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裡,你認得那個不新不舊的對方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長久的親密關係,實在是一件充滿奧秘的事。畢竟過了這麼多年月,同樣的兩個人,很高的機率都不再是當時的自己,大概也不再過著當時的生活。所以當年的雙方,對現今的兩人,有多少參考價值呢?

大學還流行無名小站時,我寫過一篇有關愛情的文章,高中時的一位國文老師還特地來匿名留言,說「要長時間愛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都喜歡新的東西,所以重點是要讓自己一直『新』,你懂這是什麼意思嗎?」

我不懂;我當然不會懂。

這段話我在心裡放了很多年,最近再次想起,似乎有了點體悟。人都是層次複雜的,有許多皺摺與內裡或許連自己都不曉得。不過有沒有可能,大家最底層的內裡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生活的各式遭遇,會讓那些或隱或現的特質顯露出來,或者轉化成其他模樣?

或許應該問的是,當初第一眼看到的,究竟是哪一層的對方?其他層次初次顯現時,我們反應得過來嗎?或者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甚至不成人形的時候,兩個人還認得眼前這個不新不舊的對方嗎?

長久關係裡的日子過成什麼樣子,或許跟這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回望時,一段感情的初衷對現今的兩人,到底有多少意義呢?當年相遇的兩個人去哪了呢?

可能像是一種遠距愛情吧:被時間的長河沖刷、漂流,與當初的兩人漸行漸遠的遠距愛情;而這樣的距離常常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談過遠距離戀愛的人大概都知道,距離從來不是關鍵,重點在於兩個人有多麽固執地想要靠近彼此,能不能在新的時空用新的方式維繫一樣的感情,同時又在心裡對眼前這個正在變動中的人保有彈性。

所以,當年相遇的兩個人去哪了呢?

