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進入實驗室學習之前,我們利用一段空檔安排了瑞典自駕之旅。這次行程從斯德哥爾摩 Arlanda 機場出發,途經克里斯蒂娜港(Kristinehamn),最終抵達哥德堡(Göteborg);回程則短暫停留林雪坪(Linköping),最後返回機場。這是我第一次在歐洲開車,沿途發現許多台灣沒有的交通標誌,以及在歐洲普遍存在但台灣較少見的圓環設計。幸好出發前做了不少功課,讓我不至於驚慌失措。同時,這趟旅程也讓我有機會親自體驗一直很感興趣的 Volvo EX30。以上種種,都會在本文中與大家詳細分享!
租車流程
事前預約
我這次選擇的租車公司是 Hertz,預約流程相當直觀,只要搜尋欲租車的國家的 Hertz 官網就可以開始預約了,只要輸入相關資訊即可完成預約,而如果下載手機 app (Android / ios)也同樣可以直接操作,但是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 如果想要加購 Hertz 官方的最高等級保險 Super Cover(不需自負額的保險)的話,沒有辦法直接在官網加購,而是要透過這個網址點擊後跳轉到預約頁面才有辦法在預約車輛時自動購買保險,我也覺得非常奇怪,但是試了好幾次都是同樣的結果,如果有相關經驗的朋友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不過如果用手機 app 的話就可以直接加保)
- 如果年齡未達 25 歲時,屆時根據不足的年齡額外收取一筆費用,會寫在明細當中
- 填寫駕照資訊時,台灣駕照的有效期限遠超過網站可選日期,我的做法是直接選最大可選日期,並於現場向櫃檯人員說明
- 預約完成後,系統不會立即扣款或圈存,而是到現場取車時才會刷卡。記得攜帶與預約時相同的實體信用卡,否則更換卡片可能需額外處理時間
- 完成預約後,還需補充部分資料。建議提前在線上填寫,以節省現場等候時間
當天取車步驟
如果跟我一樣是在 Arlanda 機場取車的朋友,該機場設有聯合租車中心,因此要租車的朋友都必須搭乘接駁巴士(P2 Long Term Beta)前往該中心取車。接駁巴士在第二 & 第三航廈或是第四航廈都有站點,下飛機後只要跟著 Car Rental 的指標走就可以到達接駁巴士的站點。 相關資訊可參考機場官網。抵達聯合租車中心後,即可前往所屬租車公司櫃檯等候,以我的經驗約需要等候 25-35 分鐘。輪到你時,櫃檯會請你出示:預約資訊、護照、本國駕照、國際駕照、預約時的信用卡。櫃檯人員會核對資料,並詢問一些細節,例如駕照有效期限(建議主動說明台灣駕照的年限及民國/西元換算),整個流程約 10-15 分鐘即可完成。
完成手續後,櫃檯會給你車鑰匙,並告知車輛停放的位置,你就可以自行前往取車。
取車時請確認車輛外觀及功能是否能正常運作(我自己是習慣直接錄影),並請記得檢查一下車輛內是否備有:
- 停車計時牌,這個晚點會提到
- 簡易急救箱
- 反光背心(從別的參考資料中有提到,但是我自己租的車沒有)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租車費用外,刷卡時會先暫時預收 2000 克朗作為押金,依我的經驗約於還車後兩週內會自動退還。至於過路費等規費,櫃檯人員表示會在租車結束後 2-3 個月內由租車公司扣款。
還車流程
若還車地點也再 Arlanda 機場的話,將車子開回租車地點,會看到每個租車公司都有自己的還車站,會寫著 Return 的字樣,只要將車子停放在那邊,將個人物品取走後就算完成還車程序了。收據約會在一個星期後寄到信箱中。

