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了獨裁統治的時代,1984年的西班牙終於迎來了自由,但是人們還沒準備好接受這份自由,如同片中對於「傳統婚姻價值」的論述,即使離婚法案通過三週年,「離婚」這個概念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太過敏感具有爭議,像是煮菜時母親瑪麗聽著收音機裡反覆倡導的標語,要她相信丈夫出門找樂子是正常的行為,對應到妻子們在家的憂慮卻被說成是種病症,被父權意識洗腦的情況下,瑪麗才會禁止女兒莉塔與鄰居男孩有所接觸,因為男孩正是來自一個失婚的家庭,莉塔一家人才不會被外人說三道四。而電視機上新聞報導著當地民眾對於離婚的看法,也讓瑪麗知曉自己擁有這項權利,卻始終無法親自出門實踐,於是她假借照顧外婆的名義,等待丈夫帶兩個孩子出門之時,她才鼓起勇氣打電話到律師事務所尋求協助,然而,正如母親的姐姐梅琪給她的建議,要她做出這項決定時好好三思,丈夫在片中仍保有一絲好父親的形象,而且對於從未上過班的瑪麗來說,最現實的是她並沒有賺錢養家的能力,無法獨自照顧養大兩個寶貝孩子,因此讓瑪麗打消了念頭,即使她早就整理好行李要離去,最終她為何孩子們選擇留下來,卻逃離不了被丈夫殺害的悲劇。

看看片中的成年女性,外婆因為失足摔落而住院,她無法說出自己的疼痛,顯見其一生中慣性選擇的壓抑,才會對孩子們說出了善意的謊言,受傷的丈母娘卻遭到女婿荷西百般嫌惡,荷西只在乎他的球賽,更不在乎丈母娘的死活。至於片中另一個角色梅琪阿姨,她在麵包店工作,意味著能夠經濟獨立自主,卻一再被男老闆刁難,就連自己的母親過世請假都要多碎念幾句。外婆過世上天堂成了天使,這是小女孩生命中第一次經歷的死亡,她只反問母親一句話:「她也會看顧著你嗎?」因此她才會在頂樓找一個角落,將小盒子當成外婆來祈求禱告,希望天上的外婆能繼續保護母親,不讓她繼續被父親傷害,殘酷的是,小女孩的心願沒能實現。


本片善於經營意象,像是男孩送給莉塔的「小刀」,這把鈍掉的刀完全無法傷人,得到小刀的莉塔卻像是獲得新的力量,一份能夠保護他人的能力。隨著莉塔替媽媽帶著廚房的「菜刀」到樓下給磨刀師傅,莉塔也順勢遞出了這把小刀,諷刺的是家中的菜刀被磨利了,卻成了最終刺死母親瑪麗的武器。但在莉塔眼中,「小刀」則是她與男孩之間的定情物,兩者意義上截然不同,把小刀還給男孩,表示她懷著沒保護好母親的遺憾留在傷痛裡,男孩的遠走成了她精神上的寄託。片中描繪的另一種意象,則是小女孩莉塔對於「海邊」的嚮往,對應到母親瑪麗的夢想,瑪麗兒時曾夢想過長大住在白色沙灘上,而在莉塔的惡夢中,她褪去了母親縫製的白色洋裝,走入了海浪中,如同不會游泳的弟弟被父親推下泳池的情景,她在水中瘋狂拍水、奮力掙扎,近乎要溺斃窒息的狀態,都顯現了她在這個家裡的位置。

「獻給所有因性別暴力失去母親而提早結束童年的你。」
《女孩的夏日祕密》本片以孩童視角講述記憶深處的家暴陰影,如此私密卻又無比真摯,因此讓觀者如同置身在樂園的旋轉木馬之上,隨後被擊中落馬。由西班牙家喻戶曉的女演員帕姿薇格擔任導演,她在自己的首部長片中擁有多重身份,既是導演,也是編劇,是製片,更是片中的女配角,那名受到丈夫暴力對待的母親瑪麗,令我感到敬佩的是她親自參與女性電影的製作,貫徹了她的訴求與傳達的意志,完成了過去年代女性無法達到的成就,填補了歷史中女性共同的創傷經驗。「多讀點書、找一份工作,當一個自由的女人!絕對不要依賴任何人!」如此激勵人心的話語,也獻給當今世上所有成長中的女孩,這些精心寫下的台詞,如同裝上一台冷氣,吹送著沁涼的風排解那揮之不去的苦悶熱氣。《女孩的夏日祕密》作為今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入圍者之一,與當年初次觀賞《夏日悄悄話》時一樣感到驚艷,完全是能拿大獎的寶藏電影,細膩動人的詮釋值得妳我體驗。

🎶延伸聽歌: #林憶蓮 《#紙飛機 》
====================================
台北電影節剩餘場次
6/28 六 11:10 信義威秀第十廳
====================================
#女孩的夏日祕密 #Rita #pazvega #台北電影節 #盧卡諾影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