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看劇是一種緣分。
由於我個人覺得自己跟《陽光先生》之間的緣分很特別,因此我決定紀錄於此。
如高山般的門檻
如果想知道造成觀眾的負擔有哪些門檻,可以回顧我上一篇文章。我當時不看《陽光先生》的理由跟大部分人是相同的。
不斷產生的好奇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發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 愛因斯坦 (物理學家)
今年百想藝術大賞金泰梨獲得放送部門最佳女主角獎,她發表獲獎感言時,其中一段話道:「雖然那(演技)並非是正確的答案,但當時那個好像是我的浪漫。就把不足之處想成『浪漫』,大概是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的心吧。」
那時候看直播的我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我是不是聽錯了。為什麼會用浪漫形容自己的缺失呢?所謂的浪漫,不是指美好又夢幻的感性氣氛嗎?
為了確認完整的得獎感言,我輸入韓文關鍵字:金泰梨、浪漫,搜尋結果出現《陽光先生》男女主角渡船的影片,標題為:

縱使那時候我對李炳憲感到排斥,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點開影片。剛開始看,我依然感嘆這兩人談戀愛是多麼不合適。影片經過一分鐘後,我慢慢覺得,儘管李炳憲與金泰梨的視覺效果不好,不過兩人的聲音意外的般配,都是低沉穩重的嗓音。我喜歡聲音好聽的人,他們說話時剛好令人感到舒服,所以我逐漸原諒視覺上的問題。
於是,我繼續點擊其他片段,越看越覺得有意思。然而,一看到這部劇總共有24集,讓我猶豫不決。
改變想法的關鍵
可能是我看《陽光先生》片段看多了,在非常偶然的機緣下,我的Youtube突然出現李炳憲相關的娛樂新聞影片:
當被問到「有沒有因爲拒絕角色而後悔過」,他(李炳憲)提到了《寄生上流》、《原罪犯》、《分手的決心》等,並說「因爲已經安排了其他(拍攝)日程」,自己也大笑起來。

原來炳憲哥都有計劃啊...但是《原罪犯》的時候是《All In》,《寄生上流》的時候是《陽光先生》,《分手的決心》的時候是《魷魚遊戲》和《我們的藍調時光》..
即使沒有拍《原罪犯》,但是可以跟宋慧喬拍《All In》然後假戲真做,不虧。
即使沒有拍《分手的決心》,但是《魷魚遊戲》讓他現在獲得海外人氣,不虧。
然後我左思右想,推測他沒有拍《寄生上流》是最虧的。雖然《陽光先生》首播之後,每年韓國三一節和獨立節都有機會在tvN看到重播,如今成為國民歷史劇圭臬,他當時也橫掃眾多獎項,但是那個成就遠不如奧斯卡最佳影片。至少出演《寄生上流》不會像他在《陽光先生》被罵得要死,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付錢買電影票。
我一邊想,一邊暗自高興,感嘆老天是公平的。雖然很多人希望李炳憲能夠因為婚後醜聞付出更多的代價,然而我覺得這樣就夠了。讓他錯過出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最好的報復了。
抱著對金泰梨的好奇心,還有對李炳憲感到幸災樂禍的心情,點開《陽光先生》第一集。
這就是我與《陽光先生》緣分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