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密碼5:為什麼富人少、窮人多?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前言:只有摘果實,誰來種樹?

你是否發現,這個世界上富人永遠是少數,而努力工作卻始終貧窮的人卻是多數?這不是因為富人比較聰明,也不是因為窮人比較懶惰,而是絕大多數人都落入了一個財富的陷阱。

這個陷阱叫做——只想摘蘋果,不肯種蘋果。

回想我們在前一章所說的:蘋果來自於蘋果樹,蘋果樹來自於種子。可悲的是,太多人天天在抱怨沒有蘋果吃,卻從來沒有播下任何種子。


一、財富的斷層:貪心與吝嗇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窮人多?因為貪。為什麼富人少?因為願意給。

這聽起來似乎顛倒常理,但請細想:

  • 貪心的人只想要,卻不願意給出
  • 吝嗇的人只在意保存,卻不願意流動
  • 他們把「拿到手的錢」當成終點,而非起點

但真正的富人卻懂得:「給出去的,才會真正回來。」


二、財富的本質不是擁有,而是創造

財富不是「我有多少錢」,而是「我能創造多少價值,並持續流動」。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守財奴,而是價值的創造者、種子的撒播者。

  • 窮人的想法:「我已經這麼少了,怎麼能再給?」
  • 富人的想法:「我給出去,是在撒種,等待豐收。」

三、社會現象背後的業力模式

這世界有許多人,天天在向宇宙索求——我要錢、我要機會、我要貴人。但他們從未問自己:

「我給了這個世界什麼?我是否也成為別人的貴人?」

宇宙是公平的能量場。你播種什麼,就會收成什麼。你什麼都不種,只想索取,結果就是空無一物。


四、真正的財富教育,從布施開始

現代教育教我們怎麼賺錢,但沒教我們怎麼布施。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有收入的貧窮人」,賺得多、花得快,永遠填不滿內心的空虛。

唯有學會「給予」,才能真正跳脫貧窮的業力輪迴,進入「富足的生命循環」。


五、「只想摘果、不願種子」的生活盲點實例

職場篇

  • 只想升職加薪,不願提升能力:期待公司給更多,卻不先給公司更多價值
  • 只想獲得機會,不願成為機會:抱怨沒有貴人,卻從不主動幫助同事或下屬
  • 只想學免費課程,不願投資學習:希望獲得專業技能,卻捨不得花錢上課或買書

人際關係篇

  • 只想被關心,不願關心人:希望朋友常聯繫,自己卻很少主動問候
  • 只想獲得幫助,不願伸出援手:需要時找人幫忙,別人需要時卻總是很忙
  • 只想被理解,不願理解人:希望伴侶包容自己,卻對對方的需求視而不見

金錢理財篇

  • 只想賺錢,不願花錢投資:希望財富增長,卻不願購買資產或學習理財
  • 只想省錢,不願創造價值:專注於節省開支,卻不思考如何增加收入來源
  • 只想收禮,不願送禮:期待別人的慷慨,自己卻在紅包白包上計較

健康生活篇

  • 只想身體好,不願運動養生:希望健康長壽,卻不願意早睡早起或規律運動
  • 只想被愛,不願愛人:渴望被無條件愛著,卻很少表達對家人的愛意
  • 只想享受,不願承擔:享受家庭溫暖,卻不願分擔家務或責任

學習成長篇

  • 只想獲得答案,不願思考過程:希望快速解決問題,卻不願深入理解原理
  • 只想被教導,不願分享知識:樂於學習新技能,卻吝於教導後進或分享經驗
  • 只想成功,不願承受失敗:渴望成就,卻不願承擔風險或從挫折中學習
raw-image



富人 vs 窮人:心態與行為的深度對照

raw-image
raw-image



六、真實案例:從摘果者到種樹者的轉變

案例一: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

摘果思維時期: 52歲時還在賣奶昔機,只想著如何多賣幾台機器賺取佣金。

轉為種樹思維: 遇到麥當勞兄弟後,他看到的不是漢堡生意,而是「如何幫助更多人成功開店」。他建立了完整的加盟體系、培訓系統,讓無數加盟主獲得成功,自己也因此建立了餐飲帝國。

