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直接開門見山,告訴你誰適合,然後再詳細跟你討論相關規格
你為什麼該選擇 Galaxy Z Fold7?
三星 Galaxy Z Fold7 於 2025 年 7 月 9 日發表的 Galaxy Unpacked 活動中亮相,憑藉其輕薄設計與強大功能,重新定義摺疊手機的標準。
無論是追求尖端科技愛好者,還是需要高效多工的專業人士,這款手機都能滿足你的需求。快到 momo購買最方便最划算
誰適合這款手機?
- 喜愛輕薄設計與頂級螢幕的用戶。
- 需要多工操作與 AI 功能的專業人士。
- 三星生態系統的忠實用戶。
- 對價格不敏感的高階旗艦愛好者。
誰可能需要再考慮?
- 對長時間影音或遊戲續航有高要求的用戶。
- 需要 S Pen 或 eSIM 功能的用戶(台灣版)。
- 偏好副鏡頭拍攝的攝影愛好者。

Galaxy Z Fold7 重點分析
- 極致輕薄設計:Galaxy Z Fold7 是三星最輕薄的摺疊手機,展開時最薄處僅 4.2mm,重量比 Galaxy S25 Ultra 更輕。
- 頂尖顯示與攝影:外螢幕亮度達 2800 尼特,內螢幕 2700 尼特,主鏡頭搭載 2 億像素,細節表現一流。
- 強大效能:搭載 Snapdragon 8 Gen 3 for Galaxy,支援高效多工,但因輕薄設計,效能調校略保守。
- AI 與生態系統:One UI 8 結合 Galaxy AI 和 Gemini AI,提供智慧修圖、即時翻譯等功能,與三星生態無縫整合。
- 續航與價格:4400mAh 電池續航中規中矩,台灣定價 63,000~70,000 元,定位高端。
- 潛在考量:無 S Pen 插槽、台灣版無 eSIM,副鏡頭表現稍遜於頂級旗艦。
三星 Galaxy Z Fold7 全面解析
三星 Galaxy Z Fold7以其極致輕薄設計、頂尖顯示效果與強大的軟體生態系統,延續三星在摺疊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本文將深入探討其設計、顯示、效能、攝影、續航與價格,並與前代及競品進行比較。
設計與外觀
Galaxy Z Fold7 在設計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成為三星有史以來最輕薄的摺疊手機。
- 輕薄突破:
- 摺疊時厚度 8.9mm,展開時最薄處僅 4.2mm,重量僅 249g,比 Galaxy S25 Ultra(252g)更輕。
- 與 iPhone 16 Pro Max 相比,Fold7 在重量與便攜性上更具優勢。
- 握感與比例:
- 外螢幕採用 21:9 比例,6.3 英寸設計更適合單手操作。
- 新款腳鍊設計使展開更順暢,螢幕折痕幾乎不可見,提升視覺體驗。
- 設計細節:
- 主鏡頭模組略為突出,平放桌面時可能搖晃。
- 方正邊緣設計現代感十足,但握持時可能稍感刮手。
- 耐用性:
- 官方強調高頻開闔測試,腳鍊設計提升耐用性,但長期折痕表現仍需市場驗證。
與前代比較:相較於 Galaxy Z Fold6,Fold7 的輕薄設計與折痕優化顯著進步,但取消了 S Pen 插槽,對部分用戶可能是一大遺憾。

螢幕顯示效果
Galaxy Z Fold7 的雙螢幕設計為用戶提供卓越的視覺體驗。
- 外螢幕:
- 尺寸:6.3 英寸
- 類型:Dynamic AMOLED 2X
- 解析度:2376 x 968 像素
- 亮度:最高 2800 尼特
- 刷新率:120Hz
- 內螢幕:
- 尺寸:7.6 英寸
- 類型:Dynamic AMOLED 2X
- 解析度:2160 x 1856 像素
- 亮度:最高 2700 尼特
- 刷新率:120Hz
- 前鏡頭設計:
- 內螢幕從 Fold6 的屏下鏡頭升級為大尺寸挖孔鏡頭,自拍與視訊品質顯著提升,但挖孔存在感較強,可能影響觀影體驗。
與競品比較:相較於中國品牌摺疊手機(如 vivo、OPPO),Fold7 的螢幕亮度與色域表現領先,但挖孔設計可能需要用戶適應。
效能表現
Galaxy Z Fold7 搭載 Snapdragon 8 Gen 3 for Galaxy 晶片,提供旗艦級效能。
- 硬體規格:
- 晶片:Snapdragon 8 Gen 3 for Galaxy
- 記憶體:12GB(高階版本可達 16GB)
- 儲存空間:256GB、512GB、1TB
- 效能表現:
- Geekbench 單核與 3DMark 圖形測試略低於 S25 Ultra,因輕薄機身限制了散熱。
- 遊戲測試(如《崩壞:星穹鐵道》)平均 43fps,略遜於 S25 Ultra 的 60fps。
- 日常多工操作流暢,無任何卡頓。
- 散熱設計:
- 長時間高負載下發熱明顯,但握持區域溫度控制得宜,體驗友好。
