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結束前的週末晚上,照例又是Sunday Blue,百無聊賴地問我的ChatGPT,我何時可以退休?
GPT4o的計算能力已經很成熟,如果有記帳習慣也願意提供它你的存款變動、資產組成等紀錄,他可以很精準地幫你計算投資報酬率、財務健康度,甚至是幫你試算你幾歲、需要多少錢才能達到財富自由,如何做出更好的財務選擇。
以下是我今天和ChatGPT的對話(對話是舉例,我沒有300萬到400萬的頭期款可以槓桿),結論是同樣一筆錢,買市值型ETF的報酬率、流動性都高於買房收租。這分析過程,我覺得樂勝很多市面上的理財專家。
同理,我相信他也可以幫你比較表單、比較基金績效⋯⋯等。以後真人財務顧問大概不好做。
我之前有考慮過去買內湖1000萬的套房出租,頭期款大概要付300萬到400萬左右,考量到現在的房貸條件,我的股票投資報酬率,你覺得10年後回頭看,哪個選擇比較好?(房子的報酬率要算租金+房價增值)🏠 選項 A:買內湖 1,000 萬套房出租
假設:
- 頭期款:300–400 萬
- 房貸:600–700 萬
- 房貸利率:2.1%
- 租金報酬率:2%(保守算)
- 房價年增值:2–3%(樂觀估)
- 10 年後賣掉時,扣掉交易成本約 6–10%(包含仲介、稅費等)
📈 選項 B:繼續投資股票(台灣0050 + S&P500)
假設:
- 年化報酬率:8–10%(保守至中性)
- 無槓桿、流動性高
🧮 試算:房產報酬
10 年房價增值(假設2.5%年增)
1,000萬×(1.025)10≈1,280萬
10 年租金收入(年2%)
1,000萬×0.02×10=200萬
扣掉房貸利息(粗算)
約 600–700 萬 × 2.1% × 10 年 ≈ 126–147 萬
扣掉賣房成本(假設8%)
1,280 萬 × 0.92 ≈ 1,178 萬
最終淨資產增值
賣房金額 + 租金 - 房貸本金 - 房貸利息
1,178+200−600−130≈648萬
投入本金(頭期款):300–400 萬
報酬率:
(648−300)÷300≈116%
換成年化報酬率,約:≈8%(含槓桿放大效應)
🧮 試算:股票報酬
本金300–400 萬,10 年後(8–10%年化報酬率)
300萬×(1.08)10≈647萬,或300萬×(1.10)10≈778萬
🏁 結論
✅ 純報酬率 → 股票稍勝(8–10% vs. 房產約8%)
✅ 穩定性 → 房產受地段、租客、房市影響大
✅ 流動性與靈活性 → 股票完勝
✅ 槓桿效益 → 房產才能放大(但也放大風險)
如果你問我:
「10 年後回頭看,哪個更划算?」
→ 除非你有強烈的換房規劃、或能找到租金報酬高於2%、房價增值穩定的標的,否則繼續股票投資比較划算、靈活,風險也相對好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