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追憶太魯閣:中橫公路東段交通遺產初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2024年4月3日上午7:58,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烈地震,是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太魯閣峽谷、清水斷崖大規模山崩與落石的景象令人怵目驚心,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內政部初估國家公園災損恐超過10億元。截至本文撰稿當下,花蓮地區仍是餘震不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中橫公路東段,於是場長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一下中橫公路的歷史與過去探訪的紀錄,謹以本文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中橫公路在險峻的太魯閣峽谷中穿山而過,承載了地方交通與國家資源開發的使命,以及基層人民流下的血淚

中橫公路在險峻的太魯閣峽谷中穿山而過,承載了地方交通與國家資源開發的使命,以及基層人民流下的血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95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汽笛聲消逝的鐵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6會員
190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今年初高雄沉浸在環狀輕軌全線通車的喜悅之中,不過於此同時舊打狗驛故事館也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故事館到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在今年初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貫通,讓長年以來的動態保存鐵道跨出了一大步。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近期因臺鐵選定花蓮港作為新購車輛下船地,花蓮港因此人氣大增。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港開港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日本時代最後完成的現代化大型港灣,在北迴線通車之前可說是東部對外重要的交通門戶。但其實花蓮港周邊的環境不論在氣象或是地形等自然條件都相當差,讓人不禁好奇當初這座港口是如何開發而成?
今年初高雄沉浸在環狀輕軌全線通車的喜悅之中,不過於此同時舊打狗驛故事館也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故事館到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在今年初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貫通,讓長年以來的動態保存鐵道跨出了一大步。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近期因臺鐵選定花蓮港作為新購車輛下船地,花蓮港因此人氣大增。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港開港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日本時代最後完成的現代化大型港灣,在北迴線通車之前可說是東部對外重要的交通門戶。但其實花蓮港周邊的環境不論在氣象或是地形等自然條件都相當差,讓人不禁好奇當初這座港口是如何開發而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遊玩太魯閣的經驗,包括2023年9月海葵颱風天後的風景、燕子洞步道和天祥的遊覽行程,以及住宿分享,也對於2024年0403地震造成景點損壞的感慨。深入描述了旅遊的細節和感受。
Thumbnail
聽眾來信 0403花蓮大地震後,從新聞畫面看到花蓮聯外交通蘇花公路柔腸寸斷、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落石坍方、天王星大樓嚴重傾斜,迄今都餘震不斷。 臺灣處於地震帶上,如何面對地震,是大家共同的挑戰,請兩位主持人再跟我們從法律面向跟我們分享,謝謝。 本集許律師將從0403花蓮大地震出發,談相關的法
Thumbnail
2024年4月22日,一連串地震襲擊了台灣東部海岸,其中最強的擾動達到了6.3級的地震烈度。這一連串的地震活動始於星期一晚間,持續進入周二早晨,在花蓮縣造成廣泛的關注和干擾。這些地震的震央位於島嶼的東岸,中心點大約在花蓮市南部約28公里(17.5英里)。
Thumbnail
0403花蓮地震發生,憶起之前九二一地震。文章主要描述作者在地震發生時的個人經驗,以及地震後臺灣人的無私幫助與愛心。此外,提醒臺灣建築法規修正後,仍有許多老舊建築故仍需警惕。同時也感謝救難人員的努力。
