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心得] 當Windows老手用上Mac-M4 MacBook Air使用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我從沒有想過會有這麼一天,能完整體驗到macOS。話說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前言&與Mac的相遇

大約是在國中的時候才知道有Mac這類型的電腦,因為平時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學校電腦課,使用的都是Windows的桌機,所以對電腦的認知只停留在Windows的小圈圈裡。

直到某一堂期末考試的自習課中,自習老師在講台前拿出電腦準備辦公,稍微抬頭看了一下,不看還好,一看受不了,整台銀色的鋁製機身、A面外殼有顆會發光的Apple Logo,伴隨著咚~一聲的開機聲,當時的我的目光完全被吸引住了,因為這和當時的我所認知的筆電天差地遠,沒想到電腦也能這麼有質感。

而且還沒完,正當我以為那台電腦跑的是熟悉的Windows時,才發現我大錯特錯,畫面中央有著藍色的銀河背景,頂部有半透明的選單列、底部有著立體風格的大icon,比Windows還要華麗(雖然當時的Aero UI就已經很好看了),那個畫面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在當時我眼中簡直就是外星科技。

raw-image

之後去查了才知道那是macOS(那時還叫Mac OS X),順便去看了Apple的官網,感覺發現了新世界,筆電叫做MacBook,一體化長得向螢幕的桌機叫做iMac,當時的我感覺很驚艷有很新鮮(當然,價格也是)。 而那時就在心中有個夢想,那就是未來也要買台Mac用用。但之後也漸漸的遺忘了這件事。直到最近這幾年因為Apple M系列的CPU問世,才慢慢回來關注Mac的產品。

剛好前陣子,跟我很要好的大學同學,因為就讀研究所有打論文並帶著筆電趴趴走的需求,並且受不了每次都要帶著像磚頭一樣中的變壓器和電力撐1~2小時就會沒電的Windows筆電上課,所以入手一台MacBook,並問我要不要用用看,我二話不說就直接答應了,也因此就趁著這次機會來體驗傳說中的macOS與MacBook用起來感覺是如何。


體驗&對比環境

體驗環境

  • 硬體:M4 MacBook Air-13寸/16GB RAM
  • 作業系統:macOS Sequoia 15.5
  • 使用時間:一個月

對比環境

  • 硬體:Intel-8625U-14寸/12GB RAM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22H2

硬體&外觀

機身

MacBook Air的機身可以說是非常的薄,整體厚度不含螢幕也只有比Type-C接口的高度在高一些,而且拿起來也很扎實,這對於長期使用Windows筆電的我來說,初次實際拿到手的感覺還是令人感到很新奇。而且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MacBook外觀看起來格外的精緻。

raw-image

當然,MacBook Air的產品定位屬於旗艦級的輕薄筆電,當然不能與一般的筆電相比。


觸控板

都說用Mac就是要用觸控板來操作,這塊大面積的玻璃觸控板實際用起來的確實很不錯。手感順滑、操作也很流暢,面積大也意味著在使用多指手勢操作的時候也會很舒服,不會遇到手指全部擠在一起或是滑出觸控板外導致操作中斷的情況。關於觸控板面積這點,其他的PC廠商也有陸續跟上。

raw-image

此外,觸控板的設計也很有意思。傳統觸控板因為結構設計的關係,需要離上方一些距離才會有效果。反之Macbook的觸控板,整塊是按不下去的,而是透過壓力感應去辨識,所以不管在哪個位置按壓都會有作用(即便超出一點點),並且裡面的震動馬達會用來模擬按壓時的回饋。


接口

機身左側有MagSafe的磁吸充電口,不分正反,靠近就會吸上去,當受到外力拉扯就會鬆脫防止整台電腦連機帶線被扯下桌面,不然就會聽到心碎的慘叫聲。

左側(Magsafe充電/Thunderbolt4)、右側(3.5耳機插槽)

