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首爾五十間書店小走闖
一直以來,都是書和書店在帶我環遊世界。書紙內帶我認識無限,書紙外的書店帶我認識世界。旅行時,把地圖上的書店星星標示一個一個消掉的爽快成就感,離開書店時身心行囊更加飽滿的愉悅感,總是這些驚喜帶我樂此不疲地往下一站出發。
這幾年觀看韓國的影視作品時,總莫名注意到安插各種與書有關的場景——《非常律師禹英禑》的書店約會;《模範計程車》裡金司機為孩子送上最新繪本的暖心舉動;韓綜《換乘戀愛》裡出演者坐在書店的訪談場所,還有刻意安排到濟州島書店的抄讀詩集⋯⋯更多的是在各韓劇中短暫閃現的相遇書店、朗讀書詩、書店約會等,出現書店與書籍的頻率高到我幾乎可以確定,這背後有某種我不知道的助力在形塑畫面。
是什麼力量呢?我好奇著韓國的實體書店與文化出版產業,想一探究竟,這兩次趁著首爾國際書展的機緣探訪韓國,我個人總計踏尋了首爾八十間實體/獨立書店。
我先分享這八十間書店名單與位置,因為不諳韓文,所以有些店名可能與實際上有翻譯的落差,我盡可能以Naver地圖上的名稱記錄,照片有空再慢慢補,來用眼睛陪我逛逛首爾書店吧~
——
【 Day 1 】 明洞
1. 「Still book」書店:在明洞的五層樓的三角窗店面。
2. 「西班牙」書店:在舊公寓的三樓,入口是走過路過若眼睛不利一點就會錯過的公寓大門。
3. 「綠園」書店:在忠武路站8號出口旁,熱鬧宵夜酒街的轉角,離下榻旅館超近,是書店酒吧。
——
【 Day 2 】 清溪川、明洞
4. 「書吧新聞」書店:在幾個NGO新大樓的一樓。
5. 「Soyo逍遙」哲學專業書店:在清溪洞市場LED街的三樓屋頂層。
6. 「金枝玉葉」書店:黑膠與海報攝影集專門店。我問韓國老闆為什麼會取這個華文店名?老闆說韓國也有成語,他用手指比劃全店:「而這些都是我的金枝玉葉」。
7. 「Nomal A」書店:在明洞易錯過公寓的舊四樓,我在這裡爆買超多小誌。
8. 「Otaru」書店:在綠線205四號出口附近,置地招牌都沒寫幾樓的新大樓的4樓,日本主題書店。內行(同業)看門道——看就知道有在辦讀書會的大桌下收納的折疊椅。
9. 「Joy Enyeong」書店:離各捷運站走路都有一點距離,問人找超久終於才找到的鍾路曉星珠寶城的B2,而且當天沒有營業。
——
【 Day 3 】 坡州
10. 「坡州大麥書遊樂場」:書城園區內有腹地的獨立四層樓建築的二樓,一樓咖啡二樓繪本書自助結帳三四樓辦公室。
11. 「Mimesis」書店:藝術博物館書店佔地廣闊、清水模白色超挑高設計,一樓咖啡廳書店,二三樓藝術館。
12. 「教保文庫」合井站:捷運地下商場B2。
——
【 Day 5 】 梨泰院
13. 「雜誌B」:梨泰院區聯合街區的二樓,品牌出版展示結合咖啡店。
14. 「Post Poetics」書店:梨泰院半地下室,清水模建築和精細打磨過的木夾板書架,有藝術攝影建築設計類小誌。
15. 「Book Park」書店:在商場裡打造了五層樓書牆擺設的咖啡店,不是賣書的場所。
16. 「Graphic」書店:梨泰院坡上建築特殊的漫畫空間出租店,三層樓的獨立建築。
17. 「Bellibeun」書店:梨泰院小巷斜坡上的三角窗建築,營業時間但沒開。
——
【 Day 6 】鐘路
18. 「今天」書店:韓江的書店!景福宮捷運站附近小巷內,獨棟一層樓紅磚建築。空間不大但溫恬舒適,有人像閱讀的小插畫。
19. 「健康」書店:鐘路上的傳統韓屋,沒開。
20. 「The Book Society」書店:小路內三層樓獨棟有開放式旋轉鐵梯下樓的地下室。很多藝術和國際小誌!
——
【 Day 7 】梨大、弘大
21. 梨花大學商場內的「教保文庫」。
22. 「Noseuhil」書店:梨大附近的路上,大樓的一樓小小間。買了兩本繪本。
23. 「Bookstore 17」書店:弘大徒步區約走十分鐘路,三層樓共進駐幾個品牌的一樓。藝術攝影設計建築等典藏類居多,通通都封膜。沒買。
24. 「Thanks Book」書店:四層樓建築的一樓,廣闊店面,有很多小誌和獨立出版品!
