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C控制模式演進:從 L6599 電壓模式到 NCP1399 電流模式 — 以 SIMPLIS 進行模擬與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詳細探討了經典的 L6599 如何透過「電壓模式」來實現穩定可靠的 LLC 控制 。然而,在追求更快暫態響應與更簡潔迴路補償的設計需求下,另一種強大的控制架構——「電流模式控制」應運而生。本文將以電流模式控制器 NCP1399 為主角,介紹它如何利用核心的「內外雙迴路」架構,帶來與 L6599 不同的控制哲學。

電流模式 LLC 控制迴路:動作流程

NCP1399 所採用的電流模式控制具備一個由外層電壓迴路與內層電流迴路組成的雙迴路架構。以下我們將透過五個核心步驟,來完整分析它的運作原理。

我們將透過五個核心步驟,來完整分析它的運作原理。

1. 電壓偵測與誤差產生

控制迴路會持續地偵測輸出電壓 Vout,並將它與IC內部一個精準的參考電壓進行比對 。一旦輸出電壓因為負載變動等因素而偏離了目標值,兩者之間的「電壓差」就會形成一個微小的誤差訊號。一個有趣的設計是,當輸出電壓 Vout 下降時,送進來的回授(Feedback, FB)訊號電壓反而會隨之上升。

2. 誤差放大

這個微小的誤差訊號,會被送到 G1 誤差放大器進行處理 。G1 的任務是將這個代表誤差的訊號,放大並轉換成一個穩定且清晰的控制電壓 Vc。這個 Vc 電壓準位的高低,就直接代表了「系統需要進行多大幅度調節」的指令。

【分析:G1 的 VCCS 架構】

raw-image

電壓控制電流源(VCCS)

它的作用是將 FB 的電壓訊號,轉換成一個等比例的電流訊號 。這個電流訊號後續在IC內部再經過處理(例如加上斜率補償的電流後流過一個電阻),才能產生我們最終所說的那個誤差電壓訊號 Vc(Verr) 。這種先將電壓轉為電流來處理的設計,在IC中相當常見。

3. 斜率補償 (Slope Compensation)

在電流模式控制中,當工作週期 (Duty Cycle) 超過 50% 時,系統的電流迴路有可能會不穩定,進而產生所謂的「次諧波振盪」。為了要抑制這種現象,IC 會在這個階段,於控制訊號 Vc(Verr) 上,疊加一個固定的「斜率補償」,來確保整個迴路在高工作週期下依然能穩定工作。

【分析:斜率補償的實現】

raw-image

這個機制的原理是將一個「斜率補償訊號」(Vslope)疊加到電流取樣訊號(Vcs)上。因此,電流比較器實際比較的對象變成了Vc vs. (Vcs + Vslope)。這個條件在數學上等同於 Vcs 需達到 Vc - Vslope 的門檻。

在此處的模擬電路中,使用電阻 R12 的關鍵在於,它能夠即時地將控制電壓(Vc)與斜率補償訊號(Vslope)進行相減處理(充放電)並轉換為電壓訊號,藉此避免使用電容可能造成的相位延遲或濾波效應,從而確保控制迴路能有最即時的響應。

這個斜率補償的變化率是可以計算的。根據圖中參數,其變化率為:

(dv/dt) = (I/C) = (8.2u / 100p) = 82 kV/s。

而 G2 放大器的增益為 2,因此實際的斜率補償變化率則為:

(82 kV/s) × 2 = 164 kV/s。

4. 電流即時比較

接下來,代表「電壓迴路需求」的控制電壓 Vc,會被送去和代表「MOS開關當下實際電流」的偵測訊號(CS Pin)進行即時比較。這一步是整個電流模式控制的核心。

5. 功率開關控制

一旦代表實際電流的 CS 訊號,隨著開關導通而持續爬升,並剛好達到與 Vc(經過斜率補償後)相等的電壓準位時,內部的電流比較器便會立即觸發,輸岀一個high訊號來關閉功率開關(U10 Reset),從而結束當前的導通週期。這樣周而復始的精準控制,確保了每個開關週期所傳遞的能量都剛好,最終達成穩定輸出電壓的目標。

【分析:NCP1399 的時序控制】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 G3、G4 的設計上,NCP1399 的作法與 L6599 有所不同。L6599 是透過調整三角波斜率來改變頻率,而 NCP1399 則是採用固定斜率,透過改變充電時間的長短來決定三角波的最高點。充電時間越長,Ct 電容的電壓就會越高,之後用固定的電流將它放電回 0V 所需的時間也就會跟著變長,藉此完成頻率的調節。此外,它會將上臂(Mupper)的導通時間複製給下臂(Mlower),以確保對稱驅動。

結論

NCP1399 的電流控制設計,透過精巧的回授控制、斜率補償以及峰值電流控制機制,成功實現了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電源轉換器。這個設計理念,不只在 NCP1399上看得到,也為其他電流型控制器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篇文章是參考 Christophe Basso 的模擬資料:


