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宋詞、元曲在文學史上光彩奪目,至今流傳下了許多千古名作,在詞界中有所謂「詞家三李」美譽,指的是唐李白(701年—762年)、南唐北宋初李煜(937年—978年)與北宋李清照(1084年~ 1155年),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知名的女詞人李清照18歲嫁於金石家趙明誠(1081年—1129年)前的詞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與趙明誠都是系出名門家境富裕,李清照生在濟南,父李格非曾官拜禮部侍郎,工於詞章,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趙明誠是宋徽宗時期宰相趙挺之的第三子。
李清照一生僅傳世49首詞作,詞的內容跟她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息息相關,18歲前兩首少女時期的詞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中描繪記憶的出遊往事,喝酒酣醉後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的愉悅驚喜。
李清照與趙明誠兩人婚後前期生活幸福安定,沉浸於金石收藏,1107年移居青州,然好景不常,1127年先是北宋遭逢金兵入侵南遷,金兵攻陷青州後,李清照與丈夫一路顛沛流離,建炎二年(1128年)春南逃至江寧,丈夫趙明誠隔年於建炎三年(1129年)病逝,年僅48年。李清照之後於紹興元年(1131年)又遭逢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被偷,一夕全部散佚,後半生飽受打擊的她,詞作內容轉為對現實的憂慮,之後又經歷了晚年國破家亡飄零的傷痛後,詞作內容更見深鬱悽愴,紹興25年4月10日病逝,享年71歲。
前半生幸福安定,後半生顛沛流離的詞人李清照,這篇先一起欣賞她在少女時期難得一見歡唱愉悅的出遊詞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北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推薦一邊聆聽這首【中國風】溪亭日暮:一小時古琴禪意療癒純音樂 | 李清照《如夢令》靜心入禪,藕花深處,憂愁立解 | 閱讀放鬆治癒音樂 | Chinese Relaxation Music| Healing Music,一邊賞詞看AI生成的掐絲琺瑯彩主義風格圖像,影片引用自Zen Harmonic Strings 禪諧之弦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epxJOzfwY&t=3063s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一首輕盈而詩意的詞,描繪了溪亭日暮的悠然時光,沉醉於美景誤入蓮花深處的驚喜。
這首詞不僅是對自然的讚頌,更是對當下片刻的珍視,帶我們遠離塵囂,尋回內心的寧靜。古琴的悠揚旋律,伴隨詩中意境,引領你走進一場靜心之旅。
願你聆聽此曲時,如置身溪亭暮色,忘卻煩憂,沉醉於當下的美好,如蓮花般清淨,在人生旅途中,總能邂逅意外的詩意與安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北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白話文翻譯 :
想起有次出遊,因為沉醉於沿途美景流連忘返,一玩就玩到了日暮時分,
玩得十分盡興,天暗了往回程路上划船,卻因為迷途誤入了藕花池的深處
想著要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一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羣的鷗鷺飛了來。




(註)
一、文中引用這首【中國風】溪亭日暮:一小時古琴禪意療癒純音樂 | 李清照《如夢令》靜心入禪,藕花深處,憂愁立解 | 閱讀放鬆治癒音樂 | Chinese Relaxation Music| Healing Music,影片引用自Zen Harmonic Strings 禪諧之弦 Youtube頻道,本文引用純粹為推薦特展好影片,無任何商業考量運用。
二、本篇中的圖像,是根據作者原創文字,對Windows Bing Image Creator AI生成圖案器下指令,以掐絲琺瑯彩主義藝術風格搭配,共生成30張圖像,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圖文出處與作者名稱後轉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細節,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