左側(Magsafe充電/Thunderbolt4)、右側(3.5耳機插槽)

並且有兩個支援Thuderbolt4的Type-C接口,這可能許是許多使用Macbook的人會抱怨的一個點,當然我也不例外。沒有USB-A的接口,用來連接外部裝置非常的不方便,還要多準備一個USB Dock,個人認為這樣就失去輕薄筆電的意義了,雖說Type-C很先進沒有錯,但目前USB-A的裝置還是主流,有這方需求的讀者如果要選擇MacBook需要留意一下。至於機身右方相當的乾淨,只有一個3.5mm的耳機插槽。


螢幕

在這個部分絕對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個部分,畫質顯示細膩,顏色也很舒服,雖然不敢說是市面上最好的,但至少是在水準之上。這是用過爛面板筆電後的最明顯的感受之一(說的就是還在用那些45%NTSC TN面板的產品)

raw-image

既然聊到螢幕,就不得不提那個長在螢幕頂端中央的缺口,雖然在實際使所過程中根本不太會注意到(甚至是忽略),但我還是認為這個缺口破壞整體視覺,而且更讓人不解的是這麼大的缺口裡面只放一個鏡頭,如果裡面有臉部辨識或許還說的過去。實在想不透Apple的做法,不然將鏡頭放在邊框上或是做成挖孔都會比缺口設計好的多。


喇叭

這一點讓我感到很震撼,想不到在這麼輕薄的機身裡也有這麼好的音質表現。要如何形容呢?整體聽起來很有洪亮、飽滿有空間感,低音扎實渾厚。


電池&效能

機身搭載的這個M4 CPU效能在日常的上網、影音和文書也很夠用,只要不要執行太過於複雜的工作,應該都能輕鬆應付包括輕度剪輯和影像處理。並且歸功於台積電優秀的3nm製成,即便沒有風扇,在一般使用下也感覺不到發熱,當然也沒有擾人的風扇聲,非常安靜。

至於耗電量,它打破我長期以來對筆電耗電快的固有印象。在過去攜帶筆電外出絕對要記得帶充電器,使用前之也必須接上,不然之後就會變成沒電的大磚頭等著你,內建的電池根本如同虛設。

而MacBook讓我第一次在不接電源使用筆電的情況下沒有電量焦慮,可以很放心的帶著到處走,滿電的續航力可以撐十幾個小時,平時使用都是電量還沒用光,自己的就先沒電了(笑)。總之在電量方面可以感到滿滿的安全感~

M系列的Macbook在電量方面基本可以不用擔心

M系列的Macbook在電量方面基本可以不用擔心


作業系統&軟體

看完了硬體,接著說說系統macOS,這可說是Mac靈魂,因為這影響到整個操作的體驗。

介面外觀

macOS的操作介面採用的是頂部選單列加上Dock欄的方式,對於習慣單條工作列的我來說還是感到挺新鮮的,並且背景都有半透明的霧面效果,桌布的色彩可以延伸到整個螢幕所以會給人看起來很寬闊的感覺。

raw-image

至於會不會很難適應,個人感覺還不算太難,當然初次上手肯定會不習慣,但這很正常,畢竟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而且誰沒想到視窗按鈕會從右邊跑到左邊;桌面圖示預設也是從右邊開始排列;游標會從白的變成黑的,和Windows完全是相反過來的。

那麼我是如何去適應的?其實只要把在Windows中常用的功能切成小部分之後在對應上去,基本上就已經可以了解macOS的7~8成。大致上可以和下圖一樣去理解:

raw-image

此外,第三方的App要遵守系統介面設計規範的原因,所以整體風格也相對比較統一。


藏得有點深的功能和操作

系統中的有些功能並不會直接顯示在畫面上,而是需要搭配按鍵或是藏在比較深的地方。例如:在選單列某些選項需要按著option才會為顯示、觸控板的部分手勢隱藏在輔助功能裡面等。如果沒有特別去查根本就不知道。雖說畫面看起來是簡潔了許多,但同時也提升了學習成本,對於新手並不太友好。


