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震發生時除了緊記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躲在桌下或是牆角,日常的防震準備十分重要,包括「家具固定」、「防災用品與食物」、「緊急避難包」、「家庭防災計畫」、「身心障礙者的防震準備」。
「緊急避難包」要輕量化、不影響雙手活動的包包,家人成員每人一包,放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如大門口、玄關附近,並且每六個月檢查是否有過期、損壞需淘汰換新的備品。
1、食物:以巧克力、餅乾、罐頭等高熱量食物為佳。
2、飲用水:避難過程中,所需適量的飲用水。
3、手電筒與電池:在黑暗中照明用。
4、行動電源:增長通訊設備使用時間。
5、毛毯、保暖衣物:防止失溫用、暖暖包、雨衣
6、醫療用品:準備簡易外傷急救藥品以及個人必備如高血壓的藥物、口罩。
7、哨子:讓救難人員發現位置。
8、衛生用品:衛生紙、濕紙巾、女性生理用品…
9、特殊需求:孕婦、年長者、小孩所需物品,如假牙、拐杖。
11、粗棉手套、瑞士刀、防災地圖、證件影本、少量現金。
12、收音機:接收正確訊息,避免謠言小道消息。
建議要有防震帽(用較厚布料縫製)、安全帽等較厚帽子保護頭頸,情急之下也能以抱枕、棉被、毯子、包包保護頭部!
嬰幼兒版「緊急避難包」需特別準備,防震帽(若無防震帽能以較厚帽子、棉被、毯子取代)尿布、奶粉奶瓶、濕紙巾、備用衣物等必需物品,避免寶寶到陌生環境生活會不習慣,需要安撫餅乾、玩具、毛巾、奶嘴等安撫用品。
資料來源👉嬰幼兒版「緊急避難包」
👉地震、水害…天災來了怎麼辦?來看看日本緊急避難包必備的東西有哪些?
買魚買菜要買有優良農產品標誌才有保障,買房子有「耐震標章」喔!
耐震標章的認證從建築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品質、完工交屋及使用執照取得之結構物耐震性能的審查與監督,推展耐震安全的同時,也以相關規範架構建置,亦能保護消費者權益!
👉RC、SRC、SC差在哪?我家建築結構耐震嗎?建築結構總比較!
第一步「趴下」!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避免跌倒,這個姿勢必要時也能移動!
第二步「掩護」!穩固的遮蔽物、牆壁角落,若無遮蔽物也要用包包或手、枕頭保護頭頸部,遠離有潛在掉落物的地方,遠離窗邊、易碎品、如燈、冰箱、家電等。
第三步「掩護」!抓住遮蔽物(如堅固的桌子),讓桌子形成保護屏障,頭部低於背部及臀部﹐避免坐立時萬一桌子被壓垮,避免頭和頸承受太大壓力而受傷,身體一定要比周圍固定物低,能夠掩蔽全身的避難空間最好。
若感覺到地震搖晃,請按下電梯內所有目的樓層按鈕,當電梯停靠後請儘速離開電梯。
如果您受困在電梯中,請透過電梯內緊急通話裝置與外部聯絡,告知情形等待救援。
如果發生停電會有緊急電源裝置提供電力,電梯內緊急照明燈點亮,請使用電梯內緊急通話裝置與外部聯絡,告知情形等待救援。
發生地震後,在確認電梯安全前,請不要使用電梯。
更多電梯相關知識👉當搭電梯遇到地震時(國霖電梯)
快樂出門,平安回家!出國防災知識準備好,日本防震措施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以下連結供出國的遊人參考。
更多相關資訊👉旅遊遇到地震怎麼辦?4個事前準備、6個逃生守則一次看
👉日本地震防災措施|地震時應該如何自救?保命應變方法這樣做!| 附東京防災手冊(繁體中文版)pdf連結
在山中的危險因素大概就是落石、山崩、還有晃動地面導致身體重心不穩而摔傷,同樣實行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趴下時也要留意地點安不安全,若剛好在邊坡行走,穩住身體不摔傷、注意落石;平坦的地方就是找安全地方趴下或抓緊身邊樹木,觀察情況,等地震停下再行動。
地震過後最怕是有崩塌,最明顯的徵狀就是有塵土揚起的情況,就不適合往那走,隨時注意周遭情況小心下山,聽聲音和觀察土石崩落情況,若有小石頭掉落就要特別觀察,尤其是開始有很多小石頭滑落,再來就越來越多石頭,甚至整片崩落。
