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聯儲不急於降息,市場須重估預期
2025 年 7 月 30 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於 4.25% – 4.50%。兩位委員 —— 克里斯托弗·沃勒與米歇爾·鮑曼——投票反對主決議,主張降息。主席鮑威爾強調,盡管美國第二季 GDP 成長達 3.0%,但核心通膨壓力仍在,勞動市場雖強但未出現過熱跡象,政策仍屬「適度緊縮」。Fed 並未釋出任何在 9 月會議降息的偏好訊號。美國總統川普則公開施壓要求降息,市場利率預期也因此下修,9 月降息機率由先前約 65% 降至 約 48%。此決議使美元與長債殖利率同步上升,投資人重新評估成長型股與資產配置中高資金成本的影響。
重點關注:利率策略不確定對股市估值影響、企業資本成本上升、通膨數據對降息節奏的導向作用。
投資筆記央行升息降溫後的安靜,往往是一場更細膩的經濟測試。這一次聯準會的決議,就像一位在舞台中央靜止的舞者,不再帶領節奏,而是冷靜觀望。當市場原本期待“9 月救援”,但卻只接收到一句:「我們還在觀察」,那時投資者的信仰開始動搖。
利率停留在 4.25%至4.50%,代表資金成本不會短期下滑。對依靠便宜資金估值的企業來說,這就是現實的冰冷考驗:若盈餘不能抵消利息壓力,股價自然難以支撐。而這反而轉而彰顯真正防禦型企業的價值——那些靠實際現金流而非未來承諾撐起估值的公司,將成為市場容錯率最高的命中目標。
政策聲明中的措辭值得玩味:「經濟活動放緩」與「通膨仍高」。這種模糊語境既維持政策彈性,也提醒市場不要過度期待。不像過往宣布降息即是一場情緒釋放,這一次僅是一種「慎行式穩定」。
就像一杯喝起來淡淡無味的茶,表面平靜,但回甘悠長。企業是否能在此環境下持續產出穩定自由現金流、保持毛利率不被侵蝕,將最終決定其投資價值。只有那些能在高融資成本下仍持續獲利、能做到定價轉嫁與具備品牌護城河的公司,才值得資產長期配置。
二、川普宣布多國新關稅措施
美國總統宣布從 8 月 1 日起對未達貿易協議的國家徵收新一波關稅,包括對印度徵收高達 25% 的進口稅,並對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徵收約 15%。此舉引發印度股市重挫、亞洲市場波動,也引起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升溫。
投資筆記
當川普再度舉起「關稅大旗」,市場的反應就像喝下過期的美式咖啡——一開始是提神,接著是心悸,然後才發現,這不是政策,是心理測驗。
這次他挑了幾位老朋友開刀:印度、日本、韓國、加拿大,幾乎像是在玩一場全球貿易版的「你畫我猜」,只是畫的是關稅,他猜的是選票。宣布對印度加徵25%關稅那一刻,印度股市的表情就像被求婚卻收到罰單——既驚又怒。而被波及的韓國、日本與加拿大,也只能在 G7 聯誼群組裡默默按下「已讀不回」。
這招策略看似政治老套,實則技術新穎:透過關稅這種政策老梗,操控全球供應鏈如同一場「非同步交響樂」。每個音符都是關稅稅率,每個樂章都配合選舉節奏——全場由美國民粹主義打拍子,企業與盟國只好苦練即興應變的和聲技巧。
然而對投資人而言,這種劇本不是第一次演。每逢川普式「經濟嚇阻法」,市場總會經歷三階段情緒:
驚恐期:指數下跌、匯市波動、VIX抬頭。
反射期:避險資金湧向美債與科技股。
適應期:供應鏈重組股、地緣外包概念股乘勢而起。
這是一場預測誰會先哭的遊戲。當政策不再追求長期均衡,而是追求即時轟動,投資者最重要的不是判斷是非,而是推算情緒轉折的速度。
所以,當川普說他對印度加稅,不要只看印度崩不崩盤,要看誰從「去印度化」中獲利;當他說對盟國不客氣,不要問誰傷最重,要問誰早就買好了墨西哥與東南亞的土地。
三、銅價大跌近 19%,亞洲股市同步走弱
美國宣布對銅管與銅線徵收 50% 關稅,引發 CME 銅期貨暴跌約 19%,Comex 溢價迅速縮水至僅約每噸 157 美元。亞洲股市受此拖累出現大幅調整,其中中國與香港市場跌幅居前。此為全球景氣可能減速的信號之一。
重點關注:銅價暴跌是否反映產需根本下滑、企業利潤壓縮空間、全球大宗商品和製造業組織動能的轉變。
投資筆記
這波銅價下跌,背後有幾個推手在搗亂。首先,中國這位金屬胃口最大的玩家,最近有點消化不良。7月的PMI數據像連續吃了壞肚子藥,一直萎縮;地方債務堆得像小山,房地產新開工項目直接對半砍,銅的需求自然跟著縮水。少了這位大胃王,市場頓時冷清不少。
再來,美元這傢伙最近練了肌肉,站得特別挺。當美元兇猛起來,大宗商品的價格就得低頭,因為用美元計價的成本變貴了,買家得掂量掂量錢包。加上美聯儲對降息這事兒擺出一副「再等等看」的態度,市場壓力更大。
還有,電動車和綠能這對未來之星,現在的表現有點像還沒練好的新手。雖然大家對它們的長期潛力眼睛發亮,但眼下電動車銷量和充電站建設進度都慢吞吞,沒能如預期點燃銅的需求。
對那些眼光放長遠的投資人來說,銅價這波下跌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像超市大減價,值得好好逛一逛。價值投資的邏輯很簡單:別只看眼前的價格,要看企業能不能在低谷時穩穩賺錢、資產質量硬不硬、負債高不高、管理成本控得好不好,還有未來能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變成高回報。
那麼,有哪些標的值得瞄一眼呢?
- Freeport-McMoRan (FCX):這是大名鼎鼎的銅礦巨頭,成本控制像教科書一樣漂亮,印尼和南美的礦產資產更是未來的金雞母。
- Southern Copper (SCCO):連巴菲特都點過讚,說它效率高、家族經營穩如泰山,堪稱銅礦界的優等生。
- Global X Copper Miners ETF (COPX):這檔ETF把全球多家銅礦公司打包,讓你不用擔心單一國家的風險,省心又省力。
- Caterpillar (CAT):別忘了那些搞建設的設備商,銅價跌的時候,它們的資產重新布局可是個好機會。
投資銅,不是因為它現在跌得鼻青臉腫,而是因為未來的世界離不開它。想一想,新能源轉型得靠電線和輸電網吧?這些東西的核心就是銅。鋁雖然便宜,但導電效率和可靠性差了一截,壓根沒法跟銅搶飯碗。未來十年,銅的需求只會多不會少。
所以,如果看到COPX ETF跌到30美元以下,或者FCX滑到38–40美元的價位,別慌,這可能是個帶「安全邊際」的進場點。別誤會,這不是賭一把反彈,而是跟著經濟週期一起跳舞,穩穩地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