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雖美好,反轉不得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大禾邸家-槓桿雖美好反轉不得了

大禾邸家-槓桿雖美好反轉不得了

🌾能用別人的錢,誰還會用自己的錢!

貸款≒用別人的錢≒能負擔的負債≒槓桿

 

當今房市熱絡,不管是「成屋」與「預售屋」市場都可說是「資金」、「貸款寬鬆」及「供不應求」造成的,購屋者因為「現在不買就買不到、或以後買不起了」而恐慌急著出手,並且在通膨預期、物價節節上漲與股市漲至24,000點的背景下,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強烈,種種因素促成了搶房熱潮、房價上漲及許多「怪象」。


尚未看過超負荷的「高房價」原因剖析(上),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本篇章以分享說明「貸款」為主,未來有機會再聊聊「資金」)

 

在臺灣,升息步調相對緩和,長期來說處於相對低利的融資環境,許多人因此「用別人的錢」購屋。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和「提高人們購房的能力」,政府往往會「放寬金融管制」或「給予補貼」,銀行也就「相應配合」提供「寬鬆的貸款條件」,包括「放寬貸款審核標準」、「高貸款成數」、「寬限期」、「低利率」和「長還款期限」等。

 

「高貸款成數」和「寬限期」使得購屋者更容易獲得貸款,而「低利率」和「長還款期限」則有助於減輕每月還款壓力,提高購屋的可負擔性,大量的「貸款」資金源源不絕地注入房市內,進而推升房價。房價的上升進一步刺激了更多人借款購房,形成了一個循環反復的現象。

 

(有沒有覺得以上文字描述像是近期火熱的「新青安房貸」!?「新青安房貸」就是一種「貸款寬鬆」,「新青安房貸」全名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是政府為支援無自有住宅家庭的青年購置自己的「自住」房屋,開辦的購屋優惠貸款政策。包括提高貸款額度、政府利息補貼、延長貸款年限、延長寬限期。)

 

(買房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不是等房價跌,而是政府及銀行對你友善的時候趕快買房!!能用別人的錢等於賺錢的時代到了!!)

 

🌾貸款不是「負債」嗎?那又怎樣!!

 

有一群人視「負債」為洪水猛獸,一輩子小心翼翼的賺錢、花錢,從來不借錢,也不允許自己有無謂的「負債」,等到自己能夠全款買得起的時候才出手;而另一群人為了達成買房目標,積極尋找所需的資源,透過「貸款」實現了買房的目標。

 

那些視「負債」為洪水猛獸的人,可能永遠不敢邁出那一步,也可能永遠買不到房。而透過「貸款」買房的人,把銀行當作是一個可以借錢、滾錢的場所,而不只是一個單純存錢的地方,不僅早已開始享受房子的「使用價值-居住」,也可能透過房產的「買賣價差」賺取可觀的資本收益。

 

「負債」還能抵禦「通膨」

 

「負債」能抗「通膨」?可以「用別人的錢」、「貸款」抗「通膨」?對!!

 

大禾邸家-ONE BILLION DOLLARS面額的紙鈔(辛巴威通貨膨脹)

大禾邸家-ONE BILLION DOLLARS面額的紙鈔(辛巴威通貨膨脹)


「通膨」是什麼?最近大家應該都能明顯感受到物價上漲,以前一顆茶葉蛋5塊錢,現在一顆要13塊,或是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但便當裡的飯菜量變少了,這就是「通膨」。「通膨」指整體價格或物價水準持續上漲的經濟現象。當整體物價水準上漲,人們的購買力就會減少。

 

經過上面淺顯易懂的解說,大家應該會有感:「錢越來越薄!」及知道了貨幣購買力會被「通膨」吃掉。以每年平均3%的通膨率為例,今年存入銀行的100萬元,明年實際的購買力就只剩下97萬元(儘管戶頭上的金額仍顯示100萬元)。同理,「負債」的實際價值也會因通膨而下降,原本需要償還的100萬元的貸款在通膨後的實際負擔相當於97萬元。這意味著,通貨膨脹不僅讓物價上漲,也減少了我們手中的錢和銀行裡的錢的實際價值。

 

