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管用什麼攝影器材去拍攝海岸紅杉,都無法捕捉那種壯麗的美感。
我在兩個禮拜前於臺北中山地下街的誠品購得商周出版的《樹說時間的故事》後便回南部老家休息去了。書裏頭介紹了十二棵「經典」的樹木,第二棵便是海岸紅杉,也就是這一次我要介紹的主題。儘管我僅能透過文字和網路圖片來認識海岸紅杉,卻依然能感受到它那股穿透螢幕、擴散至我周遭的強大能量。
海岸紅杉以其巨大、古老,尤其是高聳的特徵聞名。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由於這類樹木品質極佳(含有單寧,能防霉、防蟲)且產量豐富,曾被大量砍伐。時至今日,過去的觀念已然改變,因此我無意再譴責當時人類的行為,只需專注於現存森林如何繼續延續其使命。畢竟,過往之事已成歷史,若無法設身處地,便只能盡量客觀地看待當時所發生的一切。
比你我更接近天空
海岸紅杉(Coast redwood),學名是Sequoia sempervirens,大約分布在美國上加州沿岸地區,那裡是海洋性氣候,環境潮溼、多雨、霧。
剛才也說過,海岸紅杉最大的特徵是「高聳」。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含碳生物,最高約莫有120公尺,非常驚人。最高的這棵海岸紅杉,學者將它取名為「亥伯龍」(Hyperion),如果你有機會爬上去(可能非常困難),往下看還能看到自由女神像的禿頭。美國有一個網站專門記錄有名紅杉所在地(可以看到亥伯龍及其他知名紅杉的位置、圖像)。事實上,這些紅杉最初是受到保護的,因此我們只聞其名,卻不知其確切位置。然而,這顯然無法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畢竟,世界上最高大的樹種又怎能永遠隱藏起來呢?
國家公園及保護區
海岸紅杉分布於加州,也因為它的稀少珍貴,在這片土地上散布著保護區來維護紅杉的生態。其中較有名的便是美國紅木國家公園(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簡稱RNSP,亥伯龍在此被發現),內含三個州立公園,裡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態系統。
促成美國紅木國家公園形成的便是「搶救紅木聯盟」(Save-the-Redwoods League),但成立之時,原始紅杉林的分布地僅剩少少的5%,其餘皆已伐盡。
對比現今與過往,或許我們可以將每個保護區視為一個大型盆栽。即使是瀕危的紅杉,對我們而言,也不過是個觀賞玩物罷了。
樹頂的生態系統
在幾棵紅杉內部皺褶中,有不同的樹種茁壯生長在累積深度一公尺的土壤中。一名攀樹人在一棵巨大紅杉的高處,發現了約二點五公尺高的北美雲杉。
——《樹說時間的故事》p.45-46
光是一棵紅杉便富含了生命力。這不只是在揭示它的長壽與活力,更是在說依附在紅杉身上的生態多元性。在一些較老的紅杉樹冠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蕨類土墊(fern mats),也就是所謂附生植物所形成的有機物質。這些附生植物在紅杉樹冠上吸收陽光、水分和養分,逐漸累積成如同地毯般的有機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各種小樹枝和樹葉。最終,在微生物的幫助下,蕨類土墊開始分解,進而在樹冠上形成了土壤!這也解釋了為何攀樹者能在紅杉樹冠上發現另一棵樹。
不過,研究顯示,只有相對古老(平均年齡超過1100年)且巨大的紅杉才會有較豐富的蕨類土墊。有了豐富的蕨類土墊,自然可以孕育出多樣的生態。因此,為了維持並且發展這些生態,科學家們先選出了Potential Elder Trees(PETs),即那些有潛力成為大型老樹的紅杉,並將原生林中掉落的大型蕨類土墊移植到它們的樹冠上進行培養。
某些生物也仰賴海岸紅杉作為棲息地,例如加州神鷲(Gymnogyps californianus)與斑海雀(Brachyramphus marmoratus)。加州神鷲體型龐大,需要巨木築巢,而牠們常在紅杉樹上發現適合的樹洞——這些樹洞多由雷擊造成。