地震之後先別去爬山,因為晃動後山裡的岩石很可能鬆動,容易崩塌,若遇到下雨危險性變高,很有可能會遇上土石流。
山中地震最危險的區域,例如玉山峰頂的裸岩區最危險,再來是山坡區,平緩的草地比較安全,遠離河流或小溪、不走懸崖峭壁等較崎嶇的地區改走一般人常走的平緩道路。
👉爬山時遇到地震別害怕!登山嚮導與專家告訴你,在山中露營遇到地震要如何安全應對
👉戶外百科/爬山、登山時遇到地震怎麼辦?4個要訣,探索山林美景也懂保護自己
地面強烈震動由海洋引起、沿岸山崩、火山爆發都可能引起海嘯,潮汐突然反常漲落、退潮、河水沒水,海平面明顯下降或巨浪來襲都是海嘯前兆,必須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
「往高處和內陸」越遠離海岸線越好,尋找高處樓層高於三層樓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避難。
「找堅固」優先考慮附近堅固高樓避難,沒有高層建築物,往內陸高處方向也可以。
「抓牢固」來不及避難時,就先抓緊附近高處的堅固物件
若不幸落水時要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撞到其他硬物,只要浮在水面,不要游泳、不要掙扎、不要舉手、不要喝海水,海水溫度偏低時,不要脫衣服,盡可能跟其他落水者聚集互助,盡力使自己易於被救援者發現。
海嘯過後搶救落水者,披上毛毯、大衣等保暖,不要局部加溫、按摩,不要飲酒改喝一些糖水,飲酒只會使熱量更快散失。
如果落水者受傷,應採取止血、包紮、固定等急救措施,重傷員則要及時送醫院救治。
及時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內的吸入物,方法是將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從後背按壓,將海水等吸入物倒出;如心跳、呼吸停止,則應立即交替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CPR。
更多相關資訊👉遇到海嘯,落水時該如何自救?
台灣發生海嘯最嚴重的一次是1867年12月18日(清同治時期)的基隆海嘯,約在基隆嶼東方500公尺左右的海底,地震發生後隨即引發海嘯,預計達6公尺~15公尺浪高,基隆首當其衝,港內海水急速往外海退去,露出海床;緊接著巨浪瞬間反撲,速度力量驚人到房屋傾倒、山崩地裂、海水暴漲,有些地面裂開又再合了起來,有的山坡裂成大峽谷,現在仍有硫磺溫泉流出,碼頭下陷,影響瑞芳、萬里、金包里帶沿海,淡水地區也有地裂、海嘯;估計地震規模約7.0,海嘯高度達8公尺,數百人以上死亡,沿岸居民從700戶到只剩下16戶,當天有感地震達15次,但第一次的地震開始只花了15秒「雞籠」成一片廢墟。
台灣歷史上也遭遇過幾場海嘯,但高度都不足1公尺,並未帶來災情,除了1867年的基隆海嘯以外,雖然相較日本機率偏低但仍要特別留意。
👉台灣3地區「最可能有海嘯」 專家示警規模8以上強震:水牆10分鐘到
印象深刻的地震事件就是921大地震,在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為8公里,芮氏規模為7.3,為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總共持續大約102秒。
「桃園」因為平時的地震都很小,專家也認為地震時桃園是最安全的縣市,但921大地震真的很不一樣,玻璃窗強烈震動的聲音讓我驚醒,很害怕玻璃突然破碎,最重要我睡在窗戶旁邊,還造成大停電,搖晃時間久到我想將睡在旁邊還在做美夢的家人叫醒出門避難,隔天因大地震而停課一天,看了新聞才知道中部災情非常嚴重,真很令人難過。
平時災難防護提前預備,就能有多幾層保障,災難發生的當下需保持冷靜勿驚慌,除了防災知識以外,也要隨時依當下情況判斷處理,出門旅遊平安是最重要的事!
歡迎到「我的粉絲團」!喜歡我的內容請別忘了在粉絲團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