瑞典自駕注意事項
常見交通標誌與路權
由於瑞典跟台灣一樣是左駕靠道路右側行駛,因此不需要重新適應,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交通觀念的部分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要在歐洲自駕就一定要了解路權的概念,接下來我就提出三個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
路權排序
- 行人:行人擁有最高路權,瑞典汽車只要看到有人站在路口,就絕對會停車讓行人先過,非常的行人友善
- 自行車:許多城市設有專用自行車道,車輛轉彎時也必須注意禮讓正在直行的自行車
- 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在離開公車站或進入圓環時,其他車輛通常需讓行
- 一般汽車、機車與貨車
優先道路與讓路
當你看到黃底黑框菱形時,代表你行駛在「優先道路」(Priority Road)上,這條道路上的車輛擁有優先權,其他路口的車輛必須讓路,一直到看到一條粗黑線劃掉菱形為止,代表從那之後你開的就不是優先道路了。
若看到「讓路」(Yield)時,請一定要減速或停下,確認都沒車後再前進,因為這時代表你沒有優先路權,若是發生事故的話,責任在你身上。若看到停車讓路(Stop)時,一定要將車輛「完全靜止」後在起步。
總之,只要牢記「誰有路權就誰先走」的原則,並多觀察路邊的標誌,就能大幅降低違規或發生意外的風險。

優先道路

優先道路結束

讓行

停車讓路
圓環
當看到下方圖示時,代表前方有圓環。遇到圓環(Roundabout)時,最重要的原則是「圓環內的車輛擁有絕對路權」。進入圓環前,請務必減速並觀察圓環內是否有來車。如果圓環內有車,必須完全停下來讓圓環內的車輛先行,等到沒有來車時再進入。
進入圓環後,請保持適當車速,並注意觀察行人與自行車。準備離開圓環時,記得提前打方向燈,提醒其他用路人你的行駛方向。出圓環時,同樣要注意讓行人和自行車優先通過。
其實開過幾次後就會發現圓環其實滿好開的,因為如果不是在尖峰時段的話,瑞典的車其實不太多,很容易就可以通過圓環。

圓環
其他常見號誌補充
以下補充幾個比較常在路上看到會影響行車的交通號誌,其實大部分都滿直觀的,如果想看更多號誌可以參考 Road signs – all Swedish traffic signs

道路施工

對象車輛先行

你方車輛先行

禁止臨時停車或停車

所有車輛禁止超車

大貨車禁止超車
停車規則與繳費
我認為瑞典停車方式真的是非常複雜,除了瑞典文看不懂以外,有的可以免費停一段時間,有的地方要搭配停車牌等等各式各樣的規則。我也不敢說我全部都了解,但是我會盡可能的把我知道的分享給大家,如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教,謝謝!
一般停車規定
- 多數情況下只能順著行車方向靠右停車
- 有停車標誌(P)才可停放
- 24小時規則:平日同一地點最多只能停放24小時,超時會被罰款
- 禁止佔用出租/保留車位(Förhyrda platser)
- 注意各種下列會提到的規定
瑞典常見的停車情境
- 免費不限時停車
- 限時免費停車
- 會寫可以免費停多久例如 P 2 tim 就是可以停兩小時的意思
- 通常會需要搭配停車牌 (P-skiva)
- 收費停車(Avgift)
- 首小時免費(Första tim avgiftsfri)
- 居民專用(Boende)
- 訪客停車(Besöksparkering)
- 出租保留(Förhyrda)
繳費方式
在瑞典,停車通常採用預先收費制,也就是說,必須先預估停車時長並預先支付費用。如果需要延長停車時間,必須在原訂時間到期前補繳,並非離開時才補差額。
多數收費停車場設有繳費柱可現場付款,但我自己是下載停車 app(好像每個地方有他們自己的 app 所以我就沒有特別列出了,通常停車柱上就會寫),綁定車牌後即可線上操作,調整停車時數也更靈活方便,繳費方式兩者則一即可。
停車牌 P-skiva 使用方法
當看到標有 P 的柱子下方有 P-skiva 或 P-skiva erfordras 或有相關圖示時,請記得把找到你車上的 P-skiva,他是一種紙質計時牌,停車時需將你抵達時間調整為最近的整點或半點,並放置於擋風玻璃內左下角,因此租車時要確認車上有這張牌子。

要放 P-skiva 的長方形指針圖示(圖片取自 Rules for Parking Your Car in Sweden)

