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板到纜車:576森林裡的遺跡與再生軌跡|576森植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576森植誌語錄
森林不只生長向上,也記憶向下。
從石板到纜車,每一道痕跡,都是通往土地深處的路。

七月初(07/02)到林榮一處被三代人呵護百年的林地場勘結束後,距離下一個行程還有些時間,於是來到附近的576森植所。這片地景熟悉而安靜,適合喘口氣,也適合思索。

此時旁邊溪谷的水土保持工程剛好收尾,原本封閉堤邊道路已開放,愛車終於能一路開抵護岸旁。車停在河床邊的土石混雜地面上,一旁是新建的護岸工法與雜亂堆積的枯竹與倒木,那些是重機具干擾後留下的痕跡,亦是土地短暫劇變的證明。溪谷曾在大雨後咆哮奔流,如今沉靜無聲,泥沙與斷木靜靜說著那些暴雨與機械曾交錯其間的故事。

raw-image

而這片裸露的土地,暫時赤裸著它破碎與受創的表皮,也正在靜候下一次的對話與介入。它不會立即被覆綠,更不適合以整齊快速的人工方式修補,這裡將嘗試一種「漸進式復育」的路線。透過觀察水流軌跡、土壤沉積模式與在地種源的自然遷徙節奏,未來將逐步導入適應性物種與微棲地調理——不是填補,而是陪伴;不是復原過去,而是引導新的生態記憶生長。

這是一條慢的路,但也許是更穩定的路。正如森林從不匆忙,它總是用自己的時間回應干擾,讓那些曾經受傷的地方長出新意義。

raw-image

森林深處,陽光穿透樹冠,灑在筆電的外殼上。屏幕中顯示的是另一片溪谷,遠山與河流的倒影彷彿延伸了576的視野,也讓這片林地的節奏慢了下來。這裡既是勞動現場,如今也變成我沈思的容器,今天改變一下,從鐮刀轉變為筆電。

打電腦累了,起來於林中散步,意外發現一塊石板。灰白色的表面經歲月洗禮,有兩個整齊卻粗糙的洞,像是被時間穿透的眼睛。它不像現代鑿孔機具留下的光滑痕跡,更像是古老技法或自然手筆下的產物。

raw-image

那一刻,腦中閃過許多假設:是早年伐木時的標記?是採礦纜車的痕跡?是部落記憶的遺留?還是自然的玩笑?石板無言,卻在提醒一件事——576不是單純的地景,它擁有自己的記憶與語言。

這樣的場域,不只是植樹造林的標地,更是與自然共存的思考體系。石板可能不會說話,但它與雜木林、飛鳥、被遺棄的構造物共同編織出屬於這片土地的敘事。每一段路徑、每一棵新種的相思與楠木,都是一次與這片歷史對話的重啟。

更令人深思的是,這片林地所處的位置,正是過往日據時代石棉與臺灣玉開採的重要節點之一。沿著山勢上緣,曾有一條穿越森林的纜車線,運載著礦石與記憶,而576與旁邊的溪谷恰好座落在這條運輸動脈的軌跡之中,576更是當年纜車底部站點的周邊。

raw-image

如今這條纜車吊索線路早已因為公路運輸的完善而不覆存在,僅存偶爾被發現的水泥基座與散落構件及纜繩,訴說當年殖民工業的滲入與離去。而今日在此種下的每一棵樹,也是在向那段歷史回應:將過去的掠奪場域轉化為未來的涵養空間,讓傷痕成為生命重新流動的通道。