Christophe Basso 的SIMPLIS模擬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迪加的SIMPLIS模擬教室
2會員
11內容數
2025/06/20
在電源設計的領域中,LLC 諧振轉換器因其高效率而備受青睞,而在眾多 LLC 控制器 IC 中,ST 的 L6599 系列無疑是佔有一席之地的經典之作。許多工程師都曾研究過它的 datasheet,對其精巧的設計讚嘆不已。 今天,我們不談論複雜的功率級,而是將焦點放在這顆 IC 的心臟—它的壓控振
Thumbnail
2025/06/20
在電源設計的領域中,LLC 諧振轉換器因其高效率而備受青睞,而在眾多 LLC 控制器 IC 中,ST 的 L6599 系列無疑是佔有一席之地的經典之作。許多工程師都曾研究過它的 datasheet,對其精巧的設計讚嘆不已。 今天,我們不談論複雜的功率級,而是將焦點放在這顆 IC 的心臟—它的壓控振
Thumbnail
2025/06/17
初始狀態 (T=0) Vin 上電,但輸出電壓 Vout = 0V,因此回授電壓 vfb 也為 0V。 所有計時器的電容 (C1, C2) 皆為 0V。 第一步:產生首次導通 (Turn-On) 脈衝 請求導通 (Request Turn-On) 由於 vfb (0V) 遠低於 600mV
Thumbnail
2025/06/17
初始狀態 (T=0) Vin 上電,但輸出電壓 Vout = 0V,因此回授電壓 vfb 也為 0V。 所有計時器的電容 (C1, C2) 皆為 0V。 第一步:產生首次導通 (Turn-On) 脈衝 請求導通 (Request Turn-On) 由於 vfb (0V) 遠低於 600mV
Thumbnail
2025/05/27
當我最近在研究 EMI 抑制跟共模電感模型時,發現一般常用的 LCR Meter 頻率上限大多只有 300 kHz,對於我要做的高頻量測根本不夠用,所以我轉而選用了 Analog Discovery 2 (AD2)。
Thumbnail
2025/05/27
當我最近在研究 EMI 抑制跟共模電感模型時,發現一般常用的 LCR Meter 頻率上限大多只有 300 kHz,對於我要做的高頻量測根本不夠用,所以我轉而選用了 Analog Discovery 2 (AD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內轉子馬達的定子繞線加工,雖以馬達設計觀點理當如出一轍,皆屬槽開口向內之定子設計;然就馬達製造領域而言,卻還得再進一步分類。首先是集中繞與分佈繞的繞法差異,會將對應的馬達生產機台分為針嘴式與入線式兩種類型,本文將以集中繞針嘴式無刷馬達製造工藝介紹說明為主。 以針嘴式稱呼此馬達製程,顧名思義就是在定
Thumbnail
內轉子馬達的定子繞線加工,雖以馬達設計觀點理當如出一轍,皆屬槽開口向內之定子設計;然就馬達製造領域而言,卻還得再進一步分類。首先是集中繞與分佈繞的繞法差異,會將對應的馬達生產機台分為針嘴式與入線式兩種類型,本文將以集中繞針嘴式無刷馬達製造工藝介紹說明為主。 以針嘴式稱呼此馬達製程,顧名思義就是在定
Thumbnail
上期有介紹過,內繞式定子加工的生產設備有分為兩種型態,分別為針嘴式與入線式;主要的差異在於馬達繞線設計上是採用集中繞或分佈繞,可參考下圖說明,集中繞就是線圈僅繞於矽鋼片上的單一齒,而分佈繞則會跨越多齒進行遶線。傳統的感應馬達以及永磁無刷馬達大多使用分佈繞的設計,新式的無刷馬則改為採用為集中繞居多,除
Thumbnail
上期有介紹過,內繞式定子加工的生產設備有分為兩種型態,分別為針嘴式與入線式;主要的差異在於馬達繞線設計上是採用集中繞或分佈繞,可參考下圖說明,集中繞就是線圈僅繞於矽鋼片上的單一齒,而分佈繞則會跨越多齒進行遶線。傳統的感應馬達以及永磁無刷馬達大多使用分佈繞的設計,新式的無刷馬則改為採用為集中繞居多,除
Thumbnail
傳統馬達會利用調整電阻值的大小,來直接限制馬達輸入電流的上限;但電阻值的增加也會導致銅損值上升,是種如同雙面刃的技法。所幸隨著電控技術的進步,馬達電流的限制工作可以轉交給驅動電路掌控,馬達僅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電阻值即可;更直白的說就是漆包線徑越粗越好,暨可以降低馬達電阻,還同時強化散熱能力,以得到更優
Thumbnail
傳統馬達會利用調整電阻值的大小,來直接限制馬達輸入電流的上限;但電阻值的增加也會導致銅損值上升,是種如同雙面刃的技法。所幸隨著電控技術的進步,馬達電流的限制工作可以轉交給驅動電路掌控,馬達僅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電阻值即可;更直白的說就是漆包線徑越粗越好,暨可以降低馬達電阻,還同時強化散熱能力,以得到更優
