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從轉行之後我就漸漸淡出熟齡議題的領域,現在只是一介路人,但最近看到長照保險的討論,還是有些觀念想講幾句。
講到長照保險我就無言,台灣的勞保會倒、健保會倒,憑什麼長照保險不會倒?(勞退例外,因為勞退是個人帳戶制,後文說明)
這些制度都是讓台灣愈來愈少的年輕人(15-64歲的勞動人口),負擔更多保費,去支應人數愈來愈多的老年人口所衍伸的退休金/健康/長照需求。等他們自己需要被長照的時候,保險金的水庫卻不斷縮小,乃至於破產。這裡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幾乎所有的保險,不管是商業保險還是社會保險,制度設計的基礎都是「交叉補貼」。也就是說「繳保費的人多、申請理賠的人少」,保險制度才運作得下去。例如癌症險,是靠健康的人繳的保費,再加上保險公司的投資操作,去支付少數罹癌者的理賠金。但只要申請理賠的人一多,保險公司就會大賠、停售,像當年的防疫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像全民健保這種不分健康風險高低,齊頭式繳費(只有按照收入區分保費等級,而不是健康風險)的制度不破產才怪。
我唯一贊成的長照保險制度,就是完全個人帳戶制,類似儲蓄險,自己要用的錢自己付。
保費依個人風險精算:高風險的人多繳,低風險的人少繳。這筆錢可以由保險公司或專業財務機構進行穩健投資(例如目標到期基金),等到需要使用長照服務時,就從這個帳戶支出,用完為止。自己的長照風險,自己cover,這才是公平的制度設計。
不分健康風險設計的長照保險制度,就是一種將風險轉嫁給年輕人的世代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