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 Fuels (UUUU) 是一家獨特的美國礦產公司,同時具備鈾礦和稀土元素雙重生產能力。在美國政府大力支持核能復興和稀土供應鏈本土化的背景下,公司憑藉其獨特的White Mesa Mill設施和技術優勢,正處於戰略性增長的關鍵節點。相較於近期大幅上漲的美國稀土龍頭MP Materials,UUUU仍被市場低估,具備顯著的投資價值。
MP Materials暴漲引發的稀土題材熱潮:
2025年7月,MP Materials (MP) 股價出現爆炸性增長,在短短一周內上漲95%,主要由兩大利多驅動:
- 7月10日:與美國國防部達成重磅合作協議,獲得$4億美元投資,國防部將成為最大股東並提供$110/公斤的稀土價格保障。
- 7月15日:蘋果公司宣布$5億美元投資計劃,進一步鞏固其在稀土供應鏈中的地位。
MP是一家一條龍垂直整合的稀土公司,擁有美國唯一運營中的稀土礦場Mountain Pas,年產4.5萬噸稀土氧化物濃縮物和1,300噸NdPr。

ENERGY FUELS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定位:
具備生產6種受中國出口重稀土元素的技術能力,包括釤Sm₂O₃、釓Gd₂O₃、鏑Tb₄O₇、鋱Dy₂O₃、鎦Lu₂O₃和釔Y₂O₃
- 目前年產1,000噸NdPr,計劃擴展至6,000噸。
- 獨特的重稀土提煉技術,填補美國供應鏈空白。
- 公司的White Mesa Mill是美國唯一獲安全許可具備處理鈾和獨居石的設施,(獨居石主要為用來提煉稀土的原石), 鈾礦主要客戶為核能發電廠和戰備用途,另外近期也有跟一些小型核能發電的公司技術合作, 稀土方面客戶則主要為風電、汽車、軍工....等。
- 稀土處理過程中可同時回收鈾元素,提高資本效率;且之前累積龐大的低價鈾庫存隨市場回暖將帶來一次性利多。
- 相較MP自己擁礦場;EF目前多數仰賴外援的獨居石供,但已建立穩定供應鏈。
重稀土方面,MP以往都需仰賴中國,不過近期正在建設本土重稀土的產線;而EF在這方面的技術是領先的:

ENERGY FUELS稀土產能擴張四階段計畫:
Phase 1:NdPr 商業化(已完成)
2024年4月,White Mesa Mill 完成 NdPr 分離電路,年產能850–1,000公噸。

Phase 2:重稀土(Dy/Tb/Sm)商業化
試點生產:2025 Q3完成Dy單公斤級試產,2025 Q4轉入Tb試產,2026 Q1起Sm試產。
商業化投產:在現有Phase 1電路進行小幅改造後,最早可於2026 Q4實現Dy/Tb/Sm的商業規模生產。
年產能目標:150–225公噸Dy、50–75公噸Tb。
Phase 3: Donald Project(澳洲)原礦投產
若2025年做出最終投產決策,最早於2027 Q4開始利用Donald礦場高品位原礦(含Lu、Y等)生產六種HREE。
首階段可年產7,100公噸礦砂,轉化為129公噸Sm、16公噸Tb、92公噸Dy。
Phase 4: Toliara Project(馬達加斯加)與 Bahia Project(巴西)
Toliara:預計2028年獲得馬達加斯加政府批准並投產,供應約2,600公噸/年NdPr。
Bahia:2029年目標投產,進一步補充輕、重稀土供應。

股價方面
EF短期股價主要是受到美國核能政策所驅動,年初至今已累積逾50%的漲幅,但目前稀土方面應該還沒有反應太多,相較MP已經漲了好多倍(股價年初至今漲幅逾275%),我在猜市場還沒有看到或是認同EF在重稀土的技術這一塊,重稀土戰略價值重要很多(特別是軍工方面),而且如果計入未來跟其他公司合資或是自己投資的礦源,其實他的產量應該不輸MP。
當然論資本和手上拿到的補助現金目前還是MP佔據優勢,有靠山又有礦山怎麼輸?不過自己長期還是看好EF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能力。
EF目前市值約為1.6 億美元,僅約MP的16%,市銷率26.8×低於MP的44.5×,P/B的話 EF目前3.05, MP目前9.2, 反映市場對MP量產實現的更高預期我認為相較估值低很多的EF更有可能吃到突然因為量產上的突破或是政策上的利多而估值上修。
自由現金流預測
- 2025年:-820萬美元(擴產投資期)
- 2026年:2,440萬美元(開始轉正)
- 2027年:1.52億美元(稀土投產)
- 2028-2030年:2.35-3.09億美元(穩定增長)
DCF估值結果
- 預測期現金流現值:6.62億美元
- 終值現值:26.28億美元
- 企業價值:32.90億美元
- 股權價值:33.29億美元
- 每股價值:$19.24
風險聲明:過於長期的預測是沒有意義的,估值只是參考,採礦業屬於波動較高的產業,投資人請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都歡迎在底下留言,有講錯的地方再麻煩指正,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