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國際關稅協議與全球貿易新格局
本次節目重點關注美歐達成關稅協議,以及其對全球貿易體系和地緣政治的影響。
- 美歐關稅協議達成:川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蘇格蘭進行談判,確定關稅稅率將訂在15%,涵蓋藥品、晶片和汽車。
- 歐盟承諾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和數千億美元的美國軍備。
- 歐盟將對美國汽車、藥品、橡膠、塑膠、機械實施零關稅,並額外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
- 引用原文: 「美國和歐洲最新所達成的關稅協議…確 定當前關稅稅率會打在15% 包括藥品晶片和汽車…歐盟目前已經承諾會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同時間對美國會開放零關稅 對於美國汽車藥品橡膠塑膠 機械也不收關稅哦 甚至會額外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
- 協議對美國而言是「極大的利益」,即使15%的關稅率相比30%有所下調,仍顯示川普在談判中獲得巨大利益。
- 關稅協議趨勢與「保護費」模式:主要發達經濟體似乎都將被徵收15%的關稅,外加一大筆「保護費」。
- 「保護費」的金額取決於該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幅度。
- 英國率先接受10%關稅,德國等國家則急於和解。
- 引用原文: 「主要發達經濟體都是課徵15%的關稅 外加一大堆的保護費…這個一大堆的保護費取決於本國對於美國的貿易順差幅度有多大。」
- 全球新貿易體系:「現在全世界的新貿易體系格局就是賣到美國的產品要繳稅 美國賣到世界各國的不用繳任何關稅。」
- 這鼓勵各國企業在美國設廠生產,以享受零關稅出口到世界各地,權衡人事、土地成本與關稅壓力。
- 台灣關稅與貿易順差:預計台灣的關稅稅率可能在15%到20%之間,因為發達經濟體為15%,開發中市場為20%。
- 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台灣對美出口高達789億美元,增幅51%,接近超越中國成為台灣最大客戶。
- 引用原文: 「台灣對美國的出口是高達789億 征服是51% 快要超越中國市場 也就代表著美國即將成為台灣的最大客戶哦。」
- 台灣關稅協議的公布預計最遲在8月1日。
- 美中貿易:美中雙方預估將延長貿易休兵協議90天,期間不增加新的關稅。
- 引用原文: 「美中雙方預估即將要延長當前的貿易休兵協議再延天 這兩國在90天以內不會增加新的關稅。」
二、 川普的政治利益與美國國內經濟
川普的經濟政策,特別是關稅戰,使其民調大幅提升,並考慮向民眾發放退稅。
- 川普民調飆升:根據《華爾街日報》民調,川普當前的經濟政策支持率創下該項調查有史以來的新高。
- 認為美國經濟狀況良好的選民比例在7月份飆升至47%,比4月份大幅上升11%。
- 引用原文: 「目前看起華爾街日報民調針對川普當前的經濟政策幾乎已經創下了不是本倫期以來的最高 也不是利任總統任期以來的最高 而是這項數編以來的最高。」
- 關稅收入與普發現金計畫:貿易政策帶來龐大關稅營收,財政部已累積超過1000億美元關稅收入,預估年底將達3000億美元。
- 白宮正考慮發放退稅支票給美國民眾,每人約900美元(約2.7萬台幣)。
- 引用原文: 「川普最新計畫是準備要還稅漁民 由於這次貿易政策帶來了龐大的關稅營收 白宮正在考慮啊 要發放退稅的支票給美國民眾。」
- 過去疫情期間美國曾發放三輪退稅支票,但因供應鏈問題導致通膨,因此現任財政部可能會建議優先償債。
- 關稅作為行政手段:關稅不只是解決貿易逆差的手段,也成為美國打開各國門戶、施壓行政的工具,例如解決泰國和柬埔寨邊境衝突。
- 引用原文: 「關稅它也可以作為任何一種行政手段的壓力 舉例來說 前兩天我們看到泰國和柬埔寨一次爆發的邊境衝突哦 雙方大出手機 結果川普呢馬上就打電話 叫盧比歐告訴這兩國 如果兩國在打 那就全部克的懲罰性關稅 結果呢瞬間合談。」
- 民眾對川普負面評價:儘管經濟政策受肯定,但司法部處理艾普斯坦案件的表現和馬斯克事件對川普的支持度造成負面影響。
- 共和黨與民主黨好感度:共和黨好感度自2016年後緩步上升,而民主黨則一路下滑。
- 多數選民認為共和黨在關鍵政策上(特別是非法移民問題)比民主黨更勝任。
- 引用原文: 「共和黨哦從16年以後就在緩步的走身 但是藍線的民主黨則是一路的向下 整體而言 在黨這一次並沒有因為川普的關稅戰而獲得更多的分數 反而就一路的向下。」
