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預知對手會進行情報操作,可預想因應對策。
7月1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黨「普發現金1萬元」版本,引起全台譁然。
顯然國民黨是為了「救罷免」而提出灑錢政策。因此個人建議,這幾天將議題重點放在「灑錢沒有正當性」。
而這個議題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會在投票前一天(7/25)引爆怒火。
為什麼是 7/25 ?以下是一輪進度推演:
1
普發現金已三讀,等待立法院送出。
不知道何時送,但國民黨應該很急,7/14(一) 應該會送出。
2
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如果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必須在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10日內,呈請總統核可後,移請立法院覆議。
最遲會在 7/24(四)送回立法院覆議。
3
國民黨一定拼 7/25(五) 否決覆議,以實現他們想像中的用金錢收買民主。
如果人們普遍瞭解灑錢政策沒有正當性,國民黨最後認錯修正機會也無視,輿論將會大爆炸,7/26 出來投票。
過程中,中共在地協力者也會建立灑錢政策的正當性。
內容作法不知,我先提出當我們在論述不具正當性時的方向:
1. 政策不正當,領錢正當
可能有人出來說,自己將不會去領一萬。
即便立意很好,但仍要避免出現易被誤讀為道德譴責領錢者的用詞。
若被誤讀,就會被見縫插針,進而影響投票意願。
2. 多提「為公團結」用途,少提為己用途
為公團結用途引向大罷免或其他能使人感動的用途。
正義用途例如:
謝丞相賜箭,回家的路費有了補貼;我先捐一萬給台南,反正到時就會回補。
正義用途多不會因為「政策取消」而動搖。
為己用途例如:吃大餐、去旅遊、小孩學雜費。
為己用途會因為擔心失去,而影響投票意願。
3. 投票與取得使用一萬元的關聯脫勾
一些人民主思想不夠深化,若未將投票與取得、使用一萬元的關聯脫勾,將影響投票意願。
多提出脫勾的概念,例如:「國民黨又不是在政策買票,罷免歸罷免,一萬歸一萬」;「這又不是那些立法委員自己口袋裡掏給我的」。
4. 開頭不提國民黨
一些人一聽到「國民黨」就自動閉耳朵,可以試著從客觀的政策評論的角度來講,先不提國民黨動機、與中共所要的方向一致等等問題。
等對方聽懂了,認可了政策不正當,再講到國民黨,再講到罷免,再講到出來投票。
以上僅提出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不同點之間也許有一點歧異,請依對像、觀眾多思考講法。
祝大家口出真言斬謊謠,驅逐紅色鬼影。
原稿:建立於20250711
#反情報操作 - 預先因應(國民黨灑錢政策)
什麼是情報操作?
本系列文章發表所探究的情報操作,是指帶有惡意的個人或組織,用各種方式將想法、觀念、思考流程植入人們的大腦,影響接收訊息的人的思考,進行影響行為,達到想要的目的。將人的思維過程放慢來看,接收到資訊之後,會融合記憶、情感、分析方式、跳躍思考,達到一個暫時的想法。情報操作者有多種不同的手法,從資訊的篩選、解讀就開始加工:調閱需要的經驗、扭曲轉化記憶、召喚不同的情緒、引用想要的分析方式,為思維過程開路,到達他想要的結果。
作者:冰山小企鵝
長年居住在冰山上,觀察人類進行著各種加速冰山融化的行動,固定發表推文希望某天人類能看懂。自2020年起,經營X帳號:冰山小企鵝(@YaleChen2020) / X平台,以「情報操作」為主題,關注世界和人類腦內隱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