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之音》苦難與痛苦的縮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步錯,步步錯

「牆外之音」,開頭說著韓國首爾房事沸點,這分鐘沒買成,下一刻就加價,每個背著高額房貸,迎接地產崩盤的人生故事,再接著交叉錯誤決定而滑坡。

主角還聽內線想開新槓桿投資翻身而有瘋癲的危機。他一直盯著盤打算大賺一筆,數字一直跳動,我都緊張了起來,我寧願他有賺就跑了,不要賠的血本無歸,那一段,我看的很緊張,也反省自己,資產配置是為了保全人生,而不是博弈,時時刻刻都要警醒自己,不要走入投資的迷霧森林。

還有,不要貪心吶!

官吶

戲裡交叉財團,政府和官員的「必要」之惡。

最終主角所飾的「一般人」,留在無力的黑幕低垂,及白晝掛著地產衣架的天際線。

我的心得:隔音很重要呀!

raw-image

我的搬遷小故事

《沒怎樣,鬧上警局而已;警察👮大人也很討厭鳥事。》

那時候,因為鄰居和老公之間對於「聲音」界線和時間點的分歧,產生很鬧的糾紛。

兒子才剛滿月,我整個人虛弱無力,就像沒毛的鬥雞;也就是說,我這個弱雞產婦,非自願和芳鄰擦槍走火。

像我這種,有衝突就變地鼠的人,當然二話不說就宣告「我們搬走」🫥

接下來就是荒唐找房子的悲歡歲月故事。

然後老天憐憫,就找到現在這個學校旁的全新社區🥳

《孟母早遷》

但說實在,剛搬家時,我被校園周遭一早,和下班時間附近安親班兇猛的停車亂象和交通給嚇壞!

直到近期終於變成「準小學生家長」我才發現,像我們這種近水樓台先到校的人,還真是大利多,一切都要感謝無緣的芳鄰,祝您幸福快樂。

以圓滿的角度來說,我最想要的是可以「擇鄰而居」;但你在看房的時候,總有自以為「圓滿」的答案。

我曾經在看房的時候,發現幾個我不能接受的事,就算價格再美也要放棄,譬如,

❌樓頂有狗大便

❌樓梯間堆滿鄰居的東西

❌鞋子沿著樓梯放

❌垃圾沒有規劃

❌車子亂停

❌樓頂長草甚至積水

❌房屋內牆壁有明顯水痕

(❌❌❌族繁不及備載;你覺得我很龜毛;我告訴你,這一買就是20/30年或者一輩子的事,能放寬心嗎?)

註:參觀現場的時候,看一下社區告告欄都在討論什麼?有些時候,有些蛛絲馬跡,救你暈船!

