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太郎朝尊(なんかいたろう ともたか),本名森岡友之助(曾改名朝之助及孝之助),文化3年出生於土佐國高岡郡黑岩村(今高知縣高岡郡佐川町),卒於慶應元年4月7日。這位幕末時期傳奇刀匠,不僅技藝精湛,更是一位深具造詣的刀劍研究者。
早年的朝尊,是從事家傳的打刃物「大鋸」(一種大型鋸子)鍛造技藝。然而,在1818年(文化15年/文政元年),他做出了一個顛覆人生的重大決定:轉行成為刀匠。儘管這項決定招致妻子反對,甚至導致夫婦離異,但他毅然踏上求藝之路,師從京都名匠伊賀守金道,潛心學習鍛刀精髓,也曾於江戶湯島,協助公卿刀匠千種有功鍛刀,同時也結交了不少權貴。
天保年間(1831至1845年),在江戶自立門戶,開啟了他的獨立創作生涯,初銘友尊、朝高、雲匂子,最後才是南海太郎朝尊,號權守。因為本人是左撇子,亦曾見落款為左手朝尊。他的創作足跡遍及京都、大坂,甚至回到故鄉土佐藩(今高知縣高知市)的城下町進行作刀。晚年,他選擇在京都洛北岩倉(今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岩倉)定居。朝尊不僅個人技藝超群,更是一位樂於傳授知識的教育者。他廣收門徒,將這套以實用為本的鍛刀理論傾囊相授給弟子們,為一門的刀劍傳承奠定了基礎。同時,他也是一位勤於筆耕的學者,著有《刀劍五行論》、《新刀銘集錄》及《寶劍奇談》等多部日本刀相關著作,為刀劍研究留下了寶貴文化遺產。因為與水心子正秀所倡導的「刀劍復古論」相互呼應,而被譽為東西雙璧。
在作風上,南海太郎朝尊所打造的刀劍時而姿態優雅時而武骨實用,地鐵緊緻略呈現無地風貌。其刃紋多變,可見丁子亂、大亂,亦有直刃之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他慣用左手,其刀根上的鑢目呈現獨特的逆向切鑢(ぎゃくやすり)之樣式,成為辨識其作品的一大特徵。
名刀與名士
南海太郎朝尊的現存作品包括「大太刀 銘 南海太郎錬之 弘化三年丙二月日」和「刀 銘 南海太郎朝尊 天保五 八月日」等。在《維新土佐勤王史》中,更記載了一段佳話:土佐藩鄉士武市半平太在宿毛(今高知縣宿毛市)停留期間,曾親自向同鄉的南海太郎朝尊訂購作品,作為自己的佩刀。
武市半平太原名武市瑞山,是土佐勤王黨的盟主,致力於推動尊王攘夷的思想,並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甚至是暗殺,以展現了他對國家和藩的忠誠,以及對政治理想的熱忱追求。 然而,他也因為過於激進的手段和對政治的執著,最終走向了悲劇的命運。
而愛刀朝尊在武市切腹後,竟也不知去向。
名品介紹
刀
表:南海太郎朝尊
裡:弘化二年四月吉日江元嘉辰指領
---此刀收錄於《新々刀大鑑》(飯村嘉章著 、昭54發行)一書
鑑定書 特別保存刀剣 NBTHK Tokubetsu Hozon Paper (公財)日本美術刀剣保存協会 特別保存刀剣鑑定書
国 土佐国(高知県)
時代 江戸時代後期
刃長 63.7cm(2尺1寸0分)
反り 2.0cm
元幅 2.6cm
先幅 1.8cm
元重 0.7cm
先重 0.4cm
作品解説
- 刀姿: 鎬造,庵棟,身幅較窄。
 - 地肌: 板目肌中帶有杢目,地沸豐厚。
 - 刃紋: 腰元燒出垂刃狀,其上再燒出簾刃風格。
 - 帽子: 直刃以小丸返回。
 - 莖: 生茎,刀刃側向上呈栗尻狀,鑢目為切鑢,目釘孔一個。
 - 附件: 銀一重鎺,白鞘。
 
這把刀的腰元為大阪燒出,燒刃則帶有簾刃風格,乍看之下頗有丹波守吉道的作品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