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山難事件(上)── 合歡山大山難 (野呂寧山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913年3月22日上午,埔里社,一則來自櫻峰分遣所的電報,打破了埔里社支廳治所的日常。

電報員接獲消息後,緊張地跑過支廳治所內的廣場與長廊,趕忙將這消息告訴當時的埔里社支廳長──依田盛男(福島)警部。依田大吃一驚,確認電報的內容,又通知相關單位消息,並緊急招募人手與物資,整個埔里社支廳瞬間忙碌起來。

合歡山探險隊出事了。

那可是人數將近300人的龐大探險隊啊!裡面有60人是他的同僚,而隊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可都是他安排進去的!

依田支廳長仰頭看向合歡山方向。平日晴朗時,可看見到的層層山巒及那白雪靄靄、閃閃發光的美麗山峰,此時已被灰重的烏雲遮住、籠罩。他的雙眉緊鎖,內心的不安止不住地膨脹。

拜託,不要像八甲田山事件那樣。

「我們必須以最快速度前往櫻峰。」依田支廳長宣布,準備好簡單的物資後,率領數十名巡查以及隘勇,中午即動身前往櫻峰分遣所,與臨時召集來的100多名原住民集合,投身進入台灣史上最大山難的救援行動。

為什麼會出事?野呂技師不是經驗豐富嗎?探險隊的傷亡狀況如何?有受到太魯閣蕃(タロコ蕃)的攻擊嗎?帶著滿腹疑問與擔憂,依田抵達櫻峰分遣所。


殘存的探險隊

依田支廳長抵達櫻峰時,已經是22日晚上,櫻峰分遣所內只有野呂寧技師(東京)以及幾位探險隊幹部、幾位他派來的警備人員。

正在交代雜項的野呂技師,也是這次探險隊領隊,前來向依田說明:「櫻峰分遣所住不下全部人員,其他人都已經分散到附近的分遣所了。」

依田環視周圍,探險隊員正幾個人裹著一條毛毯,擠在一起勉強取暖,但分遣所內有溫暖的火堆,食物也還算充足,暫時看起來沒有性命之憂,稍微放心些:「那失蹤的人有多少呢?」

野呂稍微沉默後回答:「平安無事的有57人。」

依田一驚,瞬間醒悟這次探險傷亡程度有多嚴重

「探險隊原本不是有280人左右嗎?其他人呢?」

「一部分凍死,一部分失蹤。」

野呂看著依田震驚的表情,嘆了一口氣道:「既然你們明天才能進行搜救,我先跟你說明這幾天發生的事情。」

依田點頭,跟隨行的部屬交代事項後,回到分遣所內找野呂,聽他娓娓道來。

「我們這次的探險任務,是要繪製地圖,蒐集太魯閣蕃的情報,並且基於過往經驗,這次等測候所告訴我們會是好天氣後,我們才出發,且為了防範被蕃人攻擊,這次帶了很多人上山……」

五年理蕃計畫

台灣總督府為了將台灣全島納入控制範圍,推出一系列理蕃政策,並以「隘勇線推進」與「五年理蕃計畫」,正式將台灣內山大多原住民領域納入行政管轄範圍中。

隘勇線的構想,是源於台灣所遺留的清代隘勇制度,但在理蕃的目標上,卻更加凶狠、有效。1875年台灣開山,原本涵蓋內山外圍的番界禁墾令解除,漢人開始可以合法進入內山開墾,為了自保,漢人會在開墾地附近設立隘寮,聘僱隘勇(隘丁)防守;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讓各地設隘寮保持自行防禦的狀態,直至1902年的「南庄事件」(發生於新竹廳南庄支廳南庄區南庄的抗日事件)後,總督府理蕃態度轉為積極,將隘勇納入警察本署管理,並透過推進隘勇線,包圍尚未在日本行政控制下的原住民領域,阻絕部落對外的生活物資交易管道,逼迫原住民投降。

所謂的隘勇線,是由道路與防禦工程所組合而成的警備線:

  1. 警備單位規模由小到大,分別為:隘寮、分遣所、監督所
  2. 警備人員有:警部、警部補、巡查、巡查補、隘勇
  3. 在官方規定中,隘勇線線幅約18公尺寬,可視地形而有所增減
  4. 隘勇線上另有隘路,主要用於巡邏使用,路幅約90〜120公分寬
  5. 另設置通電鐵絲網、地雷、木柵等防禦工程,用以包圍與禁止原住民越過隘勇線。


南投縣境內的隘勇線。圖源:鄭安睎,〈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280。

南投縣境內的隘勇線。圖源:鄭安睎,〈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280。

雖隘勇線推進,使台灣總督府的勢力逐漸滲入台灣內山,但還是有許多部落群有能力反抗總督府滲入。於是1910年,在新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力推下,位於東京的日本國會通過「五年理蕃計畫」,編列經費1,630萬圓,確定以武力鎮壓的手段強迫未歸順的原住民投降,並將武力討伐的焦點,對準頑強抵抗的「北蕃」(泰雅族)與「太魯閣蕃」。

