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列車,不知道是我,還是爸爸,誰會先下車?下車前,我們想為對方留下些什麼?(圖/PIXABAY)
小我很多歲的弟弟,在家庭聚餐席間,驚訝分享著自己竟然已經到身邊朋友陸續開始生小孩的人生階段;我哈哈笑對他說,也代表你年紀越來越大啦!這次家庭聚餐共同的新體驗是燒烤,弟弟比較熟悉線上系統,幫大家服務點餐;我負責串聯大家聊天和付錢;爸爸出席分享大家不知道的阿公,原來阿公喜歡喝可爾必思;另一半陪爸爸烤肉,兩個不吃牛的人剛好配對共享烤網。家庭的角色已悄悄轉換,和去年吃到飽家庭的互動不同是,我發覺弟弟漸漸能觀照爸爸的需求,他主動推薦爸爸海陸套餐,因為他想到爸爸成長的地方靠海,也時常吃海鮮,爸爸的確吃得很滿意;當爸爸問我們是否有推薦的牙醫診所,他想徵詢第二醫療意見,弟弟立刻用爸爸的手機找好資訊。
當孩子願意滿足父母所需,擔任更多付出的角色,也代表著正式接受家庭中堅分子的責任,不是用責備父母不夠進步,在失落中閃避世代需交替肩負家庭的責任。
身為長姐的我,較熟悉,也較懂得如何與長輩溝通,長期作為家庭中的溝通橋樑。面對爸爸逐漸的退化,對於3C或其他操作的不熟悉等需要協助的時刻,放慢協助的速度,拆解說明的步驟,對我而言是容易的。但是最近時常覺得關於爸爸的老,心裡有些什麼,難以言喻,書寫這篇文章的過程,覺察到過往被忽視的是,其實我對爸爸的愛比想像的更多。我以為,他的打罵、苛責、無法同理、誤解家人、自我感覺良好等,讓我打算這輩子要跟他保持一定距離,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就好。隨著幫助爸爸處理事務,更多的接觸,看見他用他所能的方式來愛子女,儘管未必符合我們的需求,但那種盡己所能帶點笨拙的付出,融化了我心中部分的冰山,滲透出一點一點的愛,令我感到詫異;不禁思考,現在的我想要如何與逐漸老去的爸爸相處。我跟爸爸都在老去,意味著相處的時間正加速流逝,無論最後誰先離開世界,怎樣能讓彼此少點遺憾。
------------‐‐------------------------------------------------
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是也木心,喜歡透過寫作整理、反思生命。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點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
⭐如果你對於這邊的文章們有共鳴,歡迎追蹤,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