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點:
優先考量的問題永遠是,我經得起多少損失,而不是我能賺多少錢
交易者越是了解自己的策略的優點跟缺點,越能取得優異的績效
你不可能是頂尖的價值投資者, 又同時是頂尖的成長型投資者
一、投資心態與哲學
- 成功來自承諾與堅持:
- 興趣讓你起步,承諾讓你成功。知識與技巧可學,但堅持比知識更重要。
- 熱情超越金錢,專注於成為頂尖,財富自然會來。
- 開始不必偉大,但要有追求偉大的決心;不完美行動勝過完全不做。
- 自我挑戰與成長:
-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非市場。
- 保持開放心態,質疑傳統智慧,願意做別人不做的事。
- 成長需要犧牲安逸,跨出舒適圈,違反傳統才能傑出。
- 損失管理優先於獲利:
- 首要問題是「我能承受多少損失」,而非「我能賺多少」。
- 迅速認賠,勿將交易與自尊混淆,面子不重要,賺錢才是重點。
- 歷史與人性不變:
- 股票市場因人性不變而永恆,歷史會重演。
- 失敗案例的啟示比成功更重要。
二、交易與投資策略
- 趨勢為王:
- 只買上升趨勢的股票,尊重市場趨勢與智慧。
- 股價高於150天/200天移動平均線,且200天均線至少一個月上升。
- 股價高於52週低點30%以上,距離52週高點不超過25%。
- 選股核心指標:
- 趨勢:第一篩選,確認上升趨勢。
- 基本面:關注每股盈餘(EPS)成長、收益增加、毛利率提升、公司指引。
- 催化事件:尋找推動股價的關鍵事件。
- 進場與出場點:突破新高可進場,股價跌破關鍵均線或做頭時出場。
- 強勢股特徵:
- 通常是中小型股,上市10年內,高速成長階段。
- 空頭市場中跌勢緩和,反彈時率先創新高的股票。
- 本益比(PE)高(30-40倍),PEG比率(本益比/未來EPS成長率)低於2為佳。
- 強勢股本益比可能翻倍(100%-200%),達2.5-3倍時考慮賣出。
- 交易風格選擇:
- 決定你是短線交易者還是長期投資者,專注一種風格。
- 不同市場階段適合不同風格,靈活調整但保持專注。
- 犧牲多樣化,專精一種策略會帶來更大收穫。
- 避免的陷阱:
- 不要買便宜的「爛牌」股票,低本益比可能是陷阱。
- 股價重挫不是買進機會,通常是大玩家出場的訊號。
- 不要猜底部,浪費時間;等待趨勢確認再進場。
三、市場與機構動態
- 機構買盤的角色:
- 超級績效需要機構買盤支持,推升股價。
- 機構青睞股:快速盈餘成長(10-15%)、市場領導者、轉機股或景氣循環股。
- 產業與領導股:
- 追蹤52週新高的股票,特別是醫療、科技、消費零售、休閒娛樂等產業。
- 關注第一、第二名企業,或具專門技術的新興產業。
- 某股票大跌可能影響整個產業,領導股異動是警訊。
- 市場週期與階段:
- 第一階段(整理):忽略。
- 第二階段(上升):進場,股價突破新高,成交量放大。
- 第三階段(出貨):做頭,賣出訊號出現。
- 第四階段(下降):投降,避免進場。
四、實用交易技巧
- 價格行為優先:
- 股價走勢比基本面更早反映問題,眼見為憑,勿信公司宣傳。
- 單週最大跌幅或成交量異常放大,通常是賣出訊號。
- 簡單化篩選:
- 不要用複雜模式,專注趨勢與盈餘篩選。
- 多次出現在篩選結果的股票更值得關注。
- 時間就是金錢:
- 時效性至關重要,錯過進場點等於錯過機會。
- 資金被套牢在等待基本面兌現的股票是低效的。
- 賣出時機:
- 股價跌破200天均線、動能趨平或做頭徵兆出現。
- 本益比過高(2.5-3倍)或盈餘不如預期時賣出。
五、長期建議