或許他們還在。他們不只穿越了時間,還努力穿越被生活拉扯開的心理空間,找到對方。至於當年老師說的「讓自己一直『新』」,我在想,或許愛是一次又一次在熟悉的人身上,把陌生看成「新」,然後一次又一次地選擇對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z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梳理心中反覆低語的呢喃:那些柔軟、瑣碎、讓人不經意就深陷其中的日常。 如果想要閱讀我的英文寫作,或者直接在信箱收到我的文章,請到https://substack.com/@thesmallbutsignificant輸入信箱,完成免費訂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你現在交了多少個男朋友?」 「都好幾個了,但都是一兩個月就結束了,上次的一個是兩星期。」 「時間不長僅僅算是有點感情糾紛的朋友吧。」 「那你會向男朋友坦白真實的交往情況嗎?」 「假如他是A0,我可能會少報數。」 這是我與00後展開的激情對話,老一輩人問我網上能認識到另一半,寒喧幾
Thumbnail
「你現在交了多少個男朋友?」 「都好幾個了,但都是一兩個月就結束了,上次的一個是兩星期。」 「時間不長僅僅算是有點感情糾紛的朋友吧。」 「那你會向男朋友坦白真實的交往情況嗎?」 「假如他是A0,我可能會少報數。」 這是我與00後展開的激情對話,老一輩人問我網上能認識到另一半,寒喧幾
Thumbnail
回想曾深愛的戀人,雖然分手多年,但再度見面後,發現心底的疤痕依舊存在。選擇拒絕再和他單獨相處,並非出於對對方的憎惡,而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因為這些負向感受並非來自他,而是來自於那段痛楚。無法再回到普通朋友的相處模式,也因此無法當朋友。
Thumbnail
回想曾深愛的戀人,雖然分手多年,但再度見面後,發現心底的疤痕依舊存在。選擇拒絕再和他單獨相處,並非出於對對方的憎惡,而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因為這些負向感受並非來自他,而是來自於那段痛楚。無法再回到普通朋友的相處模式,也因此無法當朋友。
Thumbnail
兩個人時,請好好珍惜與善待彼此 也要好好感恩有對方的付出與惜福 才能讓一段關係好好走下去 🥰 如果剩下一個人時 請不要處處說對方的不是 更不要怨恨彼此的不易之處 好好放下不愉快,才能看見希望 也才能接收到更多的幸福與喜悅 ❣️ 跟老公在一起九年的時間 有經歷過一些難事跟挫折 但是從沒因此就
Thumbnail
兩個人時,請好好珍惜與善待彼此 也要好好感恩有對方的付出與惜福 才能讓一段關係好好走下去 🥰 如果剩下一個人時 請不要處處說對方的不是 更不要怨恨彼此的不易之處 好好放下不愉快,才能看見希望 也才能接收到更多的幸福與喜悅 ❣️ 跟老公在一起九年的時間 有經歷過一些難事跟挫折 但是從沒因此就
Thumbnail
本文靈感來自-《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洪仲清。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許多分別,求學時期的同學畢業後還會繼續聯絡嗎? 職場上的同事離職後,還是朋友嗎? 我認為離開朝夕相處的環境後,只有彼此能夠決定要不要保有一段關係,離別的當下,可能依依不捨,可能一段時間還會聯繫,但我們終究會遇到更有趣的人,更
Thumbnail
本文靈感來自-《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洪仲清。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許多分別,求學時期的同學畢業後還會繼續聯絡嗎? 職場上的同事離職後,還是朋友嗎? 我認為離開朝夕相處的環境後,只有彼此能夠決定要不要保有一段關係,離別的當下,可能依依不捨,可能一段時間還會聯繫,但我們終究會遇到更有趣的人,更
Thumbnail
這一兩年都遇到了前任或者之前的曖昧對象回來與我聯繫,以前覺得這是一種再續前緣的浪漫,但有沒有可能也是一種自私心態?
Thumbnail
這一兩年都遇到了前任或者之前的曖昧對象回來與我聯繫,以前覺得這是一種再續前緣的浪漫,但有沒有可能也是一種自私心態?
Thumbnail
我常在想我們如果還在一起,會怎樣? 其實我不知道。 到最後我們會結婚,生小孩,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還是......有一天我們會懷疑,爭吵,冷戰,然後在背叛中結束一段感情。 或許是我的人生經歷過於黑暗,所以對人總是存在質疑。 從朋友口中得知妳回國了,朋友說妳在打聽我的消息,其實我心裡並
Thumbnail
我常在想我們如果還在一起,會怎樣? 其實我不知道。 到最後我們會結婚,生小孩,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還是......有一天我們會懷疑,爭吵,冷戰,然後在背叛中結束一段感情。 或許是我的人生經歷過於黑暗,所以對人總是存在質疑。 從朋友口中得知妳回國了,朋友說妳在打聽我的消息,其實我心裡並
Thumbnail
因緣份而相遇,因想念而延續,人生有多少個相識十年的朋友,又有多少想當年能懷念,謝謝所有安好。
Thumbnail
因緣份而相遇,因想念而延續,人生有多少個相識十年的朋友,又有多少想當年能懷念,謝謝所有安好。
Thumbnail
一段關係可以使人成長許多,順便紀念與男友相處的 100 個日子。 成長的不同階段中,會出現不同時期的欣賞對象,曾經喜歡的事物現在看來會覺得過去的思考很有趣。或是發現彼此互動與聊天話題越來越深時,萌生想要認真地認識一個人,但發覺對方與自己的溫控不同時,就會有種啊~真可惜的感覺,學習練習看淡這種來
Thumbnail
一段關係可以使人成長許多,順便紀念與男友相處的 100 個日子。 成長的不同階段中,會出現不同時期的欣賞對象,曾經喜歡的事物現在看來會覺得過去的思考很有趣。或是發現彼此互動與聊天話題越來越深時,萌生想要認真地認識一個人,但發覺對方與自己的溫控不同時,就會有種啊~真可惜的感覺,學習練習看淡這種來
Thumbnail
我們好像很常陷入感情的迂迴裡。 有些話沒有說,有些話來不及講,有些人這輩子不會再見。 我一直相信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人,只能去處理自己這一端的感情和應對;願所有的念想,都能不辜負所望。🤍
Thumbnail
我們好像很常陷入感情的迂迴裡。 有些話沒有說,有些話來不及講,有些人這輩子不會再見。 我一直相信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人,只能去處理自己這一端的感情和應對;願所有的念想,都能不辜負所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