劫的瞬間反應走位、蛇女的反向大招擊殺、雷茲的無縫定身與加里歐的超坦輸出,無不讓我瞠目結舌。這些並非單純的手速,而是對節奏、位置、技能極限的深刻理解。
儘管 LCK 好手眾多,但 Faker 一直是我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他不只是一位強者,更是陪伴我成長的象徵。他從年少成名走到如今的「高齡選手」,仍然屹立不搖,讓人敬佩。他也從過去獨攬全場的 CARRY 手,轉變為穩定而犧牲的團隊中路,策略與溝通意識更為成熟,展現出真正的「大將之風」。
作為一個喜歡格鬥、運動與 MOBA 的玩家,我總愛研究各類技巧與手法。但當 YouTube 興起後,看著職業選手的操作,便深刻地體會到「天賦」的鴻溝。Faker 在操作自己的角色時,仍能即時查看小地圖、預判對方技能冷卻、觀察隊友與敵方裝備,團戰中的決策快得像本能,這些能力讓我明白,真正的頂尖是多面向的極致。
Faker 不只是技術精湛,更令人欣賞的是他低調謙遜、重視團隊、不輕言放棄的態度。他的職業生涯可說是電競圈中少見的長青樹,也是一種精神象徵。能夠從年輕時就發現自己的天賦並不斷耕耘,這是無數人夢寐以求卻難以企及的幸運與堅持。
在他身上,我看見了什麼是持續的專注、什麼是穩定的成長。這也讓我省思:走在人生的旅途上,雖然我們未必能成為頂尖選手,但當我們看到這些已經站在高峰的人,依然不斷突破自己、保有謙遜與熱忱,我們是不是也該檢視自己,是不是對自己太過寬容,或者尚未找到真正的熱情所在?
無論如何,那份不輕言放棄、持續突破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