為了有效討伐,並規劃隘勇線及後續的理蕃道路,總督府多次派遣地圖測繪技師隨同警察、隘勇,進入內山進行調查,以了解地形與部落分布狀況。1911年12月,總督府派遣測繪技手財津久平(大分)前往奇萊主山與合歡山方面調查,觀測太魯閣山地地形,卻在抵達鞍部時遭到太魯閣蕃襲擊而失敗。

於是,1913年太魯閣調查計畫捲土重來。

合歡山探險隊,出發

野呂寧是一位曾測量新高山(玉山)、鹿場大山等眾多台灣高山的重要測繪技師,且早在1910年就曾帶隊前往合歡山探險。

1910年2月由蕃務本署下達命令,野呂寧於2月27日在埔里社與財津技手、殖產局的森囑託、花蓮港廳的本田警部、南投廳埔里社支廳長依田警部,以及其下2名警部、2名警部補、10名巡查、7名巡查補,隘勇20人、苦力人夫10多人,共50多人的探險隊,經由霧社與隘勇線,抵達櫻峰分遣所,卻因天氣不好,直至3月2日大晴天才出發前往合歡山,並在下午2點30分抵達合歡山南峰,見山頂平坦廣闊,又有一低窪處聚起積水,恰巧此時變天,探險隊於是在此紮營。然而,隨著風勢漸增,探險隊回過神時,帶路的蕃人已經逃離,僅一人留下,探險隊只好憑著指南針以及山頂的凹地,勉強在風雨中熬過這一夜。

在這次探險經驗中,野呂技師測得合歡山南峰夜晚最低溫度僅攝氏負2度,且狂風中還摻雜了冰雹、雨與雪;這段時間,周邊警戒隊也發現有「凶蕃」在附近徘徊,調查計畫於是中止,一眾折返。

但為了能夠征服太魯閣蕃,取得更多關於太魯閣蕃活動範圍的情報,合歡山的調查計畫在1913年重起爐灶,這次由山區探勘經驗豐富的蕃務本屬野呂寧技師帶領,成員包含了相澤作藏警部(新瀉),及齋藤、財津、中島三名技手。3月10日,野呂技師前往台灣神社參拜,祈禱本次探險順利,準備開始這趟合歡山大探險。

在1910年那次合歡山探險的失敗經驗下,1913年的合歡山探險,野呂技師深知路途危險,但這次他們可是有備而來。


野呂寧,圖源:「台灣學通訊粉專」,鄭安睎提供,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190266891158273/posts/611764829008475/

野呂寧,圖源:「台灣學通訊粉專」,鄭安睎提供,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190266891158273/posts/611764829008475/


首先,要有好天氣。這次的合歡山踏察探險,計畫從合歡山、奇萊山的中央山脈以東,在屬於太魯閣蕃領域內背面的塔次基里溪(タッキリ)上游一帶,進行地形探險與地形測量。在考量1、2月的合歡山太冷,不適合前往,5月以後內山一帶又經常下雨導致洪水、入山交通阻絕,眾人決定於3月末至4月間出發前往塔次基里溪上游,並由台北測候所的天氣預報,確定是否入山。

第二,防範太魯閣蕃。從1910年野呂的合歡山探險,以及1912年的財津技手的奇萊山、合歡山探險,都有受到太魯閣蕃的威脅,因此這次的太魯閣探險隊另有花蓮港山本警部補、南投廳的淵邊蕃務課長,以及由依田埔里社支廳長作為援助隊隊長而指派的警部2名、警部補3名、囑託1名、巡查50名、巡查補5名、隘勇46名,共100多名警備人員隨行,保護探險隊的安全;另找60名作為嚮導的原住民。

最後,足夠的補給支援。為了讓這樣龐大人數的探險隊可進行調查,防寒衣物、雜貨、天幕(帳篷上面撐起的擋雨布或棚)、武器、每人至少7日分(含三餐)的糧食,甚至為了讓大家晚上可以生火吃熱食,也攜帶不少生火與煮食工具。這些龐大的補給物另外又聘僱100多名的苦力人夫。


1913年合歡山探險隊的成員簡表

1913年合歡山探險隊的成員簡表

隊伍至此人數接近300人,先在埔里社集結準備,當3月14日台北測候所以電報通知「15、16日天氣,可」,探險隊大受鼓舞,便在16日上午11點出發,於眉溪監督所休息一夜後,17日抵達櫻峰。

只是到櫻峰時,天氣又變了。

17日下午4點開始,雨勢不絕,探險隊只好暫住在櫻峰分遣所,等帶晴天,卻直到19日都不見放晴。然而,探險隊中已經有苦力因不堪負荷,逃離隊伍,同時糧食等補給物也在持續消耗中,雖然有依田支廳長協助補給、補充逃離的苦力及補給資源,這樣的狀態卻非長久之計。

19日,位在櫻峰的探險隊取得台北測候所的預報:20日會逐漸放晴。

收到這消息,雖明白天氣依舊不穩定,但此次探險已經耗費龐大人力與物力,野呂也只能牙一咬,下達了從櫻峰分遣所啟程的命令。於是在21日上午5點30分,探險隊啟程,前往合歡山。