斑海雀則體型嬌小,是據說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牠們行蹤隱密,偏好雲霧繚繞的棲地,且習慣在昏暗處築巢。過去甚至有人懸賞一百美元,只為找出斑海雀的築巢地點。最終,一名名叫 Hoyt Foster 的修樹工人在修剪紅杉時,意外發現了斑海雀的幼鳥。
矛盾的生命
紅杉不怕火,因為它們的樹皮厚實,足以抵禦大多數火災的肆虐。當地原住民發現這項特性後,便能安心地以火清除矮灌木,藉此提高採集效率,並燒死啃食橡實的害蟲。從這點來看,紅杉長壽的秘密之一,正是「堅韌」——而也正是這樣的特性,讓它們成為人類大量砍伐的對象。據說,只需砍伐一棵紅杉,其木材就足以建造超過三十棟房屋。但紅杉長得如此高大,是為了讓人類過上更好的生活嗎?最老的紅杉已有 2200 歲,但這不過是它們生命歷程中的一段而已。根據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的說法,早在一億六千萬年前,當恐龍仍在北美大地上奔馳時,紅杉的樹苗就已悄悄扎根、發芽。它們經歷漫長歲月而茁壯,從來不是為了誰而強大。

生長在道路旁的紅杉林(圖片取自Unsplash, by Annie Spratt)
過去——急速消失的原始林
紅杉的砍伐歷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中期。當時,第一批定居者來到洪堡灣(Humboldt County),而茂密的森林一直延伸至海灣邊緣。開發者於是在此興建木屋與其他設施,隨著淘金熱潮席捲加州,更多商店與建築也相繼出現。
然而,紅杉並不是容易砍伐的樹種,尤其是與海岸紅衫相近的「巨杉」,其樹幹極為粗壯,對伐木工人而言是一大挑戰。要運輸這些龐大的木材,單靠人力是遠遠不夠的。直到一項工業發明問世——Steam Donkey,紅杉的砍伐進入了新時代。這種機器讓人類得以動用強大機械力量,將深深紮根於大地的巨木拉出,為伐木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
時間來到了1960年代,這時政府有一項政策:洪堡縣道路兩側會保留一整排的紅杉樹林提供給開車路過的遊客欣賞。然而,在1964年,一間名為Arcata Redwood的公司卻在不明原因下將路旁大片紅杉樹林砍倒。這片區域被稱作Berry Glen Cut。此後,針對紅杉砍伐的抗議連天,也終於為短暫但卻傷害極大的砍伐歷史降下帷幕。
結語
如果能夠親眼看看海岸紅杉,那肯定會是一趟很療癒的旅程,但我現下沒有財力飛去美國就為了看樹。書寫這篇文章沒有太多的理由,是因為海岸紅杉很美、生態很驚人,才促使我開始了解它。而當我逐步讀懂紅杉的歷史,也更能體會這些生命長久存在的那份重量。或許,亥伯龍根本就不是歷史上最高的紅杉,如果過去的原始林野還存在,那我們還有多少沒發現的驚奇呀。
不過,關於海岸紅杉......或者說是紅杉,還有很多故事可以發現。我注意到,美洲原住民有海岸紅杉相關的傳說,而我一直對美洲原住民有很大的興趣。我的下一篇文章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朝向這方面主題發展。這種題材很消耗時間以及腦力,不過我也算是樂在其中。
......從這裡可以看我的基本介紹(有點突然)初次河馬
參考資料
嚴麗娟(譯)(2025)。《樹說時間的故事:一部跨越千年的生命史詩,述說自然共生、氣候變遷與人類未來的啟示》(原作者:Daniel Lewis)。臺北:商周出版。(原作出版年:2024)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2018年8月13日)。自然生態瑰寶─美國紅木國家公園(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
The Grandfather Tree. (2023, February 17). The Redwood Canopies: A World Above the Forest Floor.
Clarke Historical Museum.Tradition Threat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