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台股大盤指數又創5個月以來新高,分割後的0050股價自然也水漲船高,從剛分割後的47元上漲到51元。
事實上,自從2025年6月0050完成股票分割後,就有很多人直呼「好便宜趕快買」,媒體下標也喜歡用「0050甜甜價快入手」這樣的說法。但事實上,股價便宜或貴,跟面額沒有絕對關係!未來會上漲的好股票一張200元也便宜,不漲只跌的爛股票10元都嫌貴呀。
這就是金融心理學所說的「貨幣幻覺」。簡單來說,0050原本一張快200元,股票分割後,一張股票被拆成4張,一張約40元。持股人持有的股票張數變多,但總價值完全相同。就好像排骨便當原本一個200元,現在同樣的內容物分成4個小便當,每個便當都賣40元,並沒有真的變「便宜」。國外真實案例:蘋果(Apple)股票拆分後股價上漲
這種散戶的貨幣幻覺推動股價上漲,並不是什麼新鮮事。2020年蘋果的股票進行股票分割,1張拆成4張。原本每股約500美元的蘋果股票,分割後每股價格為125美元,分割生效日則上漲到127美元。分析師認為,這是由於許多散戶預期蘋果股票分割後變得「更便宜」,想購買的人愈多,自然推動價格上升。
0050和006208,要買哪一個?
同樣價值的股票,僅只是因為分割後,表面上看起來單張價格變低,就讓許多散戶趨之若鶩。想想有些荒謬,不過,這也讓我想起以前當記者寫理財題時,有一個經典議題,「0050和006208要買哪一個?」
很多人買006208不買0050,是因為前者一張約100元,後者一張則要近200元(此為2025年初價格粗估,為了下文方便好計算,我抓100和200百元。實際上2025年初,0050價格約180元,006208則是116元左右)
0050和006208都是追蹤「台灣50指數」,這個指數是由台灣證交所與FTSE共同編製,成分股為台灣股市市值最大的50家企業。因此,理論上,這兩支ETF會有相同的漲跌幅。
假設用20萬元買股,可以買2張006208或1張0050。而當大盤上漲10%時,持有一張0050的人可以賺到2萬,持有2張006208的人,每張可以賺到1萬,2張共賺兩萬——和持有0050完全相同。
用個生活化的比喻說明,買0050就像花200元買一個大便當,有一顆滷蛋跟一塊排骨。006208則是一個100元的小便當,裡面有半顆蛋跟半顆雞排。午餐預算低的人可以買小便當,還是有東西吃,實質上小便當並沒有比大便當「便宜」。尤其開放零股交易後,想吃0050牌便當的人也可以要求老闆半飯半蛋半排骨,用半價買一半的便當,兩者的差異更小。
低價股可以多買幾張,多領股利嗎?
或許有人會說,「沒有啊,低價股你同一筆錢,可以買的股數比較多,所以每年領股利的時候,你可以領比較多股利呀!」
真是如此嗎?在此直接用實際數據算給大家看:
0050在2024年採半年配,合計全年配息為4元;006208也是半年配,2024年全年配息約為1.59元。
因此,用20萬買一張0050的人,2024年會拿到4000元配息;買2張006208的人,則會拿到3180元。低價股的配息通常也較低,並非股數愈多,就能靠股利賺愈多。
延續排骨便當的例子,就像200元買的0050便當會送一罐500cc養樂多,100元買的兩個006208,各送一瓶200cc小養樂多。只是養樂多可以少喝一點,應該沒人想要錢少賺一點吧?
0050和006208的真正差異:管理費、流動性
0050和006208真正的差異,並不是何者較便宜,而是發行機構、管理費、手續費、流動性等細節,基本上都是一般散戶懶得研究的東西。我請Perpelexity直接幫我查詢,結論如下:
1.經理人的管理費
2025年兩檔ETF均導入分級費率,隨資產規模遞減,費用已相當接近。0050因規模較大,目前整體年費用率略低於006208。
2.持有人數
0050勝過006208,超過121萬人持有。
3.日交易量
0050日成交量超過20萬張,006208則是幾萬張,前者流動性明顯高於後者。
0050 與 006208比較重點 (Perpelexity製表)

所以到底買0050還是006208好呢?我請ChatGPT幫我回答:
0050 是台灣 ETF 元祖,像是熱賣多年的經典大便當,人人都吃過,熟悉、信任、流通快。
006208 是後來推出的「平價便當」,雖然熱度沒那麼高,但也是用一樣的好米、雞排、滷蛋,只是包裝不一樣,便當尺寸比較小,所以價格比較低。
簡言之,都可以!兩款便當的CP值差不多,所以隨你開心選就是了。我自己是比較喜歡買市場最大品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