合歡山大山難之相關地點示意圖,筆者使用「我的地圖(Google map系統)」繪製。

合歡山大山難之相關地點示意圖,筆者使用「我的地圖(Google map系統)」繪製。


(未完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
34會員
98內容數
立足台灣,關注世界,疑案辦探求隱藏在歷史懸案背後的真相。透過縝密的資料爬梳,直視恐懼埋葬的殘酷記憶,我們期待往日疑雲揭開真相的那一天。
2025/06/03
「真由美說要跟同學聚餐,然後就沒回來了。」   面對警察的詢問,洋子神色凝重,身為最後一個見過真由美的人,她的證詞十分重要,而她作筆錄的態度也相當確實且肯定,任何人看到她焦急又苦惱的表情,都能體會到她有多麼擔心妹妹真由美。   「她大概幾點出門?」
Thumbnail
2025/06/03
「真由美說要跟同學聚餐,然後就沒回來了。」   面對警察的詢問,洋子神色凝重,身為最後一個見過真由美的人,她的證詞十分重要,而她作筆錄的態度也相當確實且肯定,任何人看到她焦急又苦惱的表情,都能體會到她有多麼擔心妹妹真由美。   「她大概幾點出門?」
Thumbnail
2025/06/03
1990年1月10日,沈長聲向大眾宣布,停發獲利,承認當前鴻源隨時有可能停止營業。為了確保投資人的資金能夠順利還回,鴻源不能破產。他宣稱會按照計劃進行還款。就這樣鴻源又有一搭沒一搭的發放獲利,苦撐了半年,調查局終於介入⋯⋯
Thumbnail
2025/06/03
1990年1月10日,沈長聲向大眾宣布,停發獲利,承認當前鴻源隨時有可能停止營業。為了確保投資人的資金能夠順利還回,鴻源不能破產。他宣稱會按照計劃進行還款。就這樣鴻源又有一搭沒一搭的發放獲利,苦撐了半年,調查局終於介入⋯⋯
Thumbnail
2025/06/03
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鴻源投資機構以每月「四分利」高利率吸引民眾投資,八年內聚集超過16萬人,吸金民間游資近新台幣1000億元,在海外開枝散葉,並跨足股市,在股票市場上呼風喚雨。 負責人沈長聲被投資人視為神明,他不但擅長經營之道,更篤信密宗、支持八九民運,以慈悲、虔誠的形象深獲投資人的信賴⋯⋯
Thumbnail
2025/06/03
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鴻源投資機構以每月「四分利」高利率吸引民眾投資,八年內聚集超過16萬人,吸金民間游資近新台幣1000億元,在海外開枝散葉,並跨足股市,在股票市場上呼風喚雨。 負責人沈長聲被投資人視為神明,他不但擅長經營之道,更篤信密宗、支持八九民運,以慈悲、虔誠的形象深獲投資人的信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上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從捷運站叫車到上山的路程充滿波折,這些事件讓我意識到陌生人之間的善意有多難得,這些年臺灣詐騙橫行,也連帶消磨掉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跟善意。
Thumbnail
在上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從捷運站叫車到上山的路程充滿波折,這些事件讓我意識到陌生人之間的善意有多難得,這些年臺灣詐騙橫行,也連帶消磨掉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跟善意。
Thumbnail
「大里」集落位於島添大里城西側,建築物沿著山坡往半山腰延伸。三千住民是南山國人口最多的,即使放眼琉球全島,也只有中山國都城所在地的「浦添」集落人口更多(四千)。 在集落入口的迎接人群中,最顯眼的是站在前頭的女子。
Thumbnail
「大里」集落位於島添大里城西側,建築物沿著山坡往半山腰延伸。三千住民是南山國人口最多的,即使放眼琉球全島,也只有中山國都城所在地的「浦添」集落人口更多(四千)。 在集落入口的迎接人群中,最顯眼的是站在前頭的女子。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20240323-24 3月份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橫爬山,預計走完二星“關山嶺山.塔關山“ 由於登山口停車位不多,加上梅山口管制到早上7點才放行,除非預約接駁,否則 自行開車前往的話,建議要提早到梅山口前排隊等放行。 於是週六凌晨1點在全隊沒睡的狀況下從台北出發。 6:43 準時抵達梅
Thumbnail
20240323-24 3月份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橫爬山,預計走完二星“關山嶺山.塔關山“ 由於登山口停車位不多,加上梅山口管制到早上7點才放行,除非預約接駁,否則 自行開車前往的話,建議要提早到梅山口前排隊等放行。 於是週六凌晨1點在全隊沒睡的狀況下從台北出發。 6:43 準時抵達梅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Thumbnail
壽山已多次攀登,不知道還有哨船頭山稜線。
Thumbnail
壽山已多次攀登,不知道還有哨船頭山稜線。
Thumbnail
你知道新竹山上有個櫻花的秘境嗎?🌸 山路一路曲折蜿蜒,還因車潮眾多一度差點上不了山,但抵達後目的地後...
Thumbnail
你知道新竹山上有個櫻花的秘境嗎?🌸 山路一路曲折蜿蜒,還因車潮眾多一度差點上不了山,但抵達後目的地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