現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更值錢!在銀行有「貸款」的人反而從中受益,因為「負債」的實質價值下降。舉例說明,假設未來10年的平均通膨率是3%,我們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購買或投資一項每年增值3%的保值的商品,10年後這項商品的價格會增至1,344萬元,而我們只需償還「貸款」1,000萬元,數字上多賺了344萬元。

 

你說還要付利息啊,沒錯,若這10年的銀行貸款利率是2%,假設這10年我們都只還利息不還本金,最後一個月才連同本金一起清還,那麼10年後總共需還給銀行的貸款本金加利息是1,200萬,借款成本是200萬元,帳面上,我們還多賺了144萬元,換句話說,是銀行因為通貨膨脹損失了144萬元。

 

因此,通過貸款,可以將通貨膨脹的不利因素轉嫁給銀行。由於錢會隨時間貶值,從銀行借貸愈多的人愈能受益。

 

(以上數字僅為舉例說明,旨在便於理解。)

 

🌾「槓桿雖美好,反轉不得了」

 

當我們向銀行貸款購買房屋時,就像是銀行出60~80%的錢,而買方只出20~40%的錢就能取得房屋所有權。換句話說,就是用最小的資金量(自備款),藉著銀行低利率貸款的支點,購買價值更高的資產(房地產)。簡而言之,用銀行貸款買房,就是運用「槓桿」的方式來實現買房目標。

 

「槓桿」除了可以讓人提早買到理想的房子外,對大部分領固定薪資或無親友金援的人來說,不利用貸款「槓桿」幫助,可能很難買得起房。「槓桿」還是投資房地產的報酬率驚人的主因。從財務、金融的角度來看,臺灣的房地產其實是一種「最長時間兼最低成本(低房貸利率)的槓桿投資」。

 

【房地產投資報酬率=漲幅X槓桿率】

 

舉例來說,如果房價從1,000萬上漲了 20 %,即漲了200 萬。若採用全現金支付,不貸款「槓桿」,則房地產投資報酬率為:20 % X 1倍槓桿率= 20 %。然而,如果是只付2成的自備款,其餘用貸款買房,即相當於開了5倍「槓桿」,使用了「槓桿」之後,則房地產投資報酬率為:20 % X 5倍槓桿率= 100 %。

 

近期房價漲幅驚人且明顯,利用貸款「槓桿」買房的投資報酬率普遍都相當可觀。「在臺灣哪裡能找到投資報酬率100%的投資?」正是這種對房價上漲的強烈預期及投報率高,促成了搶房熱潮、房價上漲及諸多「怪象」。

 

(以上數字僅為舉例說明,旨在便於理解。)

 

從以上說明可知「槓桿」並非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毒藥,而是該熟悉的操作工具。適度的「槓桿」對投資人有好處,但是過度使用「槓桿」可能會導致災禍。換句話說,「槓桿」就是一把雙面刃,在房價上升軌道中能放大投資收益,但在下跌過程中也會放大損失,帶來致命的打擊。

 

當前臺灣房市紅火,市場一片樂觀,甚至出現了不少房市怪象及亂象。對未來房價的「過度樂觀」預期,加上「過度投機」和「貸款寬鬆」,大量資金湧入房市,導致房價不斷飆升。這種情況與全球歷史上幾次房市泡沫破裂前的情景極為相似,為此,分享「日本房市泡沫破裂」和「美國次貸危機」的事件,希望這些歷史事件能帶給我們寶貴的啟發。

 

「日本房市泡沫破裂」

 

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濟逐漸復甦。1960年代至1980年代,日本經濟每年高速成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及世界第二強國,外匯存底超過4,000億美元,占全球的50%。

 

1985年起,日圓快速升值,每年增值超過5%,吸引國際熱錢湧入股市和房市,加速泡沫增長。為刺激內需,1986年起,日本政府連續5次降息,促使股價和房價大幅上升(1990年,日本主要6大城市中心的地價指數比1985年上漲了約90%,普通的日本人根本買不起自己的住房。)

 