- 民主黨內部存在分裂問題,例如拜登的兒子公開批評黨內建制派,引發黨內溫和派不滿,但也獲得年輕世代共鳴。
三、 全球股市表現與市場情緒
全球股市普遍上漲,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情緒極度樂觀,但存在乖離過高的風險。- 美國股市創歷史新高:標普和那斯達克指數再創歷史新高,道瓊指數和費城半導體指數也面臨歷史新高關卡。
- 引用原文: 「美股標普牌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納斯達克指數也不落人後 也是創下收盤歷史新記錄。」
- 市場情緒極度樂觀,呈現「萬里無雲」的狀態,沒有明顯賣壓。
- 非美股市表現亮眼:日本股市在與美國敲定協議後創歷史新高。
- 韓國股市表現亮眼,成為全球股市領頭羊,吸引大批外資回流。7月份已流入30億美元外資,超過前兩個月總和。
- 引用原文: 「日股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價…韓國股市最近幾乎已經成為了全球股票市場的領頭羊。」
- 今年全球80%的股市上漲,其中波蘭(62%)、希臘(62%)、奧地利(49%)、西班牙(47%)、韓國(44%)漲幅居前。
- 台股今年上漲14%,其中10%由台幣升值帶動。
- 市場情緒與風險:整體市場情緒極度樂觀,VIX恐慌指數持續走低,回到4月份以前的水準。
- 儘管樂觀,但也存在乖離拉高,需保持謹慎。
- 引用原文: 「現市場情緒你說樂不樂觀 那很明顯 我覺得從各項指標都已經陸續看得出來。」
- 節目強調人性在市場中的作用:「沒有人喜歡不確定性 但人性是不會改變的」。
四、 台灣地緣政治與民主發展
台灣地緣政治局勢雖然緊張,但在全球和平指數和民主指數中表現良好,社會穩定性高。
- 立委罷免案影響:罷免案失敗被彭博社解讀為不利於賴總統領導的民進黨,可能導致政府在預算、國防、大法官提名等政策推動上動能減弱,並加劇朝野衝突。
- 引用原文: 「這一次大免失敗賴總統領導的民主進部黨失去了奪回立法院控制權的機會 可能會導致接下來在預防預算國防大法官提名等政策上的推動 動能開始有所減落 也暗示著朝野的衝突可能會因此而加具影響到接下來關稅談判的進程。」
- 美聯社認為此結果可能導致賴政府在2028年前面臨更顯著的立院阻礙。
- 路透社認為雖有衝突,但不會改變美中體系下台灣的地位,「台灣的未來地位 看起來是由美國來決定」。
- 台灣社會穩定與民主成熟:儘管兩岸局勢緊張,台灣在「全球和平指數」中名列前茅,在亞太地區排名靠前,領先韓國、印尼、泰國等國。
- 引用原文: 「在整個亞太地區是排名第算是表現和平良好的地區哦 在亞洲是領先南韓 比印尼比泰國 比柬埔寨 比菲律賓都還要來得好。」
- 台灣民主制度發展成熟,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台灣民主指數」為8.78分,全球排名第12,亞洲第一,超越日本和韓國。
- 引用原文: 「台灣是8.78分 在全球排名第12 這是亞洲第一名哦 超過日本的第16名和南韓的24名。」
- 台灣文官體制逐步走向成熟,公務員服務態度進步,清廉指數在2024年全球排名第25名,高於美國。
五、 人性與市場的哲學思考
節目將市場波動與人性本質聯繫起來,強調尊重市場情緒的重要性。
- 市場與人性:市場波動反映人性中的樂觀與悲觀。
- 「關稅可以讓你嚇到 關稅的彈成又讓你很開心 關稅讓你很樂觀 誒 關稅收入進來了又讓你現在關稅本來很悲觀嘛 關稅收入進來你又變成很樂觀哦。」
- 人性不變,厭惡損失、喜歡確定性,但追求穩定和保守在長期來看需付出代價。
- 股市被比喻為「財富轉移的遊戲」,總有贏家和輸家。
- 少林寺方丈事件:節目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涉嫌貪污、與多名女性有染並有私生子等事件為例,指出「人性是無法改變的」。
- 引用原文: 「這一次我們看到在中國的少林市住持方丈最近呢被帶走查…涉嫌挪用之金 侵占為反佛界 與多名女性有不正當的關係 並且有私生子 目前看起來有情人七位 子女21位。」
- 此例旨在說明,即使身處修身養性的環境,人也難以完全抑制本性,呼應市場中人性的起伏。
總結:
本次節目深度剖析了當前全球財經與政治情勢,指出美歐關稅協議的達成標誌著全球貿易新格局的形成,其中美國透過關稅實現了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同時也顯著提升了川普的民調。儘管全球股市一片欣欣向榮,但高漲的樂觀情緒與乖離也提示了潛在風險。在討論台灣地緣政治時,節目強調台灣在民主和穩定方面的亮眼表現。最後,節目以哲學性的思考,將市場波動與深層的人性本質相連結,提醒投資者在極度樂觀的市場中保持清醒和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