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設計

#馬達設計含有「馬達設計」共 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馬達設計小工具:Y-Δ轉換設計 ( I )首先是Y-Δ轉換口語的念法,筆者習慣稱為Y-Delte轉換,直接以英文發音為主;而它還有個中文名稱為星角轉換,也就是星形跟三角形轉換。 這是一份筆者常常使用的小工具,用來快速調整Y接或Δ接馬達設計變換時,線圈繞線條件的更改;但作為馬達設計者而言,是絕不需要考慮的Δ接設計方案。主要是Δ接會在馬達的三
Thumbnail
2024-06-24
6
馬達設計小工具:電流密度設計 ( I )認識的友人詢問,才讓筆者再次想起馬達電流密度這項參數;事實上筆者已經不太使用這一設計指標了,但長久以來的馬達相關經歷,不免會有這樣的小工具在手上,因此分享給大家,檔案連結如下,請自行取用: 電流密度設計 電流密度計算的小工具分為兩種模式,分別為已知馬達功率的情況下,給定設定之電流密度目標,計算出
Thumbnail
2024-06-21
7
馬達設計小工具:馬達電壓轉換 ( I )這是筆者常用的馬達設計調整手法,但原意是用於馬達工作電壓變換時,更改繞線條件的計算,如110V的馬達要更改為220V的使用電壓時,需針對繞線條件進行修改。會僅變更繞線條件而非整顆馬達修改,主要是其他材料的變動成本較高,而漆包線徑的調整是馬達當中最容易的項目;因此會發現市面上不同工作電壓的馬達外觀大小
Thumbnail
2024-06-20
7
馬達小教室:反電動勢 ( II )本文是筆者在查反電動勢公式時,赫然發現並未詳細描述,故進行補完。 反電動勢的數學公式,最常出現在馬達電器方程式當中,是用來描述馬達運作時的電能狀態的數學表示式;如下列所式,其中V為馬達輸入電壓,i為馬達電流,Rm則是馬達電阻,Lm是馬達電感,di/dt代表電流對時間的微分,因為馬達電感的作用僅在電
Thumbnail
2024-06-19
4
馬達設計小工具:永磁馬達特性圖及數據表產生器 ( I )實際上就算直接使用專業檢試設備對馬達進行量測,仍然會受限於裝置的硬體使用範圍條件,無法完整的量測到馬達特性數據,僅有可量測範圍內的數據資料。退而求其次,針對無法直接量測的部分,可藉由數學演算的方式,將整份馬達特性曲線圖及數據表產出。 而當馬達特性是藉由演算獲得,也就代表可以簡單地透過excel就得
Thumbnail
2024-06-19
5
馬達設計小工具:線徑轉換 ( I )本文是針對馬達繞線時,想要依本身的生產能力調整漆包線徑粗度時,會使用到的轉換計算進行介紹及說明。 實際量產時往往將多條細線並繞的馬達,改由單條粗線採用機台繞線,較為省時;但開發階段,並無設備協助,僅能採用人工繞線打樣時,則會調整為多條細線並聯的模式才能順利工作,這類不同情境下的線徑變化,三不五時就
Thumbnail
2024-06-18
5
馬達設計:漆包線徑 ( I )本文將從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的觀點來決定漆包線徑的粗細;實務上要考量更為複雜,包括工作電壓、絕緣強度及法規、尺寸限制、加工能力等等,因此拆分不同主題來進行探討。 電流密度的基本定義可以簡單地從單位上面得知,這也是筆者在研究所時期的體驗之一,單位很重要,不僅僅是用來標示,更多時
Thumbnail
2024-03-28
4
馬達設計:漆包線 ( IV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細線併繞將會導致槽滿率的下降,本文就來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多線併繞時,往往會於繞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類絞線排列,反倒使原本理想中的細線排列分佈,絞成了一個大圓線的配置,導致更多的間隙使得馬達槽滿率下降。 在線徑與並聯股數換算中有一個計算例,是4股的0.3m
Thumbnail
2024-02-18
1
馬達設計:漆包線 ( III )本文來探討細線對於馬達特性的影響。 其實身為一位馬達設計者,腦中應該就不會有細線的選項,這點可以由最基本的馬達轉矩公式就可一窺其原因;其中跟馬達漆包線圈有直接關聯的參數僅有圈數(N),這代表圈數越多,則轉矩就越大。而另一個間接會影響到的參數為電流(I),主要是歐姆定律告知我們,在固定輸入電壓(V)
Thumbnail
2024-02-16
3
馬達設計:槽開口 ( I )本文針對馬達矽鋼片上的槽開口設計說明,以馬達生產的觀點來看如何規劃。 其實若以純馬達設計的觀點來說,槽開口是越小越好,以利於矽鋼片靴部吸收磁動勢;甚至取消槽開口,直接連在一起是極端的選擇,但需注意一下靴部漏磁的比例。因此槽開口的設計主要就是生產考量,更精準的說法,就是為了讓漆包線圈能順利通過槽開口進
Thumbnail
2022-09-2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