關鍵轉念: 從「我要賣什麼」轉為「我要幫助別人得到什麼」。

案例二:股神華倫·巴菲特

摘果思維表現: 早期只想著快速賺錢,頻繁買賣股票。

轉為種樹思維: 改變策略,開始「種植優質企業」——長期持有好公司股票,並且幫助這些企業成長。同時承諾將99%財富捐出,成為其他人的「財富種子」。

關鍵轉念: 從「短期獲利」轉為「長期價值創造」。

案例三:台灣企業家張忠謀

摘果思維階段: 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時,專注於個人職涯發展。

轉為種樹思維: 回台創辦台積電,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要「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種下一棵大樹」。培養了無數工程師人才,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關鍵轉念: 從「個人成就」轉為「產業貢獻」。


七、自我檢視:你是摘果者還是種樹者?

💭 思維模式自我評估表

請誠實回答以下問題,每題給自己評分(1-5分,5分最符合):

🔍 金錢觀念檢測

  1. 我願意投資自己的學習和成長(買書、上課、找教練)
  2. 我會主動分享有價值的資訊或資源給朋友
  3. 我認為幫助別人成功,自己也會更成功
  4. 我願意為了長期目標而延遲享樂
  5. 我把錢看作是創造價值的工具,而非最終目標

🤝 人際關係檢測

  1. 我經常主動關心朋友,而不是等別人來關心我
  2. 我樂於介紹朋友之間互相認識,促成合作機會
  3. 我會記住朋友的重要日子並表達祝福
  4. 我願意無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5. 我相信人性本善,不會因少數壞人而對所有人失去信任

💼 工作態度檢測

  1. 我會主動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工作
  2. 我願意分享工作技巧和經驗給同事
  3. 我把工作當成自我實現的平台,而非只是賺錢工具
  4. 我會為公司或客戶著想,提出改善建議
  5. 我相信付出會有回報,即使暫時看不到

📊 評分解讀

  • 60-75分:種樹者 - 你已經具備富人思維,持續深化即可
  • 45-59分:轉換期 - 你正在覺醒,需要更多實踐來強化新思維
  • 30-44分:摘果者 - 你仍在舊模式中,需要重新審視人生價值觀
  • 15-29分:嚴重摘果者 - 建議立即開始改變,否則將陷入貧窮循環

八、實戰行動指南:21天從摘果者變種樹者

🌱 第一週:播種週(建立給予習慣)

每日任務:

  • Day 1-2: 每天至少問候一個朋友,不求回報
  • Day 3-4: 分享一個有價值的文章或資訊給5個人
  • Day 5-6: 主動幫助一位同事或朋友解決小問題
  • Day 7: 總結本週的給予行為,記錄感受變化

💡 實踐技巧

  • 設定手機提醒,每天下午3點問候一個朋友
  • 準備一個「價值分享清單」,收集好文章、好工具、好機會
  • 用「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代替「你可以為我做什麼?」

🌿 第二週:澆水週(投資自己與他人)

每日任務:

  • Day 8-9: 投資購買一本書或線上課程
  • Day 10-11: 教會一個人你擅長的技能
  • Day 12-13: 介紹兩個朋友互相認識
  • Day 14: 評估自己的「投資報酬率」思維轉變

💡 實踐技巧

  • 把學習當成「種下未來的種子」,而非花錢
  • 教學是最好的學習,分享知識讓自己更專業
  • 當「連接器」,幫助別人建立有價值的關係

🌳 第三週:成長週(建立長期價值)

每日任務:

  • Day 15-16: 制定一個幫助10個人的長期計畫
  • Day 17-18: 開始記錄每日的「給予日記」
  • Day 19-20: 尋找一個可以長期貢獻的公益或志工機會
  • Day 21: 慶祝轉變,制定未來30天的種樹計畫

