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中貿易休戰與關稅政策調整
最新的美中斯德哥爾摩談判取得了進展,達成新一波的停火協議,將關稅時間線再次延後90天。這份協議已提交白宮,預計將由川普簽署,不會有太大問題。
- 關稅現況與影響: 雖然美中關稅戰延長,但目前中國的關稅水平仍高於其他國家。從實際關稅率來看,目前已持續滑落至10-15%左右。這使得東南亞國家、台灣、日本和韓國在競爭態勢上開始發酵優勢,因為其關稅率可能遠低於中國市場,或至少介於15-20%之間,對傳統產業帶來利多。
- 川普關稅政策的真實意圖: 表面上為削減美國貿易逆差,實質是針對全球貿易夥伴的談判策略再平衡,其核心訴求分三類:
- 發展中國家與出口導向經濟體(如越南、印尼): 嚴防成為中國商品轉運站以規避關稅;要求全面開放市場,允許美國商品、農產品、資本無障礙進入,打破過去不對稱貿易。
- 已開發市場與成熟經濟體(如日本、歐盟): 以「安全」為名,要求更多實質讓步,包括放寬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限制,擴大對美國的直接投資,並大幅增加國防支出,分擔美國長期安全成本。
- 中國: 不單為收稅,更重要的是「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遏止製造業的無限擴張和低價出口,防止內卷化導致全球產能過剩。」報告指出,產能過剩是導致經濟衰退的重要課題。川普的關稅戰並非單純封鎖,而是「以壓力手段迫使對手升級,讓美國重新贏得貿易條件的主導權。」
- 協議成果與影響: 川普政府的高關稅施壓政策,已成功讓多國在短時間內簽署協議讓步,甚至採取進一步的投資承諾,以避免更高懲罰性關稅。目前美國已與七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涵蓋超過60%的進口商品。儘管協議細節仍待商討,但至少可以確認關稅戰基本已來到尾聲。
- 貿易逆差縮小與GDP影響: 美國商品貿易逆差在過去兩個月大幅縮小,6月份縮減高達10.8%至860億美元,代表美國出口額開始拉升,消費品進口降至2020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市場預期關稅戰結束,減少囤貨,避免2022年庫存過剩重演。這將帶動美國第二季度GDP進一步鬆動,第三季度開始拐頭上彎,預估成長2.4%。
- 外資投資承諾的挑戰: 儘管多國承諾對美大規模投資(如歐盟數千億美元能源產品和國防支出,日本5000億、歐盟6000億、沙烏地阿拉伯1兆、卡達5000億),但美國本身能否提供足夠的土地建設廠房、大豆、原油等產品來滿足這些承諾,仍是一個極大問題。如果真的實業投入,「最後的關稅通膨就變投資通膨了,需求型通膨就開始有所發酵。」
川普政府在外交領域的介入,不只關稅戰,也直接介入了烏東衝突。
- 對俄羅斯下達最後通牒: 川普已正式向俄羅斯下達最後通牒,限期10天內立即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面臨制裁風險。然而,俄羅斯目前並未因此停止烏東的打擊。
- 烏俄戰況變化: 過去兩個月烏克蘭曾因美方軍援到期、歐盟混亂而孤立無援,俄軍趁勢推進領土。但目前雙方又重新進入白熱化區間,因為大量資金及軍火正從歐元區(如德國國防預算預估2029年達每年1620億歐元,近乎目前兩倍)投送至烏克蘭前線。
- 俄羅斯軍事儲備消耗: 根據金融時報調查,俄羅斯從主要軍事儲備區運作的數量顯著下滑,2022年高峰24.2萬噸,2024年降至15萬噸,今年預估僅11.9萬噸,幾乎回到2021年水平,顯示其戰備物資(如T72、T80戰車)消耗頗多。
- 新型戰爭模式與彈藥來源: 俄羅斯正集中於無人機作戰,出動數量和命中率均大幅提升。同時,烏克蘭基輔戰略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北韓已成為俄羅斯最主要的彈藥來源,2024年來自日本海地區的彈藥進口高達25萬噸,幾乎完全壓過來自中國或其他地區的供應,凸顯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對北韓傭兵和彈藥的依賴。未來川普是否會從美韓、美國與北韓的談話中嘗試封鎖俄羅斯彈藥援助,值得觀察。
三、 科技管制與半導體產業影響
儘管川普政府在某些領域放鬆了管制,但在科技特別是半導體方面,高階技術仍受嚴格控制。
- 半導體關稅挑戰: 預計8月1日將公佈半導體關稅課徵方式。台灣直接輸美半導體比重僅約4%,影響程度將取決於課徵方式。232條款調查普遍認為對成熟製程影響較大,但先進製程方面,台灣仍具全球競爭力,因為「沒 有 取 代 的 公 司 嘛 , 台 灣 的 競 爭 力 還 會 存 在。」預估半導體關稅可能落在20%左右,以誘使廠商到美國設廠。
- 科技管制持續: 川普對刺激產品適度放鬆管制,但更先進的技術仍非常緊縮。
- AI晶片轉運熱點: 東南亞(特別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已成為中國獲取美國禁運AI晶片的轉運熱點。中國公司會將晶片運到這些中轉國家,通過重新包裝、改名或假文件規避美國追蹤。例如,中國最大的B200晶片銷售商「時代之門」公司,今年2月成立,銷售量體高達數萬枚,甚至價格比美國市場高出1.5倍。這顯示輝達晶片仍以不同角度進入中國市場。
- 美國AI實驗室關閉: 亞馬遜本週宣布關閉上海AI實驗室,主要原因為將資源投入最具影響力的團隊。市場揣測這也反映了美方的意圖,即希望製造端甚至高階AI領域都能移回美國本土,避免中國有反超機會。
- 星際之門計劃進度緩慢: 儘管川普對星際之門計劃寄予厚望,但六個月來進度相對緩慢,投入金額尚未達到500億美元。
四、 市場情緒與投資策略
當前美國股市雖然標普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回落收低,顯示市場存在避險性賣壓。
- 多頭市場氛圍: 從英國富時指數、標普500到Euro Stoxx指數,4月中旬以來漲幅亮麗。情緒指標顯示貪婪指標快速上升,中小盤股也開始活躍,例如GoPro等無具體盈利但股價飆升的小型公司,以及ARK基金的顯著上漲,都彰顯市場投機氛圍快速提升。
- 全職股帶動大盤: 儘管大盤創新高,主要還是來自於幾隻全職股。收盤價高於自身50日移動平均線的成分股比例約佔70%,顯示整體漲勢從極端區間開始進入平緩區間,但並未突破過去高峰,仍屬標準多頭市場氛圍。
- 事件解讀與週期性: 「當行情在多頭的時候,所有消息都會被包裝成利多。反之在空頭市場當中,在正面的數據也可能會被解讀成災難的開端。」川普的關稅戰就是典型例子,從最初引發全球股市哀嚎,到幾個月後美國意外獲得數千億美元外資投資承諾,利空瞬間變成美國本土的利多。報告強調「市場的劇本往往就是不按場理出牌」、「尊週期才是最為重要的。」
- 投資建議: 在當前位階,用政策解讀股市波動有難度,更重要的是回歸本質、回歸週期。根據景氣框架調整持倉部位是最重要的。
總結而言,目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局勢充滿變數,川普的政策雖然帶來不確定性,但目前來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其政策的深層影響以及全球產能過剩、地緣衝突的演變,仍是未來需要密切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