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累積一些股票與資金後,面對漫長的未來時投資者需要做資產配置呢?因為,做好資產配置和分散投資可以優化我們的投資成果。本篇先簡單介紹一下投資資產配置會有哪些資產,然後再說明做資產配置後可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一、現金: 我們把現金存入銀行,銀行會定期支付利息,看似穩定安全。然而,長期來看,我們忽略了通貨膨脹對現金購買力的影響。當銀行利息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時,我們的資產實際上是在縮水。短期內,把錢放在銀行是安全的決定,但長期來看,實質購買力會逐漸縮水,白話一點就讓我們變得更窮。因此,在做資產配置時,除了現金外,必須考慮其他資產類別的投資。投資時需留一部分現金作為儲備與緊急用途。除此之外多餘的閒錢應用於長期會成長的投資。
二、股票: 買股票就是讓自己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股市短期波動大,但長期來看大盤打贏現金定存利息和通膨的機率大許多,也會使投資者更富有。僅把錢存銀行會導致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所以想變富有,必須投入股市。在此我們強調投入的是低成本且廣泛分散投資,比如買入指數型股票基金(ETF),長期下來,所持有股票報酬有很高機會勝過其他的資產。不論個股或是股市大盤短期都有可能受外在影響而劇烈波動。如果持有股票期間太短,賣出時可能會碰上股市低點讓自己損失也無法享受長期股市上漲帶來的獲利(需要長時期的持有)。此外,在資產配置中百分之百只持有股票,因其波動大未必是最佳選擇,尚須搭配其他投資項目。
三、債劵: 債券基本上就是借錢給經營者,投資者只求拿回約定的利息和本金。債券一般分為三種:政府發行的公債、公司發行的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劵(垃圾債券)。其中,公債又可細分為三類。以美國公債為例,有短期公債(1至3年內到期)、中期公債(3至10年到期)和長期公債(10至30年到期)。在正常情況下,短期公債的殖利率通常低於長期公債,因為長期公債風險較高,需要更高的利息來吸引投資者。 投資級債劵風險比單存的政府高債更高一些。投資級債劵可以根據債劵評級的機構(標普、惠譽、穆迪)依照風險給各發行債劵打出評級更投資人參考。高收益債劵又稱垃圾債劵是違約率很高的公司(被評級低)所發行,一般不建議投資人納入考量。債券與股市通常呈反向關係,因此在平衡股市波動方面具有互補作用。
四、不動產 (信託基金,REITs): 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是一種將不動產證券化的投資工具,使一般投資者可以用較少的資金參與不動產領域的投資,且無需親自處理房屋和租客問題。也滿足一般人用小錢也可成為包租公與包租婆的願望。REITs主要收入來自各類的租金,包括商用不動產、土地和建築物。回測歷史資料在某段時間內REITs提供的報酬可能高於股票市場,加上租金長期會隨著通貨膨脹而持續上升。因此可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以減緩通貨膨脹的影響。但長期來看,REITs整體的效益跟股票無顯著地差別,給投資組合的正面效益也不大。是否納入資產配置中的投資組合,投資者可自己斟酌。
五、原物料與貴金屬: 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能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第二類是食物,包括玉米、小麥和黃豆,簡稱黃小玉;第三類是貴金屬,如黃金和白銀。這些商品本身價格主要受外部環境影響。例如,在通貨膨脹嚴重時,原物料價格會上漲;在戰爭期間,黃金和白銀等避險資產可能上漲。然而,從長期來看,黃金和原物料的風險調整後收益可能令投資者失望。特點是波動大且報酬往往落後於其他資產。不建議將原物料作為主要的資產配置。如果擔心通貨膨脹或戰爭,可以在投資組合中少量的配置,例如控制在5%以內。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研究指出,大部分的選股和時機把握意義不大,因為資產配置策略占了一個投資者整個投資組合中投資結果90%的解釋力。也就是說,資產配置是整個投資計劃的基礎,我們應該先做好這個基礎,再去選擇個別的ETF或股票等。
我們需要把時間花在資產配置比重上,先考量好與做好影響自己投資結果最大的資產配置,才能在穩中求勝。長期來看,一旦建立好資產的配置後,就能讓我們心中有清楚的投資架構,自然讓自己建立起投資的紀律,這會讓往後投資的過程更加順利,也讓投資目標的達成更確定。例如,在股市大跌時就會心情平靜去面對,對既有的手中持股/債等,堅持不賣出甚至按照紀律原則做逢低加碼;在股市大漲時並未先出場而是留在市場中享受資產成長的收益。這些聽起來簡單,但實行起來困難的知易行難。但,這就是獲取市場報酬的關鍵。做好資產配置後,隨著時間的過去與資產成長,讓我們能更穩定地邁向要達成的投
我們可以回測過去10年、20年或30年的不同資產表現,來決定要投資美國股市、其他股市還是新興市場。這樣,我們就能針對不同情況做出最佳決策。
根據研究以美國股市過去30年為例,我們比較三種不同的資產配置。第一種是100%投資美國股票;第二種是100%投資美國的長期公債;第三種是股票和公債各占50%。若100%投資美國股票,平均年化增長率最高,達9.75%,但標準差也最高,為15.1%。若是100%投資美國長期公債,年化增長率為6.25%,標準差降至10.38%。若50%的資金投資股票,另50%投資長期公債,年化增長率為8.65%,標準差則降至8.33%,為三者中最低。由此可見,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波動,同時提升風險調整後的整體收益。這正是資產配置的重要關鍵。
在進行資產配置之前,投資人必須同時考慮獲利和損失的波動風險。首先,投資人需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即自己能夠接受的損失百分比是多少。以百分之百投資股票為例,過去十年股票年化報酬率為12.60%,二十年為8.28%,三十年為9.62%。然而,我們不僅要看年化報酬率,還要關注最長套牢時間和最大下跌幅度。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我們應先考慮風險,再談報酬。投資人需面對多變的未來,因此投資組合必須經得起過去的壓力測試。以過去美國股市資料回測過去十年內,最長套牢時間平均接近一年;而最近二十年和三十年的套牢時間均接近五年甚至更長。最大下跌幅度在最近十年內約為25%(股價下跌四分之一),而過去二十年和三十年的平均最大下跌幅度約為50%(股價腰斬)。
因此,如果自己的資產配置全部百分之百選擇投入的股票,投資人需要準備好忍受至少五年的套牢時間及股我們應關注可能的套牢時間和最大下跌幅度,確保自己能夠忍受並且不賣出股票。所以先問問自己,是否已做好心理準備當情境來臨時,你能承受得住並堅持自己的紀律嗎? 另外隨之而來的考驗,是你有在股市劇變低迷中砍出手中持股嗎? 若是,之前提過往往大跌後V字反彈的大漲幾天(尤其是大跌後造成的歷史上大漲幅度排名的前幾日)將是投資獲利成長的關鍵時刻,這些極端值會顯著影響我們的最終收益。
資產配置的重點在於透過現金、股票和債券等基本組合,讓投資變得簡單,並使小資族可以專注於生活本身(工作、家庭)。我們希望所做的投資組合不要過於複雜,組合項目不宜太多。這樣的資產配置能夠在讓自己在長期投資過程中,逐漸地獲得穩定(年)報酬,建立投資紀律,使投資架構的效果逐年變得更清晰。同時,也認自己能有更安靜不浮動心去面對長年股市的波動。做好資產配置後,別忘了要定期做 「再平衡」這一關鍵的紀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