25. 「Your-Mind」書店:坐公車到,小路上別墅有幾個聯合品牌共駐的二樓。空間不大但是小誌豐富很好失心瘋。店內禁止拍照,所以只能親自去感受啦!
26. 「阿拉丁」二手書店:延大醫院附近商店街地下室有兩層樓面積。
27. 「弘益文庫」 :新村站旁邊間店,像傳統書店的感覺,地上有三層樓都是書籍,地下一層樓是文具用品。被列為首爾未來遺產。
——
【 Day 8 】 首爾林、光化門
28. 「NYLS」書店:首爾林捷運站附近小路內四層樓建築的一樓轉角。以紐約圖書館為選書,有賣書、咖啡、酒的小店。
29. 「Zebras and elephant say in Seoul」書店:小巷內二樓,有大面櫥窗鮮黃色漆面,沒開。
30. 「Irasun」書店:仁寺洞附近韓屋村中的三層樓建築的二樓,攝影集雜誌為主。買了一本閱讀圖像的攝影集。
31. 「首爾selection」書店:光化門鐘路文化院,在出版文化會館四層樓西式傳統建築的地下室,有很多韓英編輯的出版品。
32. 「佛曰書店 Buddhism book & Art shop」:在首爾selection隔壁,古蹟建築內的一樓,沒開。
——
【 Day 10 】弘大、龍山
33. 「讀書館」書店:弘大捷運站走路五分鐘的小路上一樓窄窄但木質裝潢,書店兼出版社,有些連在書展都沒看過的小誌。
34. 「延禧」書店:延大走路十分鐘,五層樓建築的地下室,藏在書車和書架上的小誌很可以挖寶。
35. 「綠色橘子」書店:西江大站走路三分鐘,四層樓建築的一樓,沒開。
36. 「Mystery Union」書店:新村火車站步行兩分鐘,小巷內三層建築的小小一樓,沒開。
37. 「Mojeuna」書店:梨大大興教堂附近走路兩分鐘,小巷內獨棟三層樓的一樓,超小的四坪空間和一個小吧台。沒開。
38. 「我們(bookstore about dog)」書店:公車厚岩洞下車走三分鐘,三層樓的一樓。關於狗跟貓的主題書店,狗奴貓奴會愛爆吧。
39. 「Storage book&film」書店:兩層樓轉角建築的一樓。攝影類小誌很多。我的最愛!總共跑了三趟!必來!「Big Issue」大誌第179期推薦的韓國書店。
40. 「별부록(byeolcheck)」書店:社區小路內三層樓建築的一樓。
41. 「푸 무 질 ㄹ(동물해방물결)」書店:社區內轉角三角窗兩層樓建築,一樓綠色、二樓米色。有提供輕食咖啡、座位區。
42. 「_in progress」書店:轉角雜貨店的地下室,放假了沒開~~
43. 「Peace books」書店:小巷內的兩層半樓的二樓,一樓是咖啡廳(還有一個半地下室)。
44. 「The phrase」書店:四層樓清水模建築的一樓,小小間的,藝術攝影集。
45. 「Dae-o bookstore」大悟書店:街上的一層樓老房子舊書店,大悟書店已變成咖啡店,要入內參觀要飲品消費。
46. 「서존 그 책방」書店:在韓屋村裡的一間韓屋。
47. 「摩卡書房」:朝聖《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中的三位文學家壁畫。咖啡店已停業,手機已沒電,所以半張照片都沒有⋯。
——
【 Day 11 】弘大、鐘路
48. 「Milmul book」書店:弘大入口站搭社區公車五分鐘再走五分鐘,社區小路兩層樓轉角的三角窗一樓。
49. 「Off to alone」書店:通仁傳統市場裡,穿過層層氣味的小巷弄內,傳統韓屋的平房一樓。沒開。
50. 「TEXTBOOK Book Salon」書店:鐘路四層樓建築的二樓,有咖啡有酒,營造舒適。
——
2025,廢話不多說直接上資料。
51.「Syeip of 時光」三層樓新式建築的一樓,寫著Coffee & book,營業時間但沒開,店內很多紙箱,像收了。
52.「Musu」 轉角三角窗四層樓半的一樓,但是完全不得其門而入。應該是101號房門,營業時間但沒開。
53.「MwoDeunji」書店 ,五層樓大樓的一樓,沒開。
54. 「Jagangmong」 三層樓建築的一樓,沒開。
55. 「圖畫書書店Teum」 一整棟轉角大樓的二樓,沒開,應該是採預約制。
56. 「Guwolseo家」兩層樓轉角的一樓。很多主題是外國的小誌,店主愛貓愛動物,有很多這樣的主題選書。買了一本可愛的繪本,結果他跟我說他記得原著是台灣人=口=
57.「橡子書店」四層樓轉角的一樓,很像台灣的小獨立書店,關懷環境和人權的小物。
。「NYLS」紐約圖書館書店首爾(Nilseu) 二訪沒開。
。「健康書店」去年經過時沒開,是複合式的書店咖啡館。
58. 「ofr seoul」有開,但是!沒有賣書!