- 投資自己:
- 知識與經驗是致勝工具,持續學習股價走勢與財報。
- 熱情源自內心,無法學習,需從自身慾望激發。
- 專注與犧牲:
- 選擇專精領域(價值投資或成長投資),放棄不擅長的。
- 犧牲短期安逸,追求長期成就。
- 市場領導與創新:
- 追蹤新興產業與技術,留意市場飽和與成長放緩的訊號。
- 歷史產業案例(如個人電腦、汽車、電視)提醒成長有週期。
內容摘要:
那些認為股票交易不可能賺取超額報酬的人,其實只是因為他們自己辦不到
那些曾經告訴你不行的人,他們一定會問你,你是怎麼辦到的
交易將讓你享有自由
樂觀主義是對的,悲觀主義也對,關鍵是要決定自己是什麼
優先考量的問題永遠是,我經得起多少損失,而不是我能賺多少錢
關於投資,最首要的莫過於投資自己
多數人通常會高估他不在短時間內可能取得的收穫,低估了長時間可能累積的成就
當你對某件事許下真正的承諾,除了成功之外,將無其他選擇
興趣可以幫助你站上起跑線,但如果想要達到終點線,就必須要承諾
堅持的重要性更勝於知識
做任何事情,如果想成功,就必須堅持
知識與技巧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取得,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那些半途而廢的人
日以繼夜地研究股價走勢圖與企業財報
失敗的案例的啟示通常更為重要
遇上了一個啟動的多頭
你所學習的知識,所累積的經驗,將永遠是你個人所擁有的致勝工具
熱情不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而取得的東西,熱情來自於我們最深層的慾望
熱情可以超越金錢報酬
當我決定忘卻金錢,就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如何讓自己成為頂尖教育者時,那就成為我獲勝成功的關鍵,至於金錢,他們自然會來找你
開始的時候,你不必偉大,但你必須有想要偉大的開始
做得不完美,絕對勝過完全不做
你如果終究無法說明自己在幹什麼,你的所做所為就沒有價值
我的書或許真的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一生,而這個人也可能是你
他說某一件事情不可能的人,他們通常都沒有真正去做過
股票市場永遠不變,因為人的天性永遠不變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
你最大的挑戰並非來自股票市場,而是來自於自己
除了你之外,沒有人可以幫你發財
於是我開始迅速認賠
不要把交易和自尊搞在一起
重點是賺錢,面子沒那麼重要
如果你打算成就某事,就有實際去做做看,只靠模擬的效果時候有限的
不要調到足以影響生活,但也不要想到不注意感受情緒波動
傳統智慧創造傳統績效
如果跟大家一樣就能成功,那麼只要模仿大家就能致富了
務必保持開放的心胸,並且願意去做多數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如果想要成長,就必須犧牲安逸
必須學習如何跨出舒適圈,永遠要對傳統智慧保持質疑
如果你想要變得傑出,就必須違反傳統
如果你想要成為頂尖,就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你願意放棄什麼
犧牲代表優先順序的安排
你不可能是頂尖的價值投資者,又同時是頂尖的成長型投資者
當你發現在某些市場期間裡,自己的交易風格表現優於其他風格時,就有一種心理準備,因為你的交易風格可能不適合運用於其他市場期間
你必須專心,保持專注一種風格