註:現在還不是買房的好時機,多吸收知識,多存點現金,把看房當作經驗累積,直到你的機會來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糊方塊酥的沙龍
10會員
126內容數
在年紀的十字路口,我好像有點迷惑! 在便利商店,我好像突然文思泉湧,又趕著回家追劇。 我喜歡旅行,它令我忘記人生;帶著孩子出發,宛若新生。我喜歡為孩子購物,喜歡的,他會笑到眼睛瞇起來,不喜歡的,他老派的說:「謝謝,不用了!」 婚姻呢?我盡力,讓我們都不要變成屋裏傢俱。 我最喜歡在無人相識的地方,喝充滿冰塊的咖啡配書。
2025/07/19
終於有一部電影🎬從頭到尾,我和兒子都清醒,我們一起享用童年和歡樂好時光。 開場主題曲一播放,好多人在唱歌🎵這部同屬於大人小孩的神作,主題是「繪畫」,透過哆啦A夢的道具「進入燈」自由來去畫中,開頭眾主角在博物館看畫,喜歡藝術的人會發現梵谷,慕夏,日本浮世繪⋯等名作。 https://www.y
Thumbnail
2025/07/19
終於有一部電影🎬從頭到尾,我和兒子都清醒,我們一起享用童年和歡樂好時光。 開場主題曲一播放,好多人在唱歌🎵這部同屬於大人小孩的神作,主題是「繪畫」,透過哆啦A夢的道具「進入燈」自由來去畫中,開頭眾主角在博物館看畫,喜歡藝術的人會發現梵谷,慕夏,日本浮世繪⋯等名作。 https://www.y
Thumbnail
2025/07/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6k-fm09CQ每個棉花糖女孩的薔薇之戀 或許每個含苞待放,又沒有自信的女孩兒,都曾經投射在相似「薔薇之戀」的場景或者心境。 該戲敘訴女主角鄭百合(Ella 飾),外表如世俗評論的不佳及內心自卑,影響了生活,人際,甚至感情
Thumbnail
2025/07/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6k-fm09CQ每個棉花糖女孩的薔薇之戀 或許每個含苞待放,又沒有自信的女孩兒,都曾經投射在相似「薔薇之戀」的場景或者心境。 該戲敘訴女主角鄭百合(Ella 飾),外表如世俗評論的不佳及內心自卑,影響了生活,人際,甚至感情
Thumbnail
2025/07/18
活成森林🌳中的小精靈 第一次我們去#飛牛牧場是在疫情前,真的很好玩。 我一直有一個浪漫卻會被蚊蟲叮咬的願望⋯⋯ 讓孩子在森林成長! 所以我們後來回到這裡來慶祝他6歲生日快樂。 精心時刻 我們花了一點時間手作,散步,吃火鍋;雖然很日常,但是做這些事都要在森林裡的各個點穿梭! 當次是選擇
Thumbnail
2025/07/18
活成森林🌳中的小精靈 第一次我們去#飛牛牧場是在疫情前,真的很好玩。 我一直有一個浪漫卻會被蚊蟲叮咬的願望⋯⋯ 讓孩子在森林成長! 所以我們後來回到這裡來慶祝他6歲生日快樂。 精心時刻 我們花了一點時間手作,散步,吃火鍋;雖然很日常,但是做這些事都要在森林裡的各個點穿梭! 當次是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第一間買的房子 通常都是最有價值,因為會隨著通膨成長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災難去賣房子 除非是其他投資失利最後才選擇賣房子 開始有了錢,買第二間房子開始 最多人賠錢或是瞎忙 因為第二間開始就叫"投資"不是自住 開始去注意周遭建設,任何能影響房價的資訊 最後就是看報紙跟看新聞或聽消息去投
Thumbnail
人第一間買的房子 通常都是最有價值,因為會隨著通膨成長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災難去賣房子 除非是其他投資失利最後才選擇賣房子 開始有了錢,買第二間房子開始 最多人賠錢或是瞎忙 因為第二間開始就叫"投資"不是自住 開始去注意周遭建設,任何能影響房價的資訊 最後就是看報紙跟看新聞或聽消息去投
Thumbnail
近來房市資金擴張與供不應求,貸款已成為購屋者的主要資金來源。擁有適當的槓桿能讓你提早買到理想房子,但需要謹慎評估未來風險及注意現金流。適度的槓桿對投資人有好處,過度使用可能導致災禍。
Thumbnail
近來房市資金擴張與供不應求,貸款已成為購屋者的主要資金來源。擁有適當的槓桿能讓你提早買到理想房子,但需要謹慎評估未來風險及注意現金流。適度的槓桿對投資人有好處,過度使用可能導致災禍。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為會經常犯錯,所以不要輕易的交出自己的錢,要盡可能的保有自己的本金,不要虧損。所以即使看到自己喜愛的標的,也不要輕易的出手: 以順勢角度來看,看到連漲三天,是不是吸引一堆散戶趕快進場投錢了? 以逆勢的角度來看,看到連跌三天,是不是要進場接刀子接到手都被割傷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為會經常犯錯,所以不要輕易的交出自己的錢,要盡可能的保有自己的本金,不要虧損。所以即使看到自己喜愛的標的,也不要輕易的出手: 以順勢角度來看,看到連漲三天,是不是吸引一堆散戶趕快進場投錢了? 以逆勢的角度來看,看到連跌三天,是不是要進場接刀子接到手都被割傷了?
Thumbnail
這邊指的不敢下單,並不是行情不好或趨勢翻空而不敢下單,是某一陣子交易不順,賠錢次數比賺錢次數多,甚至慘到屢戰屢敗,比如買5檔股票,連續5檔都虧錢收場,導致...
Thumbnail
這邊指的不敢下單,並不是行情不好或趨勢翻空而不敢下單,是某一陣子交易不順,賠錢次數比賺錢次數多,甚至慘到屢戰屢敗,比如買5檔股票,連續5檔都虧錢收場,導致...
Thumbnail
【碎碎念(1)】   有時候也很無奈,以為策略可行了,也穩定獲利一陣子了,槓桿開大倍數渦輪給他噴下去之後,就開始無限停損,雖然我已經不太會凹單了,但是連續停損也是可以讓一個人虧到爸媽都不認得。尤其是交易信心這回事,可以讓你每一把都心驚膽戰,還沒下已經輸。
Thumbnail
【碎碎念(1)】   有時候也很無奈,以為策略可行了,也穩定獲利一陣子了,槓桿開大倍數渦輪給他噴下去之後,就開始無限停損,雖然我已經不太會凹單了,但是連續停損也是可以讓一個人虧到爸媽都不認得。尤其是交易信心這回事,可以讓你每一把都心驚膽戰,還沒下已經輸。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一個是閒錢投資、堅持投入;還是槓上加槓,時間價值。 投資之前我們應該掌握的底層邏輯,那就是對自身資源狀況的掌握。
Thumbnail
一個是閒錢投資、堅持投入;還是槓上加槓,時間價值。 投資之前我們應該掌握的底層邏輯,那就是對自身資源狀況的掌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