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出刊的第855期皇冠雜誌,主題為倪匡大師的九十歲冥誕紀念專輯。在圖書館看到的當下,因為是當期雜誌,不能外借,隔幾天再去已經被人借走。現在這本期刊終於擺在我的手邊。大略翻了一下,將近一半的本期內容都在講這個主題。
本期雜誌中好幾個被邀稿的作家都說他們從小學就開始沈迷在某類或者某作家的小說裡,就像有些股市操盤者總是說他們在大二就開始加入了學校的投資社團。厲害!而我就是那個落後很多很多才出發的後學者。說到此,總是欽佩這些高人為何能在這麼早的時期便已開悟?是誰給他們的慧根?小學時期的我根本就是渾渾噩噩,光知道吃喝拉撒而已。
研究所畢業時,在舊書攤看到一整排的遠景倪匡科幻全套共44 冊,不過書是新的,頗勾起我的往日情懷,我買了一套,保存至今。但倪匡的小說姑且排除武俠不論,光是科幻、奇幻、冒險就不止衛斯理系列而已,也不止遠景發行的這44冊。粗淺來說,即使這44冊,我多數也只看過一、兩遍,後續皇冠出版的那一套包含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以及羅開、高達系列共一百多本我只有在高中時期站在書店裡免費看過幾本,很可惜沒有機會收藏,聽說如今要找齊不容易了。木蘭花系列則是動作冒險的成份高些,至今還沒有機會讀上。倪匡寫的科幻小說算是通俗版的,與嚴肅而學術性的著作不同,也因此我才比較讀得下去。
該期皇冠雜誌邀集了許多人物來點評其書並回憶其人,忠實的粉絲們一定要去借來一閱。關於倪匡,太多人讀的都比我多太多了,也比我有資格評論。我只特別留意他的一個特點:絕大多數的故事都是發生在當下,而不是遙遠的未來世界。現在偶爾只要看到有素人寫作「科幻小說」,多數會看到作者把時代設定在比如一百年後的場景:太空船、仿生機器人、高超的人工智慧,好似只要把場景套上一百年後,家庭劇也可以立刻變成科幻小說,對此我就要嗤之以鼻了:哪有這麼方便?機器人、複製人、人工智慧都是已經在實現中的產物,幻想的範疇不應該只侷限在未來人類生活方式的描繪,應該還要有對現下更多超自然現象的想像,以及人類與環境之間關係的更多思考。
什麼叫科幻小說?套句第855期皇冠雜誌當中的特別企畫中,兩位科幻小說家對科幻(Science Fiction)的定義:是一種基於尚不能被驗證為真或為假的科學假想下的幻想小說。「如果他今天提出一個想法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那可能就會比較偏奇幻。」。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