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系列④ |海洋也是碳吸塵器?來認識藍碳與海洋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當我們仰望天空思索氣候變遷時,別忘了腳下的海洋也默默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透過溶解與生物幫浦機制、藍碳生態系如紅樹林與海草床,成為對抗氣候危機的重要力量,值得我們投入更多保育與行動。

作者|翌庭

編輯|配合

製圖|晨峰

raw-image

當我們仰望藍天、談論氣候變遷時,往往將目光投注在森林與再生能源,但你可曾想過,那片無垠的大海,其實也默默承擔了大量二氧化碳?海洋,被譽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吸塵器」,不只是因為它廣袤無邊,更因為它在碳循環中的獨特機制與潛藏的藍碳力量,正在成為對抗氣候危機的關鍵角色。

[當大海呼吸:溶解與生物泵的碳吸收機制]

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只留在空氣中,有約四分之一會被海洋吸收。這個過程,主要仰賴兩個自然機制:溶解幫浦(Solubility Pump)與生物幫浦(Biological Pump)。

raw-image

在表層海水與大氣的接觸中,氣體會進行物理溶解。尤其在高緯度、較冷的海水中,溶解效果更佳。這些溶解的二氧化碳會以碳酸鹽的形式暫時儲存在海洋中,但隨著水溫上升或海洋酸化,這些碳有可能被再次釋出。

而比起這樣「可逆」的儲碳方式,更有效率的是生物幫浦的作用。當浮游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後,成為海洋食物鏈的一部分,其死亡後的殘骸或排泄物會下沉,將碳封存在海底沉積物中,形成長期甚至數百年都不會再釋出的碳儲庫。這些微小生物的生老病死,構築出看不見卻極其關鍵的碳通道。

raw-image

[藍碳生態系:沿海的綠金寶庫]

除了深海,海岸線的「藍碳生態系」同樣不容忽視。紅樹林、海草床與鹽沼,是自然界中碳儲存效率最高的三大系統。

紅樹林生長於熱帶與亞熱帶潮間帶,強韌的根系能穩固土壤,減緩侵蝕,同時吸納並固定大量碳。根部與周圍沉積物中所儲存的有機碳,可維持數百年甚至更久。海草床則是生長在淺海區的水下草原,不僅為海洋生物提供庇護,也透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並將碳儲存在根系與周邊沉積物。鹽沼是一種鹹水濕地,雖面積不如前兩者,但因其泥土含氧量低,有利於碳的長期封存,碳儲效率驚人。

根據研究,這些藍碳系統的碳儲存效率甚至高出陸地森林數倍以上。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今天,保育並擴增這些藍碳系統,無疑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解方。

raw-image

[臺灣的藍碳地圖:潛力未盡的藍色國土]

作為海島型國家,臺灣具備豐富的藍碳潛能。根據海洋保育署調查,從西南沿岸的茄萣紅樹林、彰化與臺南的潮間帶鹽沼,到澎湖、金門與東部海岸線的海草床,都蘊含著成為碳匯的潛力。

臺灣目前已啟動數個藍碳相關計畫,包括:盤點國內藍碳生態系分布、建立監測指標、推動紅樹林復育與非破壞性研究等。未來若能系統性整合政策資源與公民參與,臺灣有機會將這些沿海濕地與淺海地區,打造成減碳與生物多樣性並重的「自然氣候解方」實驗場。

此外,地方社區與NGO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例如,在嘉義東石、臺南四草與屏東東港等地,已有居民自發參與紅樹林與鹽沼復育,展現出台灣在地藍碳行動的韌性與創新。

raw-image

[跨國合作與氣候正義的實踐]

藍碳,不只是一種自然資源,也是一種氣候正義的體現。全球許多藍碳生態系存在於開發中國家與小島嶼國家,但這些地區卻往往缺乏資源進行監測與保育,卻要承受最直接的氣候衝擊。

因此,國際間已展開藍碳合作計畫。例如,臺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與太平洋島國合作進行藍碳潛力調查,協助建立氣候調適能力;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也將藍碳納入碳市場與碳權計算架構之中,嘗試透過經濟誘因促使更多國家投入保育。

此國際合作,讓那些沒有大量排碳、卻承受全球暖化後果的國家,能在藍碳的基礎上,取得應有的資源與聲音。藍碳,也成了「誰該為地球負責」這道難題中的公益答案。

raw-image

碳中和藍圖裡,海洋不該是空白。

藍碳與海洋碳匯,提醒我們:對抗氣候危機,不只要抬頭望天,也要低頭看海。當我們願意投資復育紅樹林、守護海草床與鹽沼,不只是儲存了碳,更儲存了對未來的希望。而這份希望,不該只是留在研究報告裡,更該走進政策、走進教育,走進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選擇中。因為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逐漸酸化的海洋--《科學月刊》

以海為匯,以洋為衡 —— 海洋藍碳及方法學

海保署展開「藍碳」功能海洋生態系評估調查及復育行動 以期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農業經營海洋藍碳應用前景與展望:台灣契機

為什麼臺灣該關注「氣候正義」?──我在國際發展組織實習的深刻反思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三、六更新✨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課外活動 #學習歷程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 #藍碳 #海洋碳循環 #氣候正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79會員
314內容數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2025/07/23
臺中在地團隊「永吉搬家起重行」在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及社會創新實驗基地的輔導下,成功翻轉傳統搬家業。
Thumbnail
2025/07/23
臺中在地團隊「永吉搬家起重行」在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及社會創新實驗基地的輔導下,成功翻轉傳統搬家業。
Thumbnail
2025/07/21
你知道森林不只是地球的肺,更是重要的碳倉庫嗎?森林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儲存碳,成為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力量。但當森林遭破壞,碳也會反向釋放,加劇暖化。本篇帶你揭開森林碳匯的祕密,探索全球趨勢與台灣行動。
Thumbnail
2025/07/21
你知道森林不只是地球的肺,更是重要的碳倉庫嗎?森林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儲存碳,成為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力量。但當森林遭破壞,碳也會反向釋放,加劇暖化。本篇帶你揭開森林碳匯的祕密,探索全球趨勢與台灣行動。
Thumbnail
2025/07/16
2025年7月5日凌晨,日本並未如坊間預言那樣陷入災難,但這場由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所引發的集體焦慮,卻在社群媒體上掀起了罕見的情緒波瀾。
Thumbnail
2025/07/16
2025年7月5日凌晨,日本並未如坊間預言那樣陷入災難,但這場由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所引發的集體焦慮,卻在社群媒體上掀起了罕見的情緒波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們有淨灘過嗎? 跟著專家淨灘吧! 近期「淨灘」活動在台灣極為盛行,也有各大企業搶著認養海灘、舉辦淨灘活動,但是台灣這麼多人「淨灘」,為何海邊的垃圾還是源源不絕的呢?跟著專家淨灘吧!
Thumbnail
你們有淨灘過嗎? 跟著專家淨灘吧! 近期「淨灘」活動在台灣極為盛行,也有各大企業搶著認養海灘、舉辦淨灘活動,但是台灣這麼多人「淨灘」,為何海邊的垃圾還是源源不絕的呢?跟著專家淨灘吧!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