P-skiva
停車標誌與常見瑞典文對照
- P(停車標誌):下方常會有額外條件(時間/付費/P-skiva)
- Avgift(需付費):可能是固定費率或依時段收費
- P-skiva erfordras(需放計時牌):通常為限時免費區
- Förhyrda platser(保留/租用車位):嚴禁非租用人員停放
- Boende / Boendeparkering(居民專用停車):僅限持證居民停車
- Besökande / Besöksparkering(訪客可停車):依標示使用(可能限時或需付費)
- Första tim avgiftsfri(首小時免費):超過一小時通常須付費
- Övrig tid(其他時間):通常指非主要收費時段(晚間、假日)
範例

IMG 39DC1665 276E 413C A04A E452481E21A5
P
:表示此區可停車Avgift
:表示此處需繳費停車(App 或繳費機皆可)Boende M5
:持有 M5 居民許可證者可使用此區域停車(可能免付費或有其他優惠)Tisd 9–12, Udda veckor
:單數週的星期二上午 9–12 點禁止停車,為街道清掃時間(Servicedag)

IMG 4212 scaled
P
:可停車Avgift
:需付費停車(可使用 App 或繳費機)– – –
:通常表示不限時段(或詳細時段另見其他告示)- 雙向箭頭:表示停車區延伸至左右兩側
P-tjänst 031–51 88 10
:管理單位與聯絡電話,如遇問題可聯絡Biljettautomat →
:繳費機位置,箭頭表示在右側方向
剛好我這次拍到的都是要付費的範例,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其他停車類型的範例可以參考 Rules for Parking Your Car in Sweden
測速照相
瑞典城市內的速限約 30-50 不等,上高架及出城後到高速公路就是 80-120 左右,如果前方有測速照相的話會有下方的標示,使用 Google Map 導航的話也會有圖示提醒。而照相機就如示意圖所示,非常大一根很明顯就可以看到。

測速照相標示
充電
瑞典是個對電動車非常友善的地方,每個賣場或是百貨公司停車場都一定會有慢充充電樁,有的甚至還會有超充充電樁,不過由於多數是第三方廠商建置的,因此業者間的 app 或是綁定帳號方式都不太相同,有些還會需要瑞典的 Personal ID,因此如果是外國人的話就會比較不方便。因此雖然我下載了許多相關的 app,但後來都固定只去 Tesla 的站點充電,因為我本身就有 Tesla 的帳號,以下列出我下載過的 app 以及如何使用 Tesla app 幫非特斯拉的車輛充電
充電相關 App
Tesla app 使用步驟
- 事先綁訂好支付方式(信用卡)
- 點右上角三個橫線
- 點選最下面的「為他牌電動車充電」
- 點選你所在的超充站
- 選擇在此充電
- 將充電槍插入車子
- 點選你所在的充電樁編號
- 點選開始充電
Volvo EX30 試駕心得
外觀

Volvo EX30(圖片取自 Volvo 官網)
我認為 Volvo EX30 相較於傳統燃油車款的 Volvo,外觀設計更加現代、俐落,線條簡潔卻不失品牌一貫的北歐美學。雖然定位為小型 SUV,但整體比例協調,沒有笨重或呆板感。車身小巧靈活,特別適合單身或小家庭在都會區通勤、購物時使用,不僅方便停車,也很容易穿梭於城市巷弄之間。
內裝與置物空間
如圖片所見 EX30 內裝非簡約 ,車內幾乎看不到多餘的按鍵。幾乎所有車輛設定都能透過中央大型觸控螢幕來操作。
螢幕下方設置了一個體積很小但深度還不錯的手套箱,我自己用來收納墨鏡和隨身腰包,空間剛好可以塞滿。中央扶手區域則採用鏤空設計,非常適合臨時放置小包包或罐裝飲料。至於原本設計在上方的置杯架,實際使用時如果放飲料會影響到操作觸控螢幕,非常容易卡手,反而更適合用來放手機。這是因為手機如果放在原本的無線充電板上,非常容易過熱。
後座空間方面,若要坐人會顯得相當擁擠,膝部大約只剩不到一個拳頭的距離。不過這次我們只有兩個人,所以直接將後座全倒平來放行李。實測下,一個 30 吋行李箱、一個 28 吋行李箱、一個手提行李袋、一個後背包,以及兩個約 6 公升的隨身包,大約裝了 8-9 分滿,後視鏡仍能看到後方車輛。
至於前車廂,空間非常有限且形狀不太規則,這次完全沒有用到,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實用性。