讓人無法理解的設計

當然macOS也不是完美的,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些設計會讓人難以理解。舉個例子:視窗最大化是很常用的功能,但偏偏左上角的綠色按鈕跟本不是最大化,而是全螢幕,我可以理解全螢幕確實可以減少干擾元素提升專注度,但至少要給個選項讓使用按照習慣去做選擇(但偏偏就是沒有)。順便一提:macOS最大化視窗是點兩下視窗標題列或是按著option鍵點綠色的視窗按鈕

以為綠色的是將視窗最大化?其實是全螢幕

以為綠色的是將視窗最大化?其實是全螢幕

又或者是拷貝和複製的差別,可能是因為長期使用Windows的原因已經習慣了這個用語,但在macOS上複製的是在原來的位置在複製一個出來,拷貝才是熟悉複製功能。或許複製應該改叫成再製應該會比較好理解。

raw-image


完善的觸控板手勢

還記得前面說的那塊超大的觸控板嗎,配合系統的操作手勢,可以很好的發揮它的優勢。你可能會說Windows10之後現在對於觸控板的支援手勢也不差,基本的點按、雙指縮放、多指滑動切換視窗都有,而兩者差別就是在細節上,像是三指拖曳、雙指旋轉圖片,加上可以分辨輕按和重按,這些都是macOS獨有的,配合可以即時辨識手指位置的系統動畫,讓人感覺整個體驗是很完整的。

糟糕的滑鼠體驗

相反的,觸控板的體驗有多好,滑鼠操作的體驗就有多糟糕。試了一下外接滑鼠,Apple似乎忘了為滑鼠做最佳化,常常移動游標就會超過點選的目標、滾動頁面的動畫也沒有平滑處理,根據網上的資料,似乎只有Apple自家的Magic Mouse和其他有根據macOS最佳化的滑鼠,才會沒有這些問題,或是安裝第三方App來解決。


Apple第一方的App

既然用上了macOS,那也順勢來使用看看系統內建的程式,以下來分享幾個我認為比較好用的功能與App。

預覽程式

這個不僅只是能開圖檔,同時也能為PDF檔案做一些簡單的標註與編輯,連頁面都可以旋轉方向、拖放變換順序,可以視為一個簡易版的Adobe Acorbat。

raw-image


Finder列表模式/標籤

作爲用來管理檔案的Finder,其中的列表模式和標籤是比較喜歡的功能。前者用來查看和整理、移動大量檔案時很方便,不用頻繁切換頁面,相比Windows的樹狀檢視更加一目瞭然。

raw-image

後者可以替檔案加上標籤,可以使用預設的或是新增自訂標籤,快速篩選出需要的檔案。

raw-image


快速預覽檔案

這絕對是macOS裡面最方便的一個功能,只要按空白鍵馬上就能預覽檔案中的內容,由於預覽的視窗是獨立且只頂在最上層的,相比傳統在旁邊顯示的預覽窗格,可以很自由的調整檢視的大小和位置。

raw-image


Keynote

最後,來説點不一樣的,那就是Apple的簡報軟體Keynote。不是說他有多好用,而是它其中的動畫效果,比PowerPoint還要華麗許多,甚至有人用來做簡單的動畫或是影片片頭。

raw-image

總結:處處令人驚艷、打破固有印象

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對於Mac喜歡與不喜歡的地方:

喜歡Mac的部分:

  • 大面積的觸控板
  • 色彩舒服且細膩的螢幕
  • 渾厚扎實的喇叭
  • 無風扇設計
  • 超長的電池續航
  • 風格統一的操作介面(macOS)
  • 完整的觸控板手勢(macOS)

反之,不喜歡的部分:

  • 有缺口的螢幕
  • 缺少USB-A接口
  • 藏的有點深且難以理解的設計與功能(macOS)

