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
長大以後,我們還在替童年補作業?
心裡那扇只開了一半的窗,
總讓光線進來一些,卻照不亮整個房間。
那是我們未完成的快樂。
出發去韓國前,
我決定:這趟旅行,不去樂園。
在臺灣,我們早已坐過無數旋轉木馬,
看過一場又一場煙火。
我希望這次,他收穫的,
不是另一聲尖叫,
而是一點與世界真正相遇的勇氣。
只是,姐姐搖頭:
「小孩就該瘋玩,才不會覺得童年虛度。」
她的語氣裡,有份我懂得的渴望。
我們小時候去樂園,
父母總在門口提醒:
「只能玩兩樣,該回家了。」
票價與時間,像一條看不見的繩索,
把快樂勒得緊緊的。
那樣的笑聲,
就像從窗縫溜進來的光,
照得亮,卻不夠暖。
——
於是,我們妥協。
我帶他去 KidZania 首爾。
他穿上消防員的制服,
舉著笨拙的小手臂,大聲喊:「我來救火!」
那聲音雖稚嫩,卻帶著一份專注的勇氣。
接著,他換上空中少爺的制服,
興奮地走進飛機模型,
一本正經地端著托盤模仿派餐。
當他踏下狹窄的樓梯時,
忍不住東張西望,
眼神裡藏著迫不及待的心思,
「媽媽,你有看見嗎?我是不是很帥?」
最後,他穿上海洋研究員的制服。
小小的身影,學著導師的動作,
細心觀察水裡的生物,
努力完成任務,換得象徵心血的報酬。
他第一次明白,
原來付出可以換來金錢,
而金錢,也能在場館裡消費。
我看見他眼裡的光,
也替童年的自己,補回一塊缺失。
——
後來,在樂天樂園,
不是旋轉木馬,
而是一艘電動太空船。
他緊握控制桿,
在湖面繞行,
眼神裡閃著「我能夠」的光。
在糖果屋,他聽我輕聲講童話;
在叢林裡,他學會在未知裡站穩;
在夢幻列車上,他靠著我,
卻緊緊盯著閃爍的世界,
彷彿把夢悄悄收藏。
——
原來,快樂從來不只一種模樣。
姐姐的快樂,
是讓孩子笑得放聲;
我的快樂,
是讓他在遊戲裡體驗勇氣。
而孩子,
會把這些不同的快樂,
拼湊成他未來的世界。
我們爭論的,其實不是去哪裡。
我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把愛遞給他。
——
也許你沒有孩子,
也許你早已忘了上一次去樂園是什麼時候。
但你一定記得,
那個沒去成的畢業旅行,
那句來不及說出口的勇敢,
或那個曾經想要卻不得不放下的夢。
我們都曾站在一扇只開了一半的窗前,
渴望更多的光。
而愛,
就是讓我們在不同年紀,
都還有機會,
替自己,也替所愛的人,
推開那扇窗。
如果你也想起了自己的那扇窗,
願你有勇氣,輕輕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