Thumbnail
不同於無刷馬達擁有較多的極數可能性,其他類型的馬達大多採用2極、4極為主,甚至鮮少達到6極的規格設計,有刷馬達的情況亦是相同。除了從馬達設計的觀點來看,越高速運轉的馬達,其極數配置應當越少,方可避免過多的鐵損產生之外,有刷馬達當遇到多極需求時,還有個槽滿率下降的困擾,會導致馬達效率降低。 以下圖為
Thumbnail
不同於無刷馬達擁有較多的極數可能性,其他類型的馬達大多採用2極、4極為主,甚至鮮少達到6極的規格設計,有刷馬達的情況亦是相同。除了從馬達設計的觀點來看,越高速運轉的馬達,其極數配置應當越少,方可避免過多的鐵損產生之外,有刷馬達當遇到多極需求時,還有個槽滿率下降的困擾,會導致馬達效率降低。 以下圖為
Thumbnail
變壓器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應用需求可分為高頻和低頻兩種類型。 高頻變壓器注重效率和體積,使用精密繞線技術和高品質材料。低頻變壓器強調穩定性和耐用性,採用矽鋼片和精密繞組設計。
Thumbnail
變壓器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應用需求可分為高頻和低頻兩種類型。 高頻變壓器注重效率和體積,使用精密繞線技術和高品質材料。低頻變壓器強調穩定性和耐用性,採用矽鋼片和精密繞組設計。
Thumbnail
本計算工具是建立在已有一份永磁馬達特性數據後,忽然想要知道更換工作電壓值後,馬達的輸出特性會有甚麼變化。原始檔案範例為24V的直流永磁馬達,想要使用18V的行動電池供電,需要了解馬達特性會有怎樣的改變。 首先可以預先判斷,由於永磁馬達的電壓與轉速成正比關係,因此本案例中的調降工作電壓勢必造成馬達轉
Thumbnail
本計算工具是建立在已有一份永磁馬達特性數據後,忽然想要知道更換工作電壓值後,馬達的輸出特性會有甚麼變化。原始檔案範例為24V的直流永磁馬達,想要使用18V的行動電池供電,需要了解馬達特性會有怎樣的改變。 首先可以預先判斷,由於永磁馬達的電壓與轉速成正比關係,因此本案例中的調降工作電壓勢必造成馬達轉
Thumbnail
認識的友人詢問,才讓筆者再次想起馬達電流密度這項參數;事實上筆者已經不太使用這一設計指標了,但長久以來的馬達相關經歷,不免會有這樣的小工具在手上,因此分享給大家,檔案連結如下,請自行取用: 電流密度設計 電流密度計算的小工具分為兩種模式,分別為已知馬達功率的情況下,給定設定之電流密度目標,計算出
Thumbnail
認識的友人詢問,才讓筆者再次想起馬達電流密度這項參數;事實上筆者已經不太使用這一設計指標了,但長久以來的馬達相關經歷,不免會有這樣的小工具在手上,因此分享給大家,檔案連結如下,請自行取用: 電流密度設計 電流密度計算的小工具分為兩種模式,分別為已知馬達功率的情況下,給定設定之電流密度目標,計算出
Thumbnail
這是筆者常用的馬達設計調整手法,但原意是用於馬達工作電壓變換時,更改繞線條件的計算,如110V的馬達要更改為220V的使用電壓時,需針對繞線條件進行修改。會僅變更繞線條件而非整顆馬達修改,主要是其他材料的變動成本較高,而漆包線徑的調整是馬達當中最容易的項目;因此會發現市面上不同工作電壓的馬達外觀大小
Thumbnail
這是筆者常用的馬達設計調整手法,但原意是用於馬達工作電壓變換時,更改繞線條件的計算,如110V的馬達要更改為220V的使用電壓時,需針對繞線條件進行修改。會僅變更繞線條件而非整顆馬達修改,主要是其他材料的變動成本較高,而漆包線徑的調整是馬達當中最容易的項目;因此會發現市面上不同工作電壓的馬達外觀大小
Thumbnail
本文是筆者在查反電動勢公式時,赫然發現並未詳細描述,故進行補完。 反電動勢的數學公式,最常出現在馬達電器方程式當中,是用來描述馬達運作時的電能狀態的數學表示式;如下列所式,其中V為馬達輸入電壓,i為馬達電流,Rm則是馬達電阻,Lm是馬達電感,di/dt代表電流對時間的微分,因為馬達電感的作用僅在電
Thumbnail
本文是筆者在查反電動勢公式時,赫然發現並未詳細描述,故進行補完。 反電動勢的數學公式,最常出現在馬達電器方程式當中,是用來描述馬達運作時的電能狀態的數學表示式;如下列所式,其中V為馬達輸入電壓,i為馬達電流,Rm則是馬達電阻,Lm是馬達電感,di/dt代表電流對時間的微分,因為馬達電感的作用僅在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