💡 實踐技巧

  • 建立個人品牌,成為某個領域的知識分享者
  • 加入或創建一個學習或成長社群
  • 把生活當成「價值創造實驗室」

九、進階修煉:建立你的財富生態系統

🎯 Level 1:個人種樹(自我投資)

  • 每月投資收入的10%在學習上
  • 建立個人知識庫和技能組合
  • 培養「終身學習者」身份認同

🎯 Level 2:關係種樹(人脈建立)

  • 成為朋友圈中的「價值中心」
  • 定期舉辦聚會或分享會
  • 建立互助共贏的夥伴關係

🎯 Level 3:事業種樹(價值創造)

  • 把工作或事業當成「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平台
  • 建立被動收入系統
  • 培養接班人或傳承者

🎯 Level 4:社會種樹(影響力建立)

  • 成為行業或社群的意見領袖
  • 建立教育或公益項目
  • 影響更多人從摘果者變成種樹者

十、常見阻礙與解決方案

阻礙一:「我自己都不夠,怎麼給別人?」

解決方案: 從小事開始。一個笑容、一句鼓勵、一個讚美都是給予。給予不只是金錢,更是時間、注意力、和正能量。

阻礙二:「我給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沒有回報?」

解決方案: 改變期待值。真正的種樹者不期待立即回報,而是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宇宙法則。回報往往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

阻礙三:「我怕被別人利用或欺騙」

解決方案: 建立智慧的給予方式。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避免養成別人的依賴性。同時要學會說不,保護自己的界限。

阻礙四:「我不知道自己能給別人什麼價值」

解決方案: 每個人都有獨特價值。列出你的:經驗、技能、資源、人脈、時間。即使是傾聽和陪伴,也是珍貴的禮物。


總結:心胸決定財富

這不是「錢多錢少」的比較,而是「心胸大小」的選擇。

有錢,是結果;心富,才是起點。

真正的富人從不只是擁有更多錢,而是更懂得:

  • 如何給出
  • 如何創造
  • 如何成為一棵結蘋果的樹,而不只是摘蘋果的人

當你開始實踐這21天的轉變計畫,你會發現:

🌟 內在會改變: 從匱乏感轉為豐盛感

🌟 關係會改變: 從索取型轉為貢獻型

🌟 機會會改變: 從等待轉為創造

🌟 財富會改變: 從稀缺轉為流動



記住:當你開始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蘋果樹時,你就已經踏上了真正的富足之路。這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場覺醒。從今天開始,選擇成為種樹者,而非只是摘果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覺行の靜心創作
53會員
210內容數
「覺行」——覺悟而行。 喜歡用簡單的話,說深的理; 像一筆勾勒,畫出複雜中的秩序。 細節是我眼中的光,結構是心裡的靜, 文章是圖,也是一場心的對話。 我把佛法放進生活,讓故事說話, 讓智慧在日常裡發芽。 而與AI的對話,是另一場修行。 我相信,真正的溝通,不止於語言,共同走向覺醒的路上。
覺行の靜心創作的其他內容
2025/06/16
前言 我們上次學到如何當錢的主人與如何交換金錢,這一章我們要來更深層探討,錢從哪裡來?是天上掉下來嗎?還是等老闆發薪水?還是跟媽媽要? 這些都是錢來的過程,但如何創造金錢,相信很多人賺錢賺了一輩子都不知道。
Thumbnail
2025/06/16
前言 我們上次學到如何當錢的主人與如何交換金錢,這一章我們要來更深層探討,錢從哪裡來?是天上掉下來嗎?還是等老闆發薪水?還是跟媽媽要? 這些都是錢來的過程,但如何創造金錢,相信很多人賺錢賺了一輩子都不知道。
Thumbnail
2025/06/13
這篇文章揭示財富創造的終極真相:金錢是用時間換來的,但不是所有時間都能換到錢,只有有價值的時間才能換來錢。文章詳細闡述時間交換的三個層次、價值密度的決定因素,以及提升時間價值的策略,最終點出時間的珍貴性和人生意義,並提供實踐練習,幫助讀者成為時間的主人。
Thumbnail
2025/06/13
這篇文章揭示財富創造的終極真相:金錢是用時間換來的,但不是所有時間都能換到錢,只有有價值的時間才能換來錢。文章詳細闡述時間交換的三個層次、價值密度的決定因素,以及提升時間價值的策略,最終點出時間的珍貴性和人生意義,並提供實踐練習,幫助讀者成為時間的主人。
Thumbnail
2025/06/09
🎯 三個簡單的覺醒練習 練習一:每日金錢動機檢視 每天早上問自己:「我今天為什麼要賺錢?」 持續追問直到找到最深層的原因。 練習二:需要vs想要辨識 每次想花錢時,先問:「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如果是想要,再問:「我想要的背後,真正想填補什麼?」
Thumbnail
2025/06/09
🎯 三個簡單的覺醒練習 練習一:每日金錢動機檢視 每天早上問自己:「我今天為什麼要賺錢?」 持續追問直到找到最深層的原因。 練習二:需要vs想要辨識 每次想花錢時,先問:「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如果是想要,再問:「我想要的背後,真正想填補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貧富難道真是命運主宰? 富人這一句暴富關鍵,您必須要知道
Thumbnail
貧富難道真是命運主宰? 富人這一句暴富關鍵,您必須要知道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聽過多少關於金錢和財富、有錢人的事情呢? 你或許聽過類似的說法:金錢是萬惡之源,或是金錢能解決煩惱,有錢人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可能總是擔心沒有足夠的金錢,或者害怕被指責賺錢不義。這些觀念可能早已植根於我們的心中,影響...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聽過多少關於金錢和財富、有錢人的事情呢? 你或許聽過類似的說法:金錢是萬惡之源,或是金錢能解決煩惱,有錢人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可能總是擔心沒有足夠的金錢,或者害怕被指責賺錢不義。這些觀念可能早已植根於我們的心中,影響...
Thumbnail
近日與友人們聊天,慢慢發現我的同溫層比較不畏懼開口談追求財富了! 有錢人未必是靠著剝奪和壓榨窮人來獲取鉅額財富!《寄生上流》中說「有錢誰都可以善良」,雖然要不要做是另一個選擇!或許我們也根本不該去關注有錢人做了什麼,重點是你做了什麼? 如果你抱怨窮或想要變有錢! 可以創業阿?如果不
Thumbnail
近日與友人們聊天,慢慢發現我的同溫層比較不畏懼開口談追求財富了! 有錢人未必是靠著剝奪和壓榨窮人來獲取鉅額財富!《寄生上流》中說「有錢誰都可以善良」,雖然要不要做是另一個選擇!或許我們也根本不該去關注有錢人做了什麼,重點是你做了什麼? 如果你抱怨窮或想要變有錢! 可以創業阿?如果不
Thumbnail
1. 富人想著星辰大海,窮人卻想著芝麻綠豆 2. 富人選擇根據時間來獲取報酬,窮人根據付出時間來獲得報酬 3. 富人相信魚與熊掌能兼得,而窮人覺得什麼東西都是稀缺的,不能什麼都要 4. 富人眼里只有機會,窮人眼內只有困難 5. 富人會和積極成功人士交往,窮人則和消極的,不成功的人士交往
Thumbnail
1. 富人想著星辰大海,窮人卻想著芝麻綠豆 2. 富人選擇根據時間來獲取報酬,窮人根據付出時間來獲得報酬 3. 富人相信魚與熊掌能兼得,而窮人覺得什麼東西都是稀缺的,不能什麼都要 4. 富人眼里只有機會,窮人眼內只有困難 5. 富人會和積極成功人士交往,窮人則和消極的,不成功的人士交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