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超實用、超完整的「全方位災難計畫」指南,從地震、暴雨、海嘯到戰爭災害,一次搞懂怎麼保護你、你家人,還有你最愛的毛小孩汪!
這裡整理了紐西蘭政府的【Get Ready】手冊,參考以色列戰時防護經驗再收集台灣自己的資料,整理成三階段【做準備】【緊急狀況】【參與其中】教你如何打造一個專屬的居家與社區應變SOP。不管災難什麼型,準備做得好,驚嚇減一半,安全加滿滿!🟨黃色:做準備(PREPARE)
自然災害(紐西蘭版本)
1.家庭緊急計畫【中文版】【英文版】
- 紐西蘭政府【緊急災難計畫】網站,備妥緊急時的完整資料,看看你是否都計畫好了!
2.需要用品避難包【家中儲備(準備至少三天用量)】記得在黑暗中能迅速取用!
家中基本物資:
- 飲用水:每人至少 9 公升(約三天份,含飲水與基本清潔用)
- 食物:無須烹調的長效食品(若無露營爐或瓦斯爐尤須注意)
- 嬰兒與寵物食物:確保全家人都能被照顧到
- 衛生設備:衛生紙、緊急簡易廁所
- 現金:停電會影響 ATM 與刷卡機,建議家中備有少量現金
- 工作手套
- 合適尺寸的 P2 或 N95 口罩
- 特殊飲食需求:如需無麩質、糖尿病或過敏食材,請事先準備
毛小孩基本生存用品:
- 乾糧/罐頭(至少三天份,不易腐壞)
- 飲用水(每日所需 ×3天)
- 食器/水碗(可折疊式最方便)
- 清潔用品(便便袋、尿墊、濕紙巾)
- 牽繩與胸背帶(平常就習慣使用的款式)
- 墊子(保持安全感與保暖)
- 熟悉的玩具或物品(安撫情緒用)
- 疫苗接種紀錄影本
- 寵物晶片編號/身份牌
- 寵物照片(走失時方便辨識)
- 寵物專用背袋或小型籠子(便於搬運與臨時收容)
- 毛孩用口罩(如遇濃煙、空汙)
Grab Bag 緊急抓包(放在門口或易取位置)
- 好走的鞋子、保暖衣物、雨衣與帽子
- 水與乾糧(嬰兒與寵物的也需準備)
- 酒精乾洗手、手套
- 行動電源
- 現金(小面額)
- 身分證影本與重要文件副本
- 常用藥品(與急救包一起)
- 手電筒、口罩或面罩、收音機與電池
- 哨子
- 緊急用簡易廁所(2~3次)
- 防水夾鏈袋、垃圾袋
戰爭災難需添加用品
- N95 或更高等級口罩(戰時煙霧與毒氣防護)
- 防護眼鏡/護目鏡(防止煙塵與碎片傷害)
- 工作手套(搬運、逃難用)
- 耳塞(長期空襲警報/爆炸聲音過大)
- 防蚊液、防曬乳、護唇膏(野外避難或斷水斷電環境)
- 收音機(含可接收 FM 頻道)
- 紙本地圖(手機訊號可能中斷)
- 小筆記本+油性筆(斷電或手機失效時,可記錄避難路線和訊息)
- 小型滅火器(飛彈/炸彈波及導致小火災時,可立即初步滅火)
3. 居家檢查
安全檢查重點:
- 固定櫃子與高處物品:用L型五金片將衣櫃、書櫃等家具鎖進牆面,避免傾倒砸傷人。
- 檢查瓦斯管線與熱水器:確認瓦斯管未老化、無漏氣現象,使用瓦斯外出時記得關閉開關。
- 強化窗戶與玻璃門:貼防爆膜、使用安全玻璃或加裝防震膠條,減少地震時玻璃破裂飛濺。
- 家具與門口通道保持暢通:避免堆放雜物阻礙逃生動線,特別是樓梯、陽台出口等位置。
- 安裝簡易滅火器與手電筒固定點:利於災難發生時第一時間反應。
4.定期檢查與調整計畫表
- 更新家庭資料:檢查並更新住址、聯絡人、學校資訊、慢性病與用藥需求(特別是小孩與長輩)。
- 重新整理避難包與抓包:查看食物/藥品是否過期,行動電源是否充電,衣物是否適合當前氣候。
- 與孩子一起演練:依年齡設計不同情境(如夜間地震、學校斷電、火警撤離),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記住應對方式。
- 模擬停電/通訊中斷環境:假設手機沒電、網路斷線,如何聯絡家人?事先設計備案,如約定「集合點」、「傳紙條」等方法。
- 檢查家中逃生地圖與鄰里協力名單:鄰居或附近可支援朋友名單
🟥 紅色:緊急狀況(RESPOND)
沙盤推演的實際狀況知識
1. 當發生自然災害怎麼辦
- 地震 → Drop, Cover, Hold
- 海嘯 → 立刻往高處移動(不要開車)
- 暴雨/山崩 → 立即遠離河谷與山區
- 其他災難狀況
2.突發戰爭災害(以色列模式參考 × 台灣方式)
- 警報響起時,台灣民眾會收到手機告警或聽到警報器聲,應立即就地避難,遠離窗戶與外牆
- 若附近有標示的「防空避難處所」,應盡快前往(地下停車場、學校地下室等)
- 封閉門窗、停止空調是減少吸入煙霧與毒氣的第一步
- 學校會在第一時間管制出入與停課,老師引導學生避難,社區活動亦同步暫停
🟩 綠色:參與其中(RECOVER & PARTICIPATE)
災後不只是生還,而是團結與重建的開始
1. 社區團隊:不是你一個人在面對
災難後,最有效的支持常來自街坊鄰里。建立社區協作網絡,能讓彼此在第一時間互助自救。
- 加入在地社區志工隊、防災小組:協助分發物資、照應弱勢、執行簡易安全檢查
- 建立「街道鄰里通訊網」:像是 LINE 群組或防災群,協助傳遞物資、資訊、庇護需求
- 參加防災士培訓或社區演練:提升你的應變知識,也讓別人願意信任你
2. 家族團結行動:從家開始,建立韌性網
災難會讓人失聯、驚慌、甚至迷失方向。家庭的互助,是災後最堅實的支撐網。
- 建立「家庭災難群組」:包含所有成員的聯絡方式,平時就固定使用的群組最理想(如 Line 群)
- 共享緊急資訊表單:如 Google 表單/Notion/紙本備份,記錄:
- 各人住址、血型、特殊用藥、常備醫院
- 家族集合地點、誰負責聯絡誰
- 照顧特別對象:為長輩、幼兒、身障者、寵物建立避難照護計畫(如誰背誰、誰帶食物)
- 家族定期聚會+災難桌遊或演練分享:每年選一日做「模擬演練」,用輕鬆方式傳遞防災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