IMG 3645
駕駛體驗與操控
這次我駕駛的是 69kWh 電池版本的 EX30(不確定是單馬達還是雙馬達)。整體駕駛體驗偏向輕盈,方向盤和油門的反應都相當靈敏,需要稍微細膩地掌握。
座椅的部分,我個人覺得支撐性和舒適度略顯不足,尤其在長途駕駛時,雖然不至於感到疲勞,但還是需要偶爾調整姿勢來避免不適。不過這也有可能是我沒有將座椅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建議大家可以多花點時間調整座椅設定。
動能回收系統方面,我自己習慣使用單踏板模式。與特斯拉相比,EX30 的動能回收力道大約只有六到七成,尤其是在電池剛充滿時,幾乎感覺不到回收效果,這時還是必須主動踩煞車。此外,在轉彎或高速變換車道時,車身穩定性表現良好,並不會有明顯的晃動或不安定感。
續航力方面,儀表板顯示滿電約可行駛 413 公里,但實際使用經驗來看,建議預估八成左右的續航會比較保險。若是計畫長途旅行,建議一定要在出發前將電量充滿,並提前規劃好沿途的充電站。至於充電速度的部分 20-80% 大概需要 20 多分鐘,80-100% 沒有特別計時,但是體感大約是 30 分鐘左右
科技與輔助駕駛
在科技與輔助駕駛方面,EX30 展現了現代電動車的優勢。中央資訊螢幕的觸控反應靈敏,結合個人設定檔與 Google 帳號後,能進行多種個性化調整,操作介面直觀且容易上手。內建的 Google Maps 不僅能即時顯示剩餘電量預估,可查詢已儲存的地點,可觀看附近充電站列表,還會主動提醒測速照相與速限,並支援將手機 Google Maps 的目的地直接傳送到車機,使用體驗十分便利。不過,若是使用 Apple CarPlay 的 Google Map 而非內建的話,部分如電量預估等功能則無法啟用。
輔助駕駛系統方面,EX30 配備速限偵測、車道偏移輔助、全速域跟車(但靜止過久似乎會自動解除)、車道置中與輔助變換車道等功能,理論上還有自動停車與 360 度環景影像,不過這次試駕的車款並未配備。跟車系統的啟用與解除都很直覺,只需下壓換檔撥桿即可開啟,踩煞車或再次下壓撥桿即可解除。
實際駕駛時,這套系統雖然能有效減輕駕駛負擔,但我發現仍有一些小細節待加強。例如,車道置中有時會偏向右側;標線不明或遇到施工、車道併線等地上標示叫複雜時,行進路線會有點飄移;速限偵測在遇到限速降低時會立即調降設定速度,導致車速下降較快;而若是手動開車,車道偏移輔助在標線混亂時,微調或變換車道時會稍受干擾。
我認為 EX30 的科技與輔助駕駛功能已經能為駕駛帶來便利與安全感,尤其在長途或高速行駛時表現出色。不過,遇到複雜路況時,建議適時切換為手動駕駛,等環境單純後再重新啟用輔助系統,才能兼顧科技便利與行車安全。
總結
總結來說,這趟瑞典自駕之旅不僅讓我深入體驗了歐洲的交通文化與規則,也實際感受到了 Volvo EX30 的各項優缺點。從租車流程、路權觀念、停車規則,到電動車充電與實際駕駛感受,每一環節都帶來了新鮮的挑戰與收穫。希望這篇分享能對想來瑞典或歐洲自駕,或對 EX30 有興趣的朋友有所幫助。如果你也有瑞典或其他地方的自駕經驗,或者對 Volvo EX30 有什麼想法,都很歡迎在下方留言跟大家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