整體下來,初次使用Mac的印象是非常不錯的,MacBook的硬體配合macOS讓我整體的感覺是相當完整的,缺一不可,可以深刻體會到Apple產品那種軟、硬體相互配合的恐怖實力,加上超長的電池續航力,有很大機率會列為下次購買筆電的選項之一。但是(沒錯,凡事都有個但是~),高昂的售價、與Windows相差甚遠的軟體和遊戲支援度,與最重要的操作習慣,註定了Mac只是和一部份的人群。我同時也相信如果售價能在親民一些,使用人數上升,macOS的軟體數量也會跟著提升,這就能讓消費者購買電腦時多一個選擇。

raw-image


本篇就分享到這裡,我是紅茶,我們下篇文章見~


*非常感謝您讀完這篇文章*

如果你喜歡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可以按個愛心或是追蹤。若文章有誤或有其它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有興趣的話還可以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茶RedTea 的創作間
36會員
63內容數
在創作間就任意隨心創作吧~為每件作品賦予意義,即使微不足道也沒有關係
2024/12/24
提到Android,讓人印象深刻總是那些有趣又好玩的功能,但凡事都有個例外......
Thumbnail
2024/12/24
提到Android,讓人印象深刻總是那些有趣又好玩的功能,但凡事都有個例外......
Thumbnail
2024/11/26
平板電腦發展至今,除了基本的影音娛樂之外,近幾年各大廠商也推出觸控筆、鍵盤等配件,目的是希望讓平板的更像電腦一點,變成隨處帶著跑的生產力工具,本篇會從系統設計的角度分享Chromebook作為平板的使用體驗,來看看iPad與Android之外的選擇能不能勝任日常娛樂辦公的需求。
Thumbnail
2024/11/26
平板電腦發展至今,除了基本的影音娛樂之外,近幾年各大廠商也推出觸控筆、鍵盤等配件,目的是希望讓平板的更像電腦一點,變成隨處帶著跑的生產力工具,本篇會從系統設計的角度分享Chromebook作為平板的使用體驗,來看看iPad與Android之外的選擇能不能勝任日常娛樂辦公的需求。
Thumbnail
2023/10/07
自前篇將過期的CB3-111改造成半官方的Chromebook後,就開始使用它來進行寫作。及至今日也有一個多禮拜的時間了,這篇就來說說使用ChromeOS Felx之後的感想。 如果不知道前一篇在做什麼的可以先到這一篇看看: 使用的硬體規格&軟體環境 CPU:Intel Celeron N2
Thumbnail
2023/10/07
自前篇將過期的CB3-111改造成半官方的Chromebook後,就開始使用它來進行寫作。及至今日也有一個多禮拜的時間了,這篇就來說說使用ChromeOS Felx之後的感想。 如果不知道前一篇在做什麼的可以先到這一篇看看: 使用的硬體規格&軟體環境 CPU:Intel Celeron N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第一次開機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我的筆電伴我度過每一個工作上的挑戰。雖然在這段時間幾乎沒有遇過當機,但近期明顯感受到風扇噪聲偏大,鍵盤區也較容易發燙,運行上偶爾會有延遲;想想也是時候保養一下筆電。
Thumbnail
從第一次開機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我的筆電伴我度過每一個工作上的挑戰。雖然在這段時間幾乎沒有遇過當機,但近期明顯感受到風扇噪聲偏大,鍵盤區也較容易發燙,運行上偶爾會有延遲;想想也是時候保養一下筆電。
Thumbnail
