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邦小時候,爸爸常常跟他說,「要認真讀書,將來當醫生賺大錢又有社會地位。」當時阿邦還小,不懂社會地位是什麼,但是他很聽爸爸的話,爸爸說的都是對的。有一個冬日晚上,鄰居在外面大喊,說是看見一個全身赤裸的人跑來跑去,要大家把他找出來趕出去,不要讓他在村莊逗留。可是當時爸爸卻說,「那個人沒有穿衣服,要趕緊拿一件衣服給他披上,冷到就不好了。」阿邦很驚訝在那個當下,爸爸竟有這樣的悲天憫人的思維。
台灣西部醫療發達,東部相對缺乏,阿邦決定到東部醫院為鄉親服務,那時他的爸爸說,「生計也很重要,如果搭公車要十元,你只有九塊錢,公車也不會讓你上車,你在原來的醫院薪水很好,去那邊薪水不比現在。」阿邦的爸爸是苦過來的人,吃不飽穿不暖的童年讓他希望下一代都能有好日子過。話雖如此,阿邦知道爸爸的心很軟柔,鄉裡有人需要幫忙,或是他曾受過誰的恩惠,他都會義無反顧不計成本代價的回饋和幫忙,而這種風骨會遺傳。
阿邦在日本學習「在宅口腔醫療」技術正用來服務植物人和身障人士。阿邦回到東部醫院後,創世基金會剛好與醫院聯繫,希望有醫生能診治植物人的口腔和清潔衛生,阿邦便將在日本所學帶往基金會,花很多時間很多精力為那些躺在病床很久的人義務清潔和治療。老智常說,「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阿邦把這句話當成行醫的終生信仰。「腦麻病人的張力頑強,如果緊張,張力更難控制,一般牙科診所無法為這樣的病人看診,所以他們很辛苦,求醫無門。」說到這裡,阿邦眼眶泛淚。
雖然在東部醫院的薪水不比西部,但是阿邦甘之如飴,覺得自己上輩子有救國救民的功德才有這樣的好福緣為弱勢病人付出,來到東部,心境如魚得水。阿邦的童年家境雖然不富裕,但是他的爸爸沒有在苦難中忘了慈悲,更沒有忘記要以德以善以愛做人,這樣的身教牢牢刻劃在善良的阿邦心裡,讓他從小就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老智者說,父母有德,孩子有福,父母失德,孩子失福,父母是孩子的模,為人父母一定要多用心多體會。
#身教言教
#父母是子女的模
#付出無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