這次的花蓮大地震,其中損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太魯閣」。算是我很熟悉,每到花蓮就一定會去的一個地方。 有時想出門走走散散心時,一個人就背包背著,書本帶著,火車坐著,租車騎著,來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裡,一待就可以待上一整天。 當遠離喧囂,躲避人群的我。獨自一人在山中步道漫步。時而欣賞斷崖峭壁,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看到花蓮強震後滿目瘡痍的太魯閣我真的很難過! 2020年2月我們一家人去花蓮玩! 要去太魯閣的前一天晚上剛好發生地震! 我說隔天不要去太魯閣了會很危險! 回台北前! 我們開車繞去太魯閣的入口處拍了東西橫貫公路牌樓與那塊大石頭! 沒去成太魯
Thumbnail
今天4/3才準備出發今天的行程,接收到大新聞,花蓮發生大地震, 震度達7.3 ,天啊,除了花蓮,北部也很嚴重,全省都超有感。心中似有千斤重擔,慢慢的,臉書不斷傳來災情,花蓮有二棟大建築倒塌,公路落石不段,災情不斷擴大,天佑台灣。 今天要到遠程,來回要5個小時,目地的是皇陵古城,也就是古都,在順化,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對我們而言,最大的新聞,莫過於4/3的大地震了,花蓮東部外海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全台各地強烈有感。不僅是地震震度改制後,台灣首次達6強的地震,也是自1999年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其中花蓮災情最慘重,蘇花公路落石砸中車輛造成傷亡,並有2棟大樓嚴重傾斜。中
Thumbnail
2021年4月2日,當天原本計畫由 Day 20 終點的大濁水溪橋徒步至大清水,並與在花蓮騎單車的老公會合後一起回家。但在半途,聽聞太魯閣號408車次在清水隧道北口發生慘絕人寰的大車禍。
Thumbnail
【花蓮新城】 403地震,太魯閣國家公園各地發生嚴重山崩,大大小小的落石滾落谷底,好多好多的美景都被掩埋於落石塵土之下,幾條遊客的生命也因此被帶走了... 看著一張張年初才在太魯閣拍下的照片,如今記憶中的景象不復存在,不禁泛起一股淡淡的哀傷。 Violet想透過文章讓大家看見曾經美麗的太魯閣!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遊玩太魯閣的經驗,包括2023年9月海葵颱風天後的風景、燕子洞步道和天祥的遊覽行程,以及住宿分享,也對於2024年0403地震造成景點損壞的感慨。深入描述了旅遊的細節和感受。
Thumbnail
聽眾來信 0403花蓮大地震後,從新聞畫面看到花蓮聯外交通蘇花公路柔腸寸斷、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落石坍方、天王星大樓嚴重傾斜,迄今都餘震不斷。 臺灣處於地震帶上,如何面對地震,是大家共同的挑戰,請兩位主持人再跟我們從法律面向跟我們分享,謝謝。 本集許律師將從0403花蓮大地震出發,談相關的法
Thumbnail
2024年4月22日,一連串地震襲擊了台灣東部海岸,其中最強的擾動達到了6.3級的地震烈度。這一連串的地震活動始於星期一晚間,持續進入周二早晨,在花蓮縣造成廣泛的關注和干擾。這些地震的震央位於島嶼的東岸,中心點大約在花蓮市南部約28公里(17.5英里)。
Thumbnail
0403花蓮地震發生,憶起之前九二一地震。文章主要描述作者在地震發生時的個人經驗,以及地震後臺灣人的無私幫助與愛心。此外,提醒臺灣建築法規修正後,仍有許多老舊建築故仍需警惕。同時也感謝救難人員的努力。
這次的花蓮大地震,其中損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太魯閣」。算是我很熟悉,每到花蓮就一定會去的一個地方。 有時想出門走走散散心時,一個人就背包背著,書本帶著,火車坐著,租車騎著,來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裡,一待就可以待上一整天。 當遠離喧囂,躲避人群的我。獨自一人在山中步道漫步。時而欣賞斷崖峭壁,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看到花蓮強震後滿目瘡痍的太魯閣我真的很難過! 2020年2月我們一家人去花蓮玩! 要去太魯閣的前一天晚上剛好發生地震! 我說隔天不要去太魯閣了會很危險! 回台北前! 我們開車繞去太魯閣的入口處拍了東西橫貫公路牌樓與那塊大石頭! 沒去成太魯
Thumbnail
今天4/3才準備出發今天的行程,接收到大新聞,花蓮發生大地震, 震度達7.3 ,天啊,除了花蓮,北部也很嚴重,全省都超有感。心中似有千斤重擔,慢慢的,臉書不斷傳來災情,花蓮有二棟大建築倒塌,公路落石不段,災情不斷擴大,天佑台灣。 今天要到遠程,來回要5個小時,目地的是皇陵古城,也就是古都,在順化,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對我們而言,最大的新聞,莫過於4/3的大地震了,花蓮東部外海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全台各地強烈有感。不僅是地震震度改制後,台灣首次達6強的地震,也是自1999年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其中花蓮災情最慘重,蘇花公路落石砸中車輛造成傷亡,並有2棟大樓嚴重傾斜。中
Thumbnail
2021年4月2日,當天原本計畫由 Day 20 終點的大濁水溪橋徒步至大清水,並與在花蓮騎單車的老公會合後一起回家。但在半途,聽聞太魯閣號408車次在清水隧道北口發生慘絕人寰的大車禍。
Thumbnail
【花蓮新城】 403地震,太魯閣國家公園各地發生嚴重山崩,大大小小的落石滾落谷底,好多好多的美景都被掩埋於落石塵土之下,幾條遊客的生命也因此被帶走了... 看著一張張年初才在太魯閣拍下的照片,如今記憶中的景象不復存在,不禁泛起一股淡淡的哀傷。 Violet想透過文章讓大家看見曾經美麗的太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