你必須決定,你是交易者還是投資人
有些人適合短線交易,有些人則適合長期投資
一旦設定了自己的風格和目標,就比較容易執行計劃,甚至成功
你為了專精而做的犧牲,絕對會帶來收穫
1分鐘的成功,可以重複多年的失敗
破除逢弱買進的心態
很多投資人錯過大好機會,主要是因為這些股票的本益比相對太高
對股票交易來說,時效很重要,因為時間就是金錢
1.趨勢
2.基本面,盈餘收益毛利的改善
3.催化事件
4.進場點
5.出場點
每股盈餘EPS成長與加速狀況
收益成長
公司所發的指引
毛利率
相同類股中與其他股票的比較
強勢股,公開上市的10年內
空頭時,那些價格跌勢是最緩和,大盤反彈過程最先創新高的股票
高速成長階段,大多發生在公司規模還小的時候
超級強勢股,都屬於小型股
中小型股,經常是強勢股
大型股如果在短時間內出現急漲走勢,我個人會傾向盡快獲利了結
不要採用複雜模式,不要同時考慮太多篩選準則
第一回合,篩選趨勢
第二回合,針對盈餘與收穫
有些股票會重複出現,有些股票只會出現一次
交易者越是了解自己的策略的優點跟缺點,越能取得優異的績效
寧可用一般價格購買好公司,也不要用好價格購買一般公司
應該特別留意那些公布強勁盈餘數據的企業,強勁的盈餘成長會是股票變得更有價值
便宜的陷阱
買進便宜的股票,就像打牌時拿到一手爛牌,甩都甩不掉
不要放掉高本益比的股票
最棒的成長型股票,通常都看不到低本益比
強勢股的本益比約3-40倍
你不太可能在10元商店折扣買到頂級的精品
真正好的公司,價格看起來一定貴
股票投資之所以發生虧損,不是因為本益比太高,而是盈餘成長不符預期
價值不會驅動股價,行情是有人所驅動
價值只代表一部分,最終還是取決於供需
唯有價值感能夠影響人們買進
價值型投資並不能保護你
本益比越高,代表市場期待越高,反之亦然
特別注意那些具有積極創業精神的公司
PEG比率
本益比/未來一年每股盈餘預估成長率
超級強勢股從行情發動到結束,本益比平均會成長100%到200,成為本益比的兩到三倍
20/23=40-60倍本益比
本益比超過兩倍, 2.5-3倍就要特別注意要賣出
我並沒有創造趨勢,我只是找出他們,並且運用他們罷了
一隻股票不論有多迷人,只要股價當時處於下降趨勢,我就不會買進
幾乎每隻強勢股大漲,都是發生在價格循環的第二階段
動力來源幾乎都是跟盈餘有關
一開始會呈現出溫吞的表現,然後意外向上,覺得是加速成長,再來則是減緩發展,最後就是令人失望的下跌
第一階段,整理,忽略
第二階段,承接,上升階段
第三階段,出貨,做頭階段
第四階段,投降,下降階段
物體動者恆動,靜者恆敬
猜測底部絕對是沒有必要的,純屬浪費時間,完全搞錯重點
若想要創造超級績效,必須集中火力,全神貫注那些買進急漲的股票
每當價格上漲,成交量就會放大
股價同時高於150十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線
五十二週低點上方80%的位子
這時候,很多投資人會認為股價已經太貴,後悔自己沒有更早買進
這也是業餘玩家很難在股票市場賺大錢的主要原因
200天平移動平均線翻揚
公司如果能夠繼續提供好的表現,成長狀況能夠吸引大眾投資,外盤就會源源不絕,尤其是公司如果能夠連續幾季公布盈餘的話
股價高於200天平均, 40周
買進股票的理由已經變得太過於明顯,市場變得太擁擠了
200日移動平均線上師向上的動能,走勢逐漸平坦,賣出
絕大部份交易都在200天移動平均線以下
股價處於五十二週新低
趨勢樣板
股價高於150天或200天移動平均
200天移動平均至少有一個月期間處於上升階段
50天移動平均同時高於150天與200天移動平均
當時股價高於五十天移動平均
當時股價叫五十二週低點至少高出30 %