隨著股市和房市的快速上漲,通膨壓力增加,日本央行自1989年起轉為緊縮政策,將利率從2.5%快速提升至6%。政府亦限制房地產貸款增長速度,導致金融機構房貸放緩(從1987年的36.6%下降到1988年的10.2%,到了1991年,日本的商業銀行幾乎停止了房地產的貸款。)。

 

這些政策導致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70%,公司破產導致大量的不動產湧入市場,房市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房價從1991年Q1後迅速下跌。此外,隨著日圓匯率套利的空間愈來愈小,國際熱錢竄逃,導致房價一去不復返。

 

1991年房市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20年」,住宅價格從1991年跌至2009年,共跌超過45%。2010年房價才止跌回暖,但距當初高點仍有很大距離。

 

「美國次貸危機」

 

1990年代,美國房市持續樂觀,許多人相信房價只會上漲,甚至買不起房的人也借錢購房。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後,聯準會為了救市,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聯邦基金利率從2000年的6.5%降至2003年的1%。低利率推動房價迅速上升,美國10大城市的房價在十年間上漲近三倍,抵押貸款規模達到25,200億美元。

 

市場對房市充滿信心,加上貸款政策寬鬆,有些貸款機構甚至不檢查申請人的身份資格,導致信用紀錄不佳或無信用紀錄的人也能借錢買房。

 

(在美國除了跟銀行貸款外,還可以跟次級抵押貸款公司(簡稱次貸公司)貸款,例如有名的房利美跟房地美。這些次貸公司從銀行或金融機構那邊購買房貸債權,把這些貸款證券化,然後再賣給投資銀行或投資人以獲得資金,這就是所謂的MBS(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這類型的金融商品經過層層包裝,一般人都難以理解,再加上當時的評級機構造假,給予這樣的金融商品非常安全的評級,誤導投資人,讓許多投資人爭相購買,埋下了之後危機發生的種子。)

 

2004年6月起,美聯儲開始連續升息,在兩年內進行了17次,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至2006年的5.25%。隨著房市供過於求,房價於2007年1月開始下跌。房價下跌加上貸款利率上升,導致許多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次貸公司因債務違約而申請破產。2007-2008年,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全球股市普遍腰斬,金融業受損嚴重。

 

從根源上看,「日本房市泡沫破裂」和「美國次貸危機」都是「貸款寬鬆」導致的,低利率、高槓桿,市場上到處都是錢,所有的錢都流向了房地產,房價飛漲,到最後泡沫破滅,資不抵債,遍地「負」翁。

 

🌾「槓桿開到滿」但「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雖然房市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不高,但危機往往在大家忽視時逐漸醞釀,直到最終爆發。購屋族可以樂觀地看待長期的市場走勢,同時也必須謹慎評估未來可能的風險。


當前政府對於房市槓桿風險的管控,是不會冒著風險突然緊縮的,而是逐步收緊。例如,去年買房你可以借100萬,今年只能借80萬,明年慢慢縮到60萬,一步步把銀行跟購屋者的債務槓桿往下降。此外,在臺灣,升息的步調相對緩和,不會出現劇烈的升息,加上銀行的審核嚴格,要出現如「日本房市泡沫破裂」和「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極不可能。


