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被Facebook演算法先後推播了兩篇句型結構一模一樣的爆文,內容都是看起來很感性的小故事,並賺了大批網友的感動。但將兩篇貼文放在一起,只覺得非常可笑,很像什麼進階版的小學生照樣造句。
請益了行銷界的朋友,認為應該是廣告公司提供的模板。先前也曾經在Threads看到別人分享的類似案例:兩家餐廳不約而同貼出一樣的故事,都是關於客人接到電話後匆匆離去,上桌的餐點都還沒吃。店家體諒他們應該有急事,於是貼文溫情喊話,說這組客人再回來的話,可以免費招待。
想要流量、推廣個人品牌或商品服務什麼的都很正常,但是將捏造的內容偽裝成真實,個人是不太能接受。雖然經營者是付出金錢換到這些模板,比網路上充斥的那些盜文盜圖仔可能好那麼一點點,但在我看來本質上還是欺騙。再看那粉專上的其他文章,風格都很類似,還會註明感謝某某(都是用一個英文字母作為代號)告訴他這個故事。很顯然的這招確實有用,幫他換來大量不知情的粉絲。
於是又聯想到很多其他的。包括以前短暫待過出版社,當時公司幫一位頗具知名度的藝人兼旅遊作家出書,但內容卻不是他寫的,而是兩個編輯同事一起幫他掰的。
還有去年看的一本書《瘋人說》,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改編,但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因為整本書都很明顯是設計精巧的小說。
幾年前看到一波關於文學獎「獎棍」的討論。同樣一篇散文,只是改改部分內容或數字,竟橫掃各地方文學獎。另外還有人發現某個得獎者居然有幾十個不同職業的爸爸等等的。
如果是用「自創的模板」來投稿就罷了(順帶一提,當時也有人討論應該是寫作補習班教出來的),畢竟這只能說是他很懂評審喜歡什麼、很會善用「公式」來寫文章,只是文界應該普遍認為,散文尚真,虛構的內容就不應該投稿散文。
文學獎是一回事,而網路充斥的各種假東西又更加嚴重。早年就已經很多農場文、line群發的假消息,現在AI當道,真假又越來越難分辨。除了人更容易被騙之外,還有另一個連帶的負面影響:很多真正花心思創作的的文章、圖片、影片等等,也有可能被人質疑是假的。
這現象可能無解,隨著科技進步是越來越沒辦法避免,就更別提詐騙、網軍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暗自決定,之後要是在Threads看到有人戳破假東西,就盡量幫忙轉發。
不過也想強調,我沒有覺得使用AI不可以,我不認同的只是用AI來作欺騙的行為。例如:用AI來製作客觀的知識文可以,但用AI來編故事卻誤導閱聽者是真實事件就不可以;用AI生圖可以,但用AI製圖去參加原創比賽就不可以。
話說回來,我在開頭說模板文可笑,或許這些人反而覺得,那些靠自己能力踏踏實實經營社群、流量卻沒有什麼起色的人才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