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最近是不是也被這種標題刷到?
「0.19快到了!日圓史上最便宜,內行人瘋搶:可以 All in 了!」「搶便宜趁現在,機票+日幣雙低點,旅遊與投資的黃金交叉!」
「現在不買日圓,以後你會後悔!」
這類聳動標題滿天飛,彷彿只要你手速快、膽子大,就能一舉賺進匯差、爽飛日本。
甚至有人留言說:
「這不就像0056跌到28元,當然要買爆!」
但……日圓真的該 All in 嗎?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冷靜拆解一下。
🔍 為什麼日圓一直跌?
很多人會問:怎麼日圓匯率這幾年跌得這麼誇張?
關鍵就在於──「政策利差」。
美國、歐洲大幅升息來打通膨
日本維持超低利率,甚至曾是負利率
當全球都在升息,日本卻按兵不動,資金自然往高利率市場移動,形成所謂的「利差交易」。
結果就是:資金流出日本 → 日圓走貶 → 越跌越沒底
這不是突發利空,而是長期結構性因素。
❗ 價格「便宜」 ≠ 即將反彈
看到「日圓跌到 0.19」就想買,這樣的想法很直覺。但——
低點不代表反彈,反彈也不是保證會發生。
兩年前,日圓 0.24,也被說是「超低點」。
結果呢?一路跌到 0.2 出頭,還有機會挑戰 0.19。
有網友留言:
「我買在0.24,想說總會反彈,結果帳戶躺平兩年…」
這就是風險。
當我們用「跌很深」作為買進依據,卻沒有耐心與現金流支撐,就容易進入浮虧深水區。
💬「貨幣市場風險比較小」真的嗎?
常聽人說:「匯率波動比股市小,風險低,可以放心買。」
這句話,只對一半。
✅ 是的,貨幣市場波動相對平穩,沒像股市那麼驚心動魄。
❌ 但錯的是:匯率沒有內在價值,也沒有配息可拿。
買日圓不是買進一間公司,也不是持有現金流產業。
你只是拿台幣換成日圓,然後……等它升值。
沒有配息、沒有時間報酬,只有價差風險與機會成本。
🎲 All in 背後,是對未來預測的過度自信
「All in」這種做法的前提是:
「我非常確定它會漲回去。」
但匯率是全球總體經濟、央行政策與國際資金的博弈結果,
不是你、我或媒體說了算。
你怎麼知道 0.19 不是新的正常?
你怎麼確定 0.17 不會成為下一站?
當我們錯把「低點」當成「起漲點」,往往會錯得很慘。
✅ 那到底該怎麼做比較穩健?
如果你真的想買日圓,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① 你買日圓的目的清楚嗎?
是為了旅遊用?
還是規劃日股 ETF?
還是單純想賺匯差?
目的不同,策略差很多。不要為了「便宜」而買一堆沒用的資產。
② 不要一次壓滿,請分批進場
匯率不是開盤後馬上漲跌的股市,
更適合拉長時間,用定期定額方式分散風險。
③ 控制比例,不要動用太多資金
建議把匯率投資控制在**整體資產的10%~15%**內。
不要動用生活費或緊急預備金來「抄底」!
④ 如果能賺息,就比純匯差更有意義
有些銀行提供日圓活儲利率
或開設日本資產帳戶(如日股ETF、REITs)
把死錢變成會呼吸的資產,比乾等匯率好多了。
🧭 真正的理財,不是在比手快,而是在比風險控得好不好
媒體喜歡製造「機會感」:
「現在不買就來不及了!」、「錯過就是損失!」
但事實是:
在投資世界裡,「錯過」永遠比「錯買」便宜。
看見 0.19,你可以慢慢買,但別急著 All in。
聽見「瘋搶」聲浪,你可以觀望,沒人逼你進場。
📣 結語:
理財,是為了讓未來更穩定,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市場聰明。
你可以相信趨勢,但請不要全押未來。
真正的資產配置,永遠是有彈性、有風險意識的調整。
日圓跌深不是壞事,但你怎麼應對才是關鍵。
💬 你目前怎麼看日圓?
已經分批布局中?
還在觀望匯率走勢?
還是已經手上躺著一堆?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理性對話,不跟風、不盲從。
📌 喜歡這類結合理財與生活觀察的文章?
歡迎按下 「愛心💗」、「收藏🔖」,也歡迎 分享🔁 給身邊正在關心匯率的人。
追蹤我這個專注股息投資與現金流管理的退休練習生,
讓我們一起,把未來過得更穩、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