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我在陽台安排了個小小的空間,提供一種特殊的單親媽媽,有個棲身之所。
這裡不需要簽約、不收房租、不問年資,只要妳是獨立撫養下一代的蜂媽媽,就歡迎入住。
但今年,我得誠實地說,旅館有點冷清,沒有前幾年的「蜂擁而至」。
(有些原本封住的洞已經打開,代表小蜂離巢了)
我引領期盼的小訪客
說到「蜂」,多數人想到的是嗡嗡嗡、會螫人、會產蜜的蜜蜂,或令人畏懼的虎頭蜂。牠們居住在群體蜂巢中,由一群密密麻麻、忙進忙出的工蜂,服侍一位高高在上的蜂后。遇到威脅時,工蜂會如日本「神風特攻隊」,以自殺式攻擊來捍衛領域。
但你知道嗎?這樣群體生活的蜜蜂,只佔全球蜂種的一到兩成,全球約有八成的蜂類都是獨自生活的「獨居蜂」(solitary bees)。
牠們,就是我期待的溫柔訪客。
獨居蜂是誰?
獨居蜂包含很多種類,特色在於牠們沒有蜂后、不群居、不產蜜,每一隻雌蜂都是自己築巢、自己照顧下一代的單親媽媽。牠們堅毅而獨立,是我非常欣賞的生命型態。
常見的獨居蜂包括:
- 泥壺蜂(會用泥土築巢)
- 木蜂(會在木頭中挖洞)
- 葉切蜂(用葉片築巢)
- 紅磚蜂(喜歡住在磚牆縫隙)
溫和害羞的獨居蜂對大自然大有貢獻
獨居蜂性格低調、害羞且較為溫和,遇人時通常會先逃跑,對人類來說相對友善。
牠們不產蜜,卻是超級授粉高手,是許多植物授粉的幕後英雄。研究顯示,一隻獨居蜂的授粉效率,甚至是蜜蜂的數十倍。
有些獨居蜂屬於肉食性,好比泥壺蜂就會專挑特定的毛毛蟲來餵食幼蜂,可有效消滅田間、植物帶的害蟲,達到環境調節的功能。
但因為城市化與棲地減少,使牠們越來越難找到適合的落腳處。
我為獨居蜂做了什麼?
我在2018年買下這棟蜂旅館,將它放在陽台角落。旅館裡有木洞,模擬獨居蜂喜歡的巢居空間。這些木洞鑲嵌在小抽屜盒裡,可以拿出來觀察裡面的幼蟲成長狀況。簡單來說,我開放了卅多間「陽台景觀小套房」,等待貴客入住。
前幾年,尤其是颱風一過,可能是外面的棲地受到風雨破壞,我的蜂旅館就會迎來新客:總有幾位疲憊的獨居蜂媽媽,看見我的蜂旅館像看見救星,趕緊入住、裝潢、生養寶寶。
早上我幫植物們澆水時,就有機會遇到蜂媽媽,讓我超級開心!牠們會飛到稍遠一點的地方,等我走遠再飛回來,非常有禮貌。
但今年……只有風,沒有蜂。
如何吸引獨居蜂入住?
為了提升住房率,我重新研究牠們的選房喜好:
1. 選對位置很重要
- 陽光:選擇陽光充足、朝東或東南方的位置,讓蜂房早上可以暖和起來
- 遮風避雨:避開風大、潮濕或常淋雨的地方
- 安穩:不要常移動蜂旅館,讓牠們覺得安全
2. 提供食物是關鍵
- 在附近種些開花植物
- 獨居蜂喜歡本地原生花種,單瓣花比重瓣花更容易採蜜
3. 乾淨整潔很重要
- 每年秋天清理蜂房,移除舊的巢材與病菌
- 保持乾燥,避免黴菌滋生
我還在等待,但我相信牠們會來
我打算這幾天去花市買幾盆開花植物,一方面吸引貴客,一方面也妝點一下我的陽台。
在喧囂的都市之中開放這間蜂旅館,為我自己和獨居蜂都創造了一個可以歇息的角落:不只幫助牠們,也讓我與自然有更深厚的連結。我拾回了生命裡的溫柔與共鳴,為地球上的另一種生命,提供一個友善的小宇宙。
雖然目前旅館冷冷清清,但我期待著,有天能再次看見振翅的可愛小身影出現。
給獨居蜂媽媽的邀請函:
這裡提供食物和陽光,住房免費!
如果妳入住,我每天只會遠遠地在心裡問候妳:「今天花粉採得如何?」
這是我的小小心意,隨時歡迎妳入住。
陽光正好綠意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