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想法記錄
目前各國反應大致分三類(直接抵制、拿籌碼談條件、幾乎全面接受),基本上達到川普要的目的,拿取更多利益以及打壓中國國勢。
台灣最強的代工、半導體一定會受影響,至於影響程度也不用看網上一大堆分析,因為影響程度跟條件都還在變化,散戶根本沒能力評估,跟著操心徒勞。
回到長期投資公司的初衷,只要去思考投資的公司競爭力是否存在即可。例如台積電、鴻海,短期確實營運成本會因關稅增加,因為關稅成本一定是 由客戶跟製造商協調互相吸收多少,再進一步回到消費者身上。長期而言上述兩家公司沒有同等級公司可以趁機搶奪市佔,最終都能將成本轉嫁出去,甚至在同條件下,競爭對手還可能因為成本大增而一蹶不起。但如果是中小型跨國公司,卻有可能因為業務跟市場狀況稀釋獲利或是因此改變運狀況。
這種時刻該做什麼?
1.重新檢視持股競爭力、受影響程度、價值
2.檢查手上資金
3.擬好策略執行(不理性全面下跌則將競爭力較差或是價格明顯高估者轉移到較合理的標的)
心得:
1.美國利益至上,台灣不用過度期望美國會保護盟友,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烏克蘭戰爭賠人又賠錢,還要四處求援。
2.台灣經此一例確實國勢又低了點,資源的天秤持續傾向具優勢者。
3.美國基層人民會因為通膨更辛苦,有錢人享有優勢,在各個經濟為主軸的國家,情勢依然不變。
4.長期經濟依舊會回到穩定發展,可以趁機撿入優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