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底,美國速食界又見震撼——主打「雞柳+薯條+吐司+涼拌捲心菜」的 Raising Cane's,成功超越 KFC 成為全美第三大炸雞連鎖品牌,旗下門市超過 900 間,去年更創下 51 億美元營收。這個看似「過度簡化」的菜單,竟掀起雞柳風潮,成為速食界的黑馬。本文帶你深入解析它的成功秘訣與背後策略。

Raising Cane's 以極簡菜單、drive‑thru 高效率與品質至上策略席捲美國速食市場
1. 簡化菜單=高效率+高標準
Raising Cane's 的菜單很簡單:只有雞柳(finger)、薯條、Texas Toast 和涼拌捲心菜,加上招牌 Cane's Sauce。這樣的設計帶來兩大優勢:
- 營運效率極高
少到不可思議的選項讓廚房順暢如流水線,尤其在進行 drive-thru 時效率爆表——次於 Chick‑fil‑A,同業笑不出來。 - 品質永不妥協
少量產品代表可集中資源做到極致:Brine 24 小時、現點現炸、雞柳用的是嫩胸(tenderloin)等級,口感鹹香Juice感十足。

菜單只有雞柳、薯條、Texas Toast 和涼拌捲心菜,加上招牌 Sauce
2. 精準選址+獨特成長模式
成功絕非盲目開店。Raising Cane's 穩健佈局:- 子品牌策略:主攻郊區 drive-thru 點位,也進駐機場、體育場、商圈取消傳統店規。
- 市場精耕細作:紐約時代廣場的旗艦店去年業績達 2500 萬美元,勝過 Chick‑fil‑A 和麥當勞最繁忙門市。
- 擴張步步為營:2021–2024 年期間,客流以兩位數增長;本年度新增超過 20 間店,年底前再開 100 間。

主攻郊區 drive-thru 點位,也進駐機場、體育場、商圈取消傳統店規
3. 自有資金、拒絕上市帶來的自由度
與麥當勞、星巴克等上市公司不同,Raising Cane's 選擇:
- 不募股、不受制於季度盈收
董事們能以長期眼光經營,專注門店開張與品質掌控。 - 直營模式占 97%
辦不到特許加盟的干擾,也不需遷就地主投資人,迅速決策效率高。
4. 疫情逆勢成長+行銷病毒力強
- Jeff Besher:Drive-thru 是逆風器
疫情中,越是不能內用,越凸顯快取便利性。 - 社群病毒行銷
與運動員 Coach、Post Malone、Ice‑T 跨界合作,TikTok 上輕鬆破百萬瀏覽。品牌用「lighthearted、地氣、又接地氣」的方式與粉絲對話,效果遠勝硬性SEO產品秀。
數據說話:增長速度竟飆過雞肉其他巨頭
- 2024 年銷售年成長率達 10.8%,2025 建成 800+ 間──單店年營業額約 620 萬美元,雙倍於業界標準。
- 目前正力拚成美國前十大餐飲品牌,年底營收上看 100 億美元目標。
5. 挑戰與風險:雞柳熱潮、成本浮動與供應鏈危機
- 雞肉熱潮來襲
Popeye's 開啟「雞肉三明治風潮」後,市場對雞品需求飆升,供需失衡成本上漲。 - 供應鏈不穩定
飼料、氣候、品源等影響價格波動甚劇,需提前準備期貨、簽約策略穩定供應。 - 競爭白熱化
Chick‑fil-A、Popeye's、麥當勞都使出渾身解數搶雞柳市場,逼迫 Cane's要更銳利。
結語:一切源於「laser focus」

超越 KFC 成為全美第三大雞柳連鎖。其自有資金、直營模式加上社群行銷雙贏策略,是其快速成長與同店銷售倍增關鍵
Raising Cane's的成功公式,猶如料理中的那一味關鍵香料:
產品策略
- 聚焦單品:專注雞柳,避免產品線過於分散,不追求泛泛炸雞。
- 品質至上:嚴選原料,雞肉經過24小時Brine醃製,確保口感與風味。
營運效率
- 高效營運:主打Drive-thru模式,提升點餐與取餐效率,減少顧客排隊等待時間。
- 資金自主:以現金流為主,無資金壓力,專注企業永續經營。
擴展與選址
- 精準選址:優先進駐成熟商圈,採自有直營模式,確保品牌品質與經營效率。
行銷推廣
- 聰明行銷:積極跨界合作,善用社群媒體進行病毒式行銷,提升品牌曝光度。
數據驅動
- 數據引力:利用數據分析推動同店雙位數增長,品牌發展目標明確。
Raising Cane's 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快速變遷的速食市場,拒絕追風式擴張,以簡馭繁,才能在雞柳戰國時代中脫穎而出。
總結
- 簡單菜單,不代表平凡:專注而精進,才能帶來深度口碑。
- 營運效率勝過浮誇包裝:服務快速、標準一致,比炫耀菜單更吸睛。
- 資本自主,才能跑長程:避免短期壓力,選擇直營戰略。
- 社群行銷有溫度:真實有趣,才是品牌新語言。
- 雞柳潮來臨,就是瓶頸也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