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聲的流動
城市的清晨總是寧靜致遠,像一張被時間洗過多次的老照片,泛著模糊卻沉重的灰白色。晨曦就是在這樣的早晨出生的。
沒有人記得她出生那天有什麼特別之處,幼時除了大人口中愛哭的回憶,似乎也沒有其他可以拿出來特意說嘴,雙親正巧遇到經濟起飛年代,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公司行號,對他們的年代而言,肯努力可說是機會滿滿,既聽不見任何裁員的風波,也沒有無薪假的強制執行,每天可說是為了生活打拼,顧不及剛出生的嬰兒,一邊肩起經濟的重擔,手持滿是訂單的電話,另一手拾起奶瓶餵著懷抱的嬰兒。
奇特的是,這嬰兒也異常的乖巧,可能是來報恩的,她從小異常乖巧,幾乎不吵不鬧。唯有面對陌生人時,會因懼怕而驚嚇大哭。久而久之,晨曦學會了閉嘴,也學會了藏起自己的不安。她不是那種特別討喜的女孩,也沒人教過她該怎麼讓人喜歡。哭的時候被嫌煩,不哭又被說「太懂事」,像有心機。
父親不多話,總是抽著煙陪客戶、忙著賺錢。晚上回到家,他打開電視,習慣性地評論社論、國際新聞。 偶爾發起怒來,像小鎮突如其來的強風,將飯桌上的碗筷與她的自尊一併捲走。 在這個家裡,沒人在意她內心的感受或喜好,一切都得按父母的規劃走。
她唯一清楚的,就是這個家不歡迎聲音,也不歡迎她的「存在感」。
學校裡,她成績中庸,交情淺薄。沒人欺負她,也沒人特別親近。她像棵校園角落的芒草,風吹就低頭,風停就彎著腰發呆,低調地穿梭於看不見的迷霧中
她從來沒想過要「選擇人生」。因為在她的世界裡,人生早被安排好了:她想出國念書,回音卻是弟弟未來也想去嗎?優先權先給予,始終對於這個話題打上句號,就這樣,她的人生像卡在濕泥裡,動彈不得。
一般人的公式如同以下的工作流程,似乎沒照著SOP走,人生好像就是失敗
念書 → 找工作 → 嫁人 → 生孩子 → 過日子。
她對愛情沒有浪漫想像,只知道「找個能扛家計的男人就好」,最好是穩定、有車有房選項倒是沒考慮、不打人。婚姻只是條路,是逃離原生家庭的出口。
二十五歲那年,她因為拍攝一檔廣告和一個業務認識不久。初期滿排斥他,可能也是原生家庭沒給予溫暖的環境,總是想逃離想找人說說話,越走越近,傻傻的她社經經驗不足,無法分辨眼前他好壞,原生家庭從來沒教導感情方面的知識,雙親僅將他們的公司視為全部,其他事似乎也無蝦顧及,這也包含了他們自己的健康,只是忙,常常在外奔波。內心的交流也相對減少,代溝出現了:
早上打卡上班、晚上煮飯、週末洗衣服。以為這就是孝順
「但她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嗎?」
那段日子裡,她彷彿聽見自己內心有什麼聲音微微顫動。不是哭喊,也不是怒吼,而是一種溫柔而固執的召喚。
它問她: 「你真的甘心一輩子如此嗎?」 她不敢回答,但那聲音沒有消失,反而在日復一日的沉默中愈加清晰。
她開始讀書,看心理學文章,在網路上匿名寫下自己的童年與覺醒的變化。越寫越多,越寫越深,她才發現:
自己從來沒真正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