尚未看過既希望「房市泡沫持續變大」,也期待「房市泡沫破裂」,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然而,強烈建議在使用槓桿時,務必「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槓桿投資最重要的是現金流,現金流能夠保持穩定,你才能有能力承擔負債。如果連下個月的貸款都無法支付,那麼你應該考慮「降低槓桿」或者「不使用槓桿」,因為這意味著你的槓桿已經超出了你能承受的範圍。此外,如果只有在寬限期內才能支付房貸,那這間房子可能真的不適合你,「墊腳尖硬上車」,最終可能會悲劇收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7/31
「如果連下個月的貸款都無法支付,那麼你應該考慮「降低槓桿」或者「不使用槓桿」,因為這意味著你的槓桿已經超出了你能承受的範圍」超出承受範圍,不只金錢損失,身心也會出問題。
大禾邸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31
李英華 謝謝你的留言!你說得很有道理,當槓桿超出承受範圍時,不僅可能帶來金錢上的損失,也會影響到身心健康。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狀況,而這是賺再多錢都無法彌補的。賺錢的機會永遠都會有,但應該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投資和貸款策略,才能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avatar-img
大禾邸家
153會員
58內容數
「大禾」以「生活的樞紐及搭橋者」為使命, 分享房地產資訊、見解, 及多元的生活訊息、知識, 打造大禾(住好)、租禾(租好)、呷禾(吃好)等系列, 滿足每個人對品質生活的不懈追求。 更致力於「共好」的實踐, 讓來過「大禾」的每個人心安心定, 享受大好品質生活。 「大好在這,在這住好!」
大禾邸家的其他內容
2024/12/18
在看房子時,除了房子本身的設施,公領域的設計和管理同樣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外部環境到公領域進行觀察的重要性,強調「實用性」勝於「華麗」的原則,以及「價值比價格更重要」。同時,提供了看房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要素和建議,幫助買家在繁雜的房市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2024/12/18
在看房子時,除了房子本身的設施,公領域的設計和管理同樣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外部環境到公領域進行觀察的重要性,強調「實用性」勝於「華麗」的原則,以及「價值比價格更重要」。同時,提供了看房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要素和建議,幫助買家在繁雜的房市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2024/12/04
本文探討在看房過程中,除了室內設備,如何重視外部環境和建築外牆的相關因素。透過實地觀察,從房子的外觀、材料類型,到周邊環境,對於潛在滲漏問題、採光與通風的影響都有深遠的意義。此外,文章還提及風水的要素對居住品質的潛在影響,以幫助讀者在選擇理想住宅時避開風險。
Thumbnail
2024/12/04
本文探討在看房過程中,除了室內設備,如何重視外部環境和建築外牆的相關因素。透過實地觀察,從房子的外觀、材料類型,到周邊環境,對於潛在滲漏問題、採光與通風的影響都有深遠的意義。此外,文章還提及風水的要素對居住品質的潛在影響,以幫助讀者在選擇理想住宅時避開風險。
Thumbnail
2024/11/20
買房不是隨便的選擇,需深入瞭解房產的保值性及增值潛力。考慮未來轉手的方便性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才能選擇理想的房子。此外,透過仔細的觀察與實地勘查,確保在購房過程中不僅依賴銷售人員的話語,而是結合自身的研究與判斷,才是明智的選擇。本文中將分享一些看房的訣竅,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評估房產。
Thumbnail
2024/11/20
買房不是隨便的選擇,需深入瞭解房產的保值性及增值潛力。考慮未來轉手的方便性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才能選擇理想的房子。此外,透過仔細的觀察與實地勘查,確保在購房過程中不僅依賴銷售人員的話語,而是結合自身的研究與判斷,才是明智的選擇。本文中將分享一些看房的訣竅,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評估房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年多前的文章了, 當時房地產最熱鬧的新聞大概就是房貸利率即將又升息半碼,蠻多名嘴在談升息後一個月要多繳多少又多少,一年要多繳多少又多少。 我反而很納悶,升息上來多一兩千塊的利息,真的會有人因為這樣而拋售房子的嗎? 在拋售房子之前還是先做功課吧!不要道聽塗說啊!