目前股價距離五十二週高點不超過25 %
第二階段,大約會包含三到五個底部
(突破新高可進場)
如果機構投資人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你的股票可能就會長期陷入整理
其實資金如果能夠移作他用,掌握其他已經被確認的更加賺錢機會,為何還要默默等待呢
你絕對經不起資金被套住,只為了等待你認為的基本面的故事慢慢運量成行,慢慢獲得世界其他人的認同
我寧願把股價的走勢第一腳讓人,藉以換取確認
不論你有多喜歡某隻股票,都必須學習如何偵測,更重要的是尊重趨勢變動
股價做頭的時候,盈餘狀況看起來精神還很好
企業盈餘不會發出警訊
一旦做頭徵兆出現,就應該獲利了結
千萬要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而不是眼睛所聽到的(眼見為憑,不可耳聞)
(股價是事實,不要輕信公司宣傳)
若想要成功,就必須學習尊重市場趨勢與市場智慧
在基本面發生變化之前,股價重挫經常爆出大量
單週最大蝶式,通常代表賣出訊號,其實公司盈餘狀況仍然看起來很好也是如此
不要聽信媒體或公司,股價行為才是關鍵
一隻股票的基本面如果發生的狀況,在問題明朗之前,價格行為經常會先出現重大變化,提前透漏出訊息
不要等到答案揭曉才想到要動作
股價走勢突然惡化,其中必有緣故,只是你可能還不知道而已
不論你打算怎麼做,都千萬不要把價格重挫看成買進機會
他們不了解股價之所以大跌,是因為大玩家們知道情況不對,所以決定出場
當你看到價格行為發生重挫時,不論基本面怎麼說,都應該要出場
想要在股票市場創造出超級績效,你需要機構買盤跟你站在同一邊,協助推升股價
只買進上升趨勢明確的股票
市場領導股,展現出最快速的盈餘成長
那些清楚企業經營狀況和未來前景的法人機構,他們會提供買盤力道
他們不在意價格已經上漲多少,而不是關心未來的走向,還有公司未來的展望
頂級競爭者,可能嗆讀領辛苦的市佔率,甚至取代第一名的地位
永遠都要追蹤頂尖第一名跟第二名業者
機構青睞股,最不可能失敗的企業
盈餘10-15%
轉機股
景氣循環股
盈餘下降,鼓勵減少,本益比高,消息差,低點
盈餘上升,股利調高,本益比低,消息好,高點
追蹤五十二週新高的股票,股價創五十二週新高較多產業群,經常也是新行情的領導者
醫療保健,科技,服務,基本物料,消費者循環,消費者肺循環,金融,運輸,資本財,能源,公共事業
在多頭市場末期才開始轉強,這往往是下一個多頭市場的領導類群
從空頭轉到多頭市場過程中,投資人應該注意的是抗跌能力最強,而且隨後在大排回升過程中能領先創新高的股票(蘋果)
我會先找到領導群內最棒的股票,通常是盈餘或銷貨表現最棒的,股價最接近新高的
創造最多強勢股的產業,消費者/零售,科技,醫療,休閒娛樂
留意那些具有專門技術,專業科系的新產業
某個產業所發生的事件,也有可能影響到其他的產業
某類群內的某隻股票突然大跌,而整個群體不久也跟著受難
看到毛毛主要領導股幾場之後大跌,就要小心了,因為經常是整個產業及將陷入麻煩的徵兆
每個創新最終都有不再是創新的時候
滲透到某種程度之後,市場中就會飽和
產品價格下跌,銷售單位數量其實增加,幫助也不大,整個產業也不再是成長型產業了
1980到1990年,個人電腦
1920 ,汽車產業
1950 ,電視產業
基本面一旦惡化,我們就不知道股價會跌到那裡去了
股票市場不太關心過去,不過七月過去累積的地位在內
股票市場真正關心的是未來,也就是成長
我們的目的是挖角強勢股,也就是價格漲是最強的股票
具有上漲潛能的股票,通常不會在廉價品垃圾桶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