📢 精選 Apple 3C 皮革配件 折扣專區 📌爲科技生活保有手感與溫度 #Pp貓 #Apple #蘋果 #蘋果手機 #精選 #3C #皮革 #配件 #皮革配件 #優惠 #優惠專區 #折扣 #折扣專區 #Alto #義大利 (😁喜歡我的分享內容,請幫我點擊看一下~謝謝!) ⬇️說明
Thumbnail
📢 精選 Apple 3C 皮革配件 折扣專區 📌爲科技生活保有手感與溫度 #Pp貓 #Apple #蘋果 #蘋果手機 #精選 #3C #皮革 #配件 #皮革配件 #優惠 #優惠專區 #折扣 #折扣專區 #Alto #義大利 (😁喜歡我的分享內容,請幫我點擊看一下~謝謝!) ⬇️說明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習慣使用 Mac 蘋果電腦, 像是 MacBook Air、Macbook Pro 或是 iMac 來工作、 娛樂或查資料的話,那你一定很熟悉基本操作, 但其實還有蘋果電腦還有非常多隱藏的 Mac 功能與實用小技巧喔! 不論是應用在文書、辦公等等都非常實用,讓你在使用上更方便更有效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習慣使用 Mac 蘋果電腦, 像是 MacBook Air、Macbook Pro 或是 iMac 來工作、 娛樂或查資料的話,那你一定很熟悉基本操作, 但其實還有蘋果電腦還有非常多隱藏的 Mac 功能與實用小技巧喔! 不論是應用在文書、辦公等等都非常實用,讓你在使用上更方便更有效
Thumbnail
星期六晚上,煮了壺茶,只有一條白色運動短褲的我,抱著筆電輕鬆的凹陷沙發中。 掀開銀色蓋子,按下電源,清脆響亮的聲音,好久沒開機的蘋果,藍色線條充血出現。 PowerBook放在桌上,倒起茶來。這台電腦是士灴送的,說是送我,其實他用得比較多。 「明明就是你自己想買,還說送我!」我向他抱怨。 他
Thumbnail
星期六晚上,煮了壺茶,只有一條白色運動短褲的我,抱著筆電輕鬆的凹陷沙發中。 掀開銀色蓋子,按下電源,清脆響亮的聲音,好久沒開機的蘋果,藍色線條充血出現。 PowerBook放在桌上,倒起茶來。這台電腦是士灴送的,說是送我,其實他用得比較多。 「明明就是你自己想買,還說送我!」我向他抱怨。 他
Thumbnail
HP電競筆電顯卡4060 ASUS曲面螢幕 滑鼠品牌POJUN波軍 麥克風HYPERX S 鍵盤平民牌子 我之後會回去嘗試直播遊戲實況,有圖奇TWITCH帳號的可以追蹤我的TWITCH我會不定期的做直播和訂閱我的YT感謝
Thumbnail
HP電競筆電顯卡4060 ASUS曲面螢幕 滑鼠品牌POJUN波軍 麥克風HYPERX S 鍵盤平民牌子 我之後會回去嘗試直播遊戲實況,有圖奇TWITCH帳號的可以追蹤我的TWITCH我會不定期的做直播和訂閱我的YT感謝
Thumbnail
將我的 Macbook Pro 換成 Steam Deck OLED
Thumbnail
將我的 Macbook Pro 換成 Steam Deck OLED
Thumbnail
掐指一算,麥克回歸Windows作業系統也一個月了。在此期間麥克想了很多,最終決定還是以Windows作為主要的作業系統。
Thumbnail
掐指一算,麥克回歸Windows作業系統也一個月了。在此期間麥克想了很多,最終決定還是以Windows作為主要的作業系統。
Thumbnail
上班第一天甚至還問隔壁同事電腦如何開機,每天過得像電腦白癡一般,偏偏電腦又常常起飛 (風扇運轉像是要起飛了) 無奈對面即便是MIS都鎮不住...除了綠色乖乖外,與大家分享新入手電腦設置與一些效率TIPS!
Thumbnail
上班第一天甚至還問隔壁同事電腦如何開機,每天過得像電腦白癡一般,偏偏電腦又常常起飛 (風扇運轉像是要起飛了) 無奈對面即便是MIS都鎮不住...除了綠色乖乖外,與大家分享新入手電腦設置與一些效率TIP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