Thumbnail
一年多前的文章了, 當時房地產最熱鬧的新聞大概就是房貸利率即將又升息半碼,蠻多名嘴在談升息後一個月要多繳多少又多少,一年要多繳多少又多少。 我反而很納悶,升息上來多一兩千塊的利息,真的會有人因為這樣而拋售房子的嗎? 在拋售房子之前還是先做功課吧!不要道聽塗說啊!
Thumbnail
身為台灣"經濟火車頭"的房市,雖然炒房被大家嗤茲以鼻,可投資房的人可不少(只要你有房,就是幫兇) 當然靠房發財的人可不少,但事實上房子漲的實際上很慢,讓我們來看看排名 即使是靠著南科發財的新市,與靠竹科、台元發財的竹北,算這三年瘋狂漲價的期間也不過漲一倍。當然一倍也很多,可如果我說全台灣各股的狀
Thumbnail
身為台灣"經濟火車頭"的房市,雖然炒房被大家嗤茲以鼻,可投資房的人可不少(只要你有房,就是幫兇) 當然靠房發財的人可不少,但事實上房子漲的實際上很慢,讓我們來看看排名 即使是靠著南科發財的新市,與靠竹科、台元發財的竹北,算這三年瘋狂漲價的期間也不過漲一倍。當然一倍也很多,可如果我說全台灣各股的狀
Thumbnail
房跟股票一直都是台灣投資標的的大熱門,股票先不說,但房市的投資常跟炒房掛勾,同時政府一直都在打房,可為什麼還是一堆人進房,這裡就自己看到的解說一下,房市投資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以理性面來說,我們把錢拿去投資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大前提 覺得這個東西會漲 房子可以用租的,股票更自然是覺得漲才進場,應該沒人覺得
Thumbnail
房跟股票一直都是台灣投資標的的大熱門,股票先不說,但房市的投資常跟炒房掛勾,同時政府一直都在打房,可為什麼還是一堆人進房,這裡就自己看到的解說一下,房市投資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以理性面來說,我們把錢拿去投資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大前提 覺得這個東西會漲 房子可以用租的,股票更自然是覺得漲才進場,應該沒人覺得
Thumbnail
在台灣普遍都會認為買房是一個很聰明的決定。 因為有許多案例都告訴你,在台灣不少人靠買房致富。 台灣人真的很愛房地產,根據前年財政部的調查:全台共804萬人有房子,1.95萬人擁有10間以上房產。 當你存到一筆錢,像是存到 3、400萬的時候,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會跟你說買房就對了,連你虛榮心也是這樣告訴
Thumbnail
在台灣普遍都會認為買房是一個很聰明的決定。 因為有許多案例都告訴你,在台灣不少人靠買房致富。 台灣人真的很愛房地產,根據前年財政部的調查:全台共804萬人有房子,1.95萬人擁有10間以上房產。 當你存到一筆錢,像是存到 3、400萬的時候,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會跟你說買房就對了,連你虛榮心也是這樣告訴
Thumbnail
前(109)年疫情開始延燒台灣,認真思考如果要為了學區買房,勢必要提前個幾年,裝潢要時間、找工作要時間,盤點自己的身家則是進行式; 去(110)年痛定思痛,美國實在太邪惡,反覆操弄幾次QE,沒有借款、槓桿的人會輸很慘,那麼還是加入遊戲(不過連續升息的這個時間點,又跟當時不同...)
Thumbnail
前(109)年疫情開始延燒台灣,認真思考如果要為了學區買房,勢必要提前個幾年,裝潢要時間、找工作要時間,盤點自己的身家則是進行式; 去(110)年痛定思痛,美國實在太邪惡,反覆操弄幾次QE,沒有借款、槓桿的人會輸很慘,那麼還是加入遊戲(不過連續升息的這個時間點,又跟當時不同...)
Thumbnail
依照新聞統計,台灣房地產的租金投報率大約落在1-3%,相較於股市投資這個投報率實在不算高,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投資房地產? 也會看到持有房產大戶佔多少比例的新聞,如果投報率真的這麼低,為什麼這些人要投資房地產呢?
Thumbnail
依照新聞統計,台灣房地產的租金投報率大約落在1-3%,相較於股市投資這個投報率實在不算高,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投資房地產? 也會看到持有房產大戶佔多少比例的新聞,如果投報率真的這麼低,為什麼這些人要投資房地產呢?
Thumbnail
2022.03.17台灣央行也宣布跟進,升息一碼。既使立意良善,但台灣人民卻也在「買不起房」的低谷中再度墜落,至於影響到底多深,還要跟著2021.07.01開始生效的「房地合一稅2.0」一起說。 升息也是打房手段? 到底差多少 這真的有「打房」的意義嗎? 打房政策有用嗎? 房地合一稅2.0 📷
Thumbnail
2022.03.17台灣央行也宣布跟進,升息一碼。既使立意良善,但台灣人民卻也在「買不起房」的低谷中再度墜落,至於影響到底多深,還要跟著2021.07.01開始生效的「房地合一稅2.0」一起說。 升息也是打房手段? 到底差多少 這真的有「打房」的意義嗎? 打房政策有用嗎? 房地合一稅2.0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