。「Off to alone」二訪沒開
59. 「旋轉門學堂」沒開。
60. 「All Oeo Natsing」在大樓的2樓,有不少獨立出版品。
61. 「Homtong」在GS25那棟樓上,沒開。
62. 「仙遊家」兩層樓的一樓,搬遷到原本咖啡廳的對面了,兼具出版辦公室。
。「Bellibeun」二訪去年去過的梨泰院二手書店,沒開。
63. 「神秘Union」沒開。
64. 「書發電所」三層樓紅磚建築,二樓是咖啡座,選書我很喜歡,二樓有台灣專區!
64. 「溫度」高樓的一樓,是空間、音樂和小誌都很不錯的一間。
66. 「Ain書店」三層樓建築的一樓,小誌、設計類獨立出版品不少,遇到一個很可愛的小袋子。
67. 「Seukaeteo書店」四層紅磚建築的轉角一樓,有兼咖啡廳,小小的很溫馨。
68. 「季節書店」藏身在超大間的王排骨湯的後面停車場樓梯上三樓,正在繪本原稿展示中。
69. 「Jinbu書店」搬遷了,空地。
70. 「OKsu」高樓的地下一樓,有別於各家書店的香氛味,這間就是單純的「書墨味」,選書和類別精準,英文可通。
71. 「Same_dust」一整棟大樓的二樓,沒開。
72. 「Old seupoteu」店名有《偉大的蓋茲比》中「嘿兄弟」的意思,空間很舒適,店主插畫都是貓,但她不是喜歡貓,只是因為她自覺長得像貓。有個開讀書會的空間,跟店主約好了台灣見。
73. 「Calling 書籍」兩層樓的一樓小小間,但是很精緻。
74. 「素磚書林」三層白色大空間的寬闊一樓,有用心的素磚三百選、讀者回饋等。
75. 「Choeina」書店,宣陵站旁,有立牌標示,坐電梯上四樓。推開木門,很霸氣的挑高兩層樓空間。
76. 「Prouse 學堂」首爾林,老闆I人,店貓E貓。兩層樓紅磚建築的一樓,一定要搭社區巴士到中央醫院站再走過去。
77. 「Chansing書店」藏在東大門市場超小巷子裡的一間韓屋,沒開。
78. 「筆洞頁面」沒開。
79. 「Neuti 書店」入口跟正門是咖啡店入口呈現極端風格。
。「Normal A」二訪,原來的確也是出版社。
80. 「阿拉丁二手書店」鍾路店,樓梯的插畫就很有辨識度了。
——
十年前的一條法案、一項政策,塑造出現今的韓國文化產業面貌。較台灣還晚研擬,韓國卻在2013年底快速通過「文化基本法」,2014年正式施行。「文化基本法」的法源是藉由「文化」的無形和有形之力,透過凝聚共識與核心價值的國家策略制定,令其推廣到整個社會,實現文化多樣的創造性或再現性,在國家社會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詳請參劉俊裕副教授網文)。
上述每一步要正式立法定義及落實執行都是困難的。韓國政府魄力將所有會造成文化影響的評估正式入法、確立制度,並且以每五年為單位,要求政府部門確立國家文化政策的整體目標及方向以確保此政策的延續性,以確保不受政黨輪替或司職流動而受影響。韓國施法距今正好十年,其文化大外宣的成果全世界有目共睹。
另一項重要政策則是韓國在2014年亦同步實施「圖書定價制」。在資本主義市場齊頭式平等的條件下,實體書店不需倚靠顯目店面、店主不需仰賴飲品座位以攤撐成本,消費者亦沒有一邊拍照一邊加入網路購物車的行為,喜歡什麼書就當下帶走,因為在哪裡買都是一樣的價格與商品,在實體書店選購還能獲得立即性滿足。由於沒有為了折扣空間預先提高書籍定價的情事,所以韓國的出版品很平價合理易入手,也少了消費者在價格與價值支持間的掙扎猶豫。
讓文化專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