與前代比較:Fold7 的效能與 Fold6 相比提升有限,主要受限於輕薄設計的散熱調校。
攝影功能
Galaxy Z Fold7 的攝影系統以 2 億像素主鏡頭為核心,與 S25 Ultra 同級。
- 相機規格:
- 主鏡頭:200MP,f/1.7,23mm,細節解析力一流。
- 超廣角鏡頭:12MP,f/2.2,13mm
- 長焦鏡頭:10MP,f/2.4,68mm(3x 光學變焦)
- 內螢幕前鏡頭:10MP,f/2.2(挖孔設計)
- 外螢幕前鏡頭:10MP,f/2.2
- 攝影亮點:
- 主鏡頭在放大與低光環境下表現出色,細節保留能力超越 Fold6。
- 內螢幕挖孔鏡頭提升自拍與視訊清晰度,解決 Fold6 屏下鏡頭的模糊問題。
- AI 功能(如修圖、即時翻譯)與大螢幕結合,提升編輯效率。
- 摺疊設計支援多角度取景與預覽,增加拍攝靈活性。
- 不足之處:
- 長焦與超廣角鏡頭升級幅度有限,遠距與廣角場景表現不如 S25 Ultra。
- 挖孔鏡頭存在感強,影響觀影體驗。
- 色域與色準與 Fold6 相比無顯著突破。
與前代比較:Fold7 的主鏡頭與自拍體驗大幅提升,但副鏡頭進步有限,專業攝影需求者可能感到不足。
續航與充電
Galaxy Z Fold7 搭載 4400mAh 電池,受限於輕薄設計,容量小於中國品牌摺疊手機(5500~6000mAh)。
- 續航表現:
- 遊戲:約 2 小時 40 分
- 影片播放:約 12 小時(對比 iPhone/S25 Ultra 的 16 小時)
- 充電規格:
- 有線充電:25W
- 無線充電:15W
- 反向無線充電:支援
- 能效調校:注重控溫,犧牲部分極端續航表現。
與競品比較:中國品牌摺疊手機在續航上更具優勢,但 Fold7 的能效調校確保日常使用穩定。
軟體與用戶體驗
Galaxy Z Fold7 運行基於 Android 15 的 One UI 8,針對摺疊形態進行深度優化。
- 多工體驗:
- 支援 Multi Window、Taskbar 與 App Continuity,實現多應用程式並行操作。
- 分割視窗與直覺手勢操作流暢,提升工作效率。
- AI 功能:
- Galaxy AI 與 Gemini AI 提供智慧修圖、即時翻譯與生產力工具。
- 大螢幕結合 AI 功能,提升編輯與創作體驗。
- 生態系統:
- 與三星平板、筆電、穿戴設備無縫整合,支援 Samsung DeX 與 Quick Share。
- 獨佔功能如安全資料夾與 Samsung Wallet 增強便利性。
與前代比較:One UI 8 進一步優化多工與 AI 應用,體驗更成熟。
價格與配件
- 台灣定價:
- 256GB:NT$63,000
- 512GB/1TB:最高 NT$70,000
- 配件與功能:
- 取消 S Pen 插槽,台灣版無 eSIM 支援。
- 部分市場提供專屬保護殼與螢幕保護套(需依地區確認)。
- 市場反應:儘管價格高端,Fold7 憑藉高階配置吸引大量預購。
與競品比較:中國品牌摺疊手機定價更具彈性,常有促銷活動,但 Fold7 的生態優勢與品牌價值仍具吸引力。
與前代 Fold6 拍照對比
提升之處
- 主鏡頭升級:2 億像素主鏡頭(與 S25 Ultra 同級),細節保留能力顯著提升,放大後仍清晰。
- 自拍體驗:內螢幕從屏下鏡頭升級為挖孔鏡頭,畫質更清晰,視訊通話更自然。
- AI 功能:智慧修圖與即時翻譯功能更成熟,大螢幕提升編輯效率。
- 拍攝靈活:新腳鍊設計支援多角度取景,外螢幕結合主鏡頭提升自拍品質。
不足之處
- 副鏡頭:長焦與超廣角鏡頭進步有限,遠距與廣角表現不如 S25 Ultra。
- 挖孔設計:內螢幕挖孔較大,影響觀影體驗。
- 色準:與 Fold6 相比,色域與白平衡無顯著突破。
小結:Fold7 在主鏡頭與自拍上有顯著進步,AI 應用更實用,但副鏡頭與色準進展有限,適合日常拍攝與創作。
適合與不適合的用戶
適合
- 追求輕薄設計與頂級顯示效果的用戶。
- 需要高效多工與跨應用操作的專業人士。
- 三星生態系統用戶(平板、筆電、穿戴設備)。
- 對價格不敏感的高階旗艦愛好者。
不適合
- 對長時間影音或遊戲續航有嚴格需求的用戶。
- 需要 S Pen 或 eSIM 功能的用戶(台灣版)。
- 偏好副鏡頭拍攝的攝影愛好者。
總結
三星 Galaxy Z Fold7 以其極致輕薄設計、頂尖顯示效果與成熟的軟體生態系統,鞏固了其在摺疊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
雖然電池續航與部分功能取捨(如無 S Pen 插槽)可能影響購買決策,但其創新設計與強大多工能力使其成為追求尖端科技用戶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