復育不是單一行動,而是一段段對話的累積。我們清整、觀察、等待,偶爾也與過去不期而遇。就像今天,在雜草與枯枝之間,一塊石板默默講述著它未完的故事。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藏山問行 Zàngshān Wènxíng
2會員
63內容數
七歲前,森林是我的家,溪水呢喃、柴火溫暖,父母的辛勤刻印在山林間。之後我以人文博士及商學顧問的身份隨世奔波逐夢,直到內心召喚帶我回到山林。 於是選擇「半林半聿 forinker」的生活,以「藏山問行」為名,在森林裡復育生命,用筆點亮心燈。願點燃篝火,讓每個回望自然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2025/07/28
0615的一個林間時刻,一隻山羌悄然來訪576林地。牠的出現不只是自然的證明,更是一場關於棲地與共生的溫柔回應。這篇文章記錄了這位不速之客的造訪,也反映了森林復育的日常與價值。
Thumbnail
2025/07/28
0615的一個林間時刻,一隻山羌悄然來訪576林地。牠的出現不只是自然的證明,更是一場關於棲地與共生的溫柔回應。這篇文章記錄了這位不速之客的造訪,也反映了森林復育的日常與價值。
Thumbnail
2025/07/28
6月15日清晨,踏入576林地,朝陽穿越層層枝葉,將萬物輕輕喚醒。在這片被時間溫柔撫育的森林中,感受到的不只是光線的轉換,更是一場森林復育緩慢卻堅定的回應。
Thumbnail
2025/07/28
6月15日清晨,踏入576林地,朝陽穿越層層枝葉,將萬物輕輕喚醒。在這片被時間溫柔撫育的森林中,感受到的不只是光線的轉換,更是一場森林復育緩慢卻堅定的回應。
Thumbnail
2025/07/28
576林地的一片原為高大芒草覆蓋的空間,在逐步清整後,不只是等待樹苗成林的土地,也成為農林混作的實驗場。透過手作挖畦與香草種植,重新開啟了人與自然共作的可能性,也實踐了自然正向的復育哲學。
Thumbnail
2025/07/28
576林地的一片原為高大芒草覆蓋的空間,在逐步清整後,不只是等待樹苗成林的土地,也成為農林混作的實驗場。透過手作挖畦與香草種植,重新開啟了人與自然共作的可能性,也實踐了自然正向的復育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踏入花蓮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的是清新的自然氣息,彷彿置身於一片靜謐的綠洲。這裡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樹葉香,令人心曠神怡。遊樂區內有多個展館,展示早年林業生產的過程,以及自然界的奧秘。 首先,走進林業生產館,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各種早期使用的工具和機械設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現了過去伐木場
Thumbnail
踏入花蓮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的是清新的自然氣息,彷彿置身於一片靜謐的綠洲。這裡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樹葉香,令人心曠神怡。遊樂區內有多個展館,展示早年林業生產的過程,以及自然界的奧秘。 首先,走進林業生產館,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各種早期使用的工具和機械設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現了過去伐木場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經國梅園位於臺灣虎頭山,最近因為改造舊的石階為木棧道後成為賞景點之一。本文介紹了經國梅園的特色景點,以及攝影建議。
Thumbnail
經國梅園位於臺灣虎頭山,最近因為改造舊的石階為木棧道後成為賞景點之一。本文介紹了經國梅園的特色景點,以及攝影建議。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眾多,營造出大自然景象。這個畫面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有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 工具: Bing,Dall-E3,Copilot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眾多,營造出大自然景象。這個畫面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有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 工具: Bing,Dall-E3,Copilot
Thumbnail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用在一些影響民生的基礎建設,像是道路、鐵路、公園等,或是整片的森林綠意,為民眾保留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多虧了前人的高瞻遠矚,後人得以享受前人辛苦耕耘的成果,更有甚者,在既有的基礎上再行發揚光大,把這份成果得以世世代代的流傳下去。
Thumbnail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用在一些影響民生的基礎建設,像是道路、鐵路、公園等,或是整片的森林綠意,為民眾保留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多虧了前人的高瞻遠矚,後人得以享受前人辛苦耕耘的成果,更有甚者,在既有的基礎上再行發揚光大,把這份成果得以世世代代的流傳下去。
Thumbnail
苔痕上階綠原來這麼可愛!
Thumbnail
苔痕上階綠原來這麼可愛!
Thumbnail
2024/02/05 萬華-和平青草園 充滿車車的公園,差點通知小小車主們來移車,今天目標是好好修剪一顆古蹟旁的大樹,修剪的時候還會傳來遠處孩童們的嬉鬧聲,感覺溫馨。 下午風忽然變很大,在樹上特別晃,順利完成修剪後,站在地面仔細看覺得好滿足,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成果。
Thumbnail
2024/02/05 萬華-和平青草園 充滿車車的公園,差點通知小小車主們來移車,今天目標是好好修剪一顆古蹟旁的大樹,修剪的時候還會傳來遠處孩童們的嬉鬧聲,感覺溫馨。 下午風忽然變很大,在樹上特別晃,順利完成修剪後,站在地面仔細看覺得好滿足,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成果。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濃密的森林環繞著溪頭,樹木參天,遮蔽了陽光,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秘境。在樹間漫步,聆聽著鳥兒的歌唱,感受著樹葉的沙沙聲,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這裡的生態豐富多樣,各種植物與動物在這片自然的樂園中和諧共生,展現了大自然最美的模樣。 遊走在溪頭,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來到世外桃源。這裡不僅是追求自然
Thumbnail
濃密的森林環繞著溪頭,樹木參天,遮蔽了陽光,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秘境。在樹間漫步,聆聽著鳥兒的歌唱,感受著樹葉的沙沙聲,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這裡的生態豐富多樣,各種植物與動物在這片自然的樂園中和諧共生,展現了大自然最美的模樣。 遊走在溪頭,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來到世外桃源。這裡不僅是追求自然
Thumbnail
回想歷經一個多月時間整修替換新園區,內心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喔!細數全是緣份,原先在美濃綠色生態園區,栽植苗木為綠色通道,可休憩納涼與沐浴綠色芬多精園區,有畜牧雞鴨鵝群遊蕩戲水覓食整個園區。 後因在花東地區原民部落社區間,遊繞深山縱丘河谷坡地上,自會有野生掉落種莢與新奇驚豔果苗吸引,慢慢累積經驗成袋
Thumbnail
回想歷經一個多月時間整修替換新園區,內心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喔!細數全是緣份,原先在美濃綠色生態園區,栽植苗木為綠色通道,可休憩納涼與沐浴綠色芬多精園區,有畜牧雞鴨鵝群遊蕩戲水覓食整個園區。 後因在花東地區原民部落社區間,遊繞深山縱丘河谷坡地上,自會有野生掉落種莢與新奇驚豔果苗吸引,慢慢累積經驗成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