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股

總經
美國經濟正承受高通膨與放緩雙重壓力。雖然5月核心PCE僅月增0.2%,但服飾、消費品價格上漲8%至15%,鞋類業者預期2025年還將因關稅再漲6%至10%,侵蝕消費力。5月消費支出與個人收入均創年初以來最大跌幅,企業被迫精簡庫存,平均週期由六個月縮短至三個月。2025年首季GDP萎縮0.5%,物流指數顯示倉儲庫存月減6%,洛杉磯與長灘港進口量預估低於去年同期,顯示業界對進口前景悲觀。海運運價自6月起已下滑近四成,恐抑制全球貿易量。不過,花旗的美國經濟驚奇指數 (Economic Surprise Index) 近期走弱,顯示公布的經濟數據頻頻低於華爾街預期。
聯準會官員對降息時間看法不一,聯準會官員對降息時間分歧,舊金山總裁戴莉傾向秋季降息,波士頓總裁柯林斯則認為7月降息過早。川普頻批鮑爾,並可能提前公布繼任人選,引發市場對Fed獨立性疑慮,美元和美債殖利率雙雙下滑。市場對川普或提前宣布鮑爾繼任人選的傳聞,增添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川普批評鮑爾政策,市場擔憂Fed獨立性受侵蝕,美元與美債殖利率下滑。然而,Fed壓力測試顯示22家大銀行資本充足,為金融體系注入穩定。股市方面,標普500與那斯達克逼近高點,Meta、輝達領漲,但散戶FOMO推動下,市場集中於科技股,羅素2000和標普600皆落後,隱含潛在波動風險。專家警告市場恐過度自滿,低估經濟放緩與貿易風險。相較之下,國際市場亮眼,中東歐、非洲及拉美基金漲幅達25%-36%,資金正尋求低估市場以分散風險。
歐洲面臨防務支出壓力。北約將國防開支目標提高至GDP的5%,但多數歐國恐難短期達標。歐洲國防股因此上漲,萊茵金屬、義大利Fincantieri皆獲新單。ECB雖不排除降息,但中東衝突與貿易緊張仍威脅經濟。英國脫歐後積極拓展多元貿易,如與台簽署能源及數位合作備忘錄,顯示各國正尋求戰略自主。
日本則陷通膨與經濟成長兩難。東京6月核心CPI年增3.1%,食品價格飆升,白米、巧克力、咖啡豆漲幅達89%、48%、50%。日本央行已升息至0.5%,但 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Naoki Tamura指出,若通膨上升風險加劇,日本央行可能需要「果斷」升息。雖政府釋儲備米抑制米價至每5公斤3,920日圓,但零售年增僅2.2%,增幅放緩。日本對中國產石墨電極課徵95.2%反傾銷稅,顯示保護供應鏈決心。Subaru新Forester熱賣,但受美國25%汽車關稅影響,預估營業利益減少25億美元,Subaru將部分北美車輛調回日本,並規劃美國在地生產以分散風險。航空貨運則受半導體需求帶動,對台出口增40%,對中國連三月下滑,反映供應鏈重塑與地緣政治風險。
中國則持續在中美貿易博弈中拉鋸。中方雖與美達成部分休戰框架,但對美「二級關稅」條款表達反對,雙方關係仍充滿不確定。稀土成為核心籌碼,中國掌握全球九成產量,2025年5月稀土磁鐵出口對美驟降93%,全球供應鏈受壓。中國科技業雖遭美限制,但積極投入4000億人民幣強化晶片自主,部分先進晶片以DUV多重曝光方式量產,ASML預估雙方差距恐擴大至10至15年。儘管如此,中國投入逾4,000億元人民幣推動晶片自主,展現韌性。小米新能源車再創話題,YU7預售3分鐘即破20萬輛,顯示其在內捲激烈市場中走差異化路線。
中東局勢方面,美國突襲伊朗核設施,雖未徹底摧毀深層目標,但重創濃縮鈾金屬化設備。雙方對立未解,伊朗強調抗美立場,地區緊張恐致油價波動,影響全球能源與通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