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於 2025 年 6 月 27 日宣布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並預計近期對加拿大實施新的關稅稅率。這項決定是美加兩國長期以來在數位服務稅 (Digital Services Tax, DST) 問題上分歧的最新進展。美方認為數位服務稅是對美國的「直接公然攻擊」,使這項爭議更趨複雜。 數位服務稅是一種針對跨國大型科技公司(如 Google、Meta、Amazon 等)從其數位服務(如線上廣告、用戶數據銷售、社交媒體平台等)中獲得的收入所徵收的稅。其概念源於傳統稅收體系難以有效捕捉這些數位巨頭在市場所在國的經濟活動和利潤,導致稅收不公。 由於這些公司通常在稅率較低的國家設立總部,卻從全球範圍內獲取大量收入,許多國家認為其稅基受到侵蝕。為此,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致力於推動全球稅收改革,包括試圖達成一項全球性的數位服務稅協議。然而,由於進展緩慢,一些國家決定先行實施自己的數位服務稅。目前,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多個歐洲國家已實施此稅種。 加拿大決定實施數位服務稅,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它希望確保在加拿大境內營運的大型科技公司能夠公平繳納稅款,以彌補現行稅制在數位經濟領域的不足。其次,加拿大政府認為,如果國際社會未能就數位服務稅達成共識,那麼加拿大有權採取單邊行動來保護其稅基和國家利益。加方強調,其數位服務稅是為了確保公平競爭環境,並為加拿大數位經濟提供必要的資源。 由於美方視數位服務稅為一種歧視性的貿易壁壘,因此可能對加拿大採取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 實施懲罰性關稅: 美國可能會對加拿大的特定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以抵消其認為數位服務稅對美國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受影響的產品可能包括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例如農產品、鋁製品或鋼鐵等,這將對加拿大的出口產業造成重大打擊。 啟動貿易調查: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可能會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加拿大的數位服務稅進行調查,確認其是否構成不公平貿易行為。若認定為不公平,則可能進一步採取貿易制裁。 限制市場准入: 美國也可能對加拿大在美國市場的某些商品或服務實施非關稅壁壘,例如更嚴格的進口規定或技術標準,從而增加加拿大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難度。 撤回貿易優惠: 美國可能會考慮撤回或暫停給予加拿大的某些貿易優惠或豁免,這將使加拿大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 美、加以及歐盟之間圍繞數位服務稅的爭議,可能引發一系列國際層面的連鎖反應: 全球稅收協調進程受阻: 美國對加拿大實施報復性關稅,可能進一步打擊 OECD 正在努力推動的全球稅收協調進程。各國可能更傾向於採取單邊行動,而非等待多邊協議的達成,使得全球數位服務稅收框架的建立變得更加困難。 貿易緊張局勢升級: 若美國對加拿大採取貿易報復措施,其他國家也可能效仿,對實施數位服務稅的國家進行反制,從而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甚至引發貿易戰。 企業營運成本增加: 跨國科技公司可能面臨在不同國家繳納不同稅種的複雜性,增加其合規成本。此外,若各國稅收政策不統一,企業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全球營運和投資策略。 對消費者產生影響: 若貿易戰導致商品關稅增加,最終成本可能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物價上漲。同時,數位服務提供商也可能調整其服務價格,影響廣大數位用戶。 影響未來數位經濟政策制定: 這場爭議凸顯了傳統稅收體系在應對數位經濟挑戰方面的不足。未來各國在制定數位經濟相關政策時,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促進創新與公平稅收之間取得平衡。 總體而言,美加兩國在數位服務稅問題上的分歧,不僅可能引發一場貿易戰,也將對兩國的經濟關係產生深遠影響。這場爭議也凸顯了全球數位經濟稅收治理的複雜性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