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一開頭就很有趣,讓讀者被吸進作者敘述的往事裡,不禁疑惑怎麼可能像序言那樣找了好幾個出版社都沒人要出版呢? 不過後面真的很多結合非洲本土信仰的玄幻事件,不知道這會不會是考量因素之一呢(笑) 推薦一看!
內容簡介
「我已經等了你十六年。」
——來自古老非洲的玄妙心靈之旅
瑞博醫師,是非洲馬拉威當地人稱呼的「多可塔拉」(醫生)。
他跟著美國和平工作團來到馬拉威擔任獸醫志工,而救助動物、閒暇之餘來幾次異國小冒險,原本是他想像中美好的工作藍圖。但在經歷診所乏人問津、只能跟當地人喝酒搏感情的數週空轉期後,終於苦苦等到第一位病患上門——來頭還十分不尋常,竟然是位巫醫!
「我已經等了你十六年。」
「十六年前,當你決定要來的時候,我見到你了。」
九歲時立下的志願,他在獸醫院的最後一年決定履行,因而報名參加國際志工團,踏上了遠離家鄉超過一萬公里的非洲土地——難道這一切,這個巫醫都看到了?!
不過他能反駁什麼?畢竟這裡可是神奇非洲大陸啊!
巫醫的這番話彷彿是某種開關,接下来在非洲行醫的日子裡,他遭遇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人事物:被牛踢、被土狼追、為了閃避豬而摔車是家常便飯,偶爾感染一下瘧疾當鍛鍊;指導酒吧女郎下西洋棋,被誆去幫「人」接生,跟手拿刀具的不法肉販對抗;跟巫醫探討人生、幫忙驅魔,在炮火隆隆的邊界醫治動物……
七百多個日子以來,他步步改變心境,用心去了解當地文化與民眾的生活,從一個年輕的菜鳥獸醫,成為受人尊敬的「白人瘋子」。而馬拉威這塊土地上的發生的種種,更讓他的心靈震盪,翻轉了看待生命的角度,以及探尋到內心不曾發現的自我。
一位菜鳥獸醫遠赴非洲的志工日常,
在疾病與砲火橫行的異域中,藉由幽默詼諧的筆觸描繪出了奇妙不凡的人間風景。
關於馬拉威
馬拉威是位於非洲東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東鄰馬拉威湖,與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和尚比亞接壤。馬拉威地形多山,氣候溫和,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有玉米、茶葉與煙草。馬拉威人口約兩千萬,族群多樣,官方語言為英語,齊切瓦語也廣泛使用。雖然經濟不發達,但馬拉威以人民友善、風景秀麗聞名,有「非洲溫柔之心」的美稱。
馬拉威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許多民眾依靠 subsistence farming(自給農業)維生,失業率與文盲率偏高。
在疾病方面,馬拉威主要面臨愛滋病問題,成年感染率仍偏高,對家庭與勞動力影響深遠。此外,瘧疾是當地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之一,特別是在雨季流行。營養不良也廣泛存在,尤其在兒童中導致發育遲緩和高死亡率。結核病、肺炎與腸道傳染病(如霍亂)亦時有爆發。這些健康問題與貧窮、教育不足及醫療資源匱乏密切相關。
第一個診療案例
首先,他真的很認真做他的獸醫本業。在各種資源都極度缺乏的遙遠非洲國度馬拉威,一開始他連所用的藥劑都是過期的。 他和以前跟隨和平志工團的其他獸醫不同,他很認真地去學習當地的語言與文化,常常去酒吧打混跟居民打好關係,才漸漸獲得信賴。
在他還未被廣為接受之前,第一個案例就讓他震撼(我也看得起了雞皮疙瘩),那次是當地有名的老巫醫帶著他的五隻兩個月大的小狗來尋求幫助,一看到作者,巫醫姆津巴溫柔地笑著說:
「我已經等了你十六年。」他的眉頭高揚。
「十六年?」
「十六年前,當你決定要來的時候,我見到你了。當時你還只是個年輕小夥子,跟其他孩子一起上學。你的村子非常寒冷,寸草不生,白雪覆蓋大地。現在你來了,歡迎你。」
而後作者跟擔任他助手的當地居民說,他的確是在十六年前的冬天,當和平志工團到學校演講時,被感動的他默默在心中發誓有天他一定要到非洲去幫助他人、不管用什麼形式。這個與巫醫初次打交道的經歷就帶給這個白人深刻的體驗。
最後五隻小狗他就回了兩隻,治好後幾天巫醫姆津巴就出現,並且預言這兩隻小狗會感謝他的恩情,以後會幫助他很多次,而這預言也在往後的日子裡實現了。
與居民的交流
前面說到作者很認真學習且尊重當地文化,因此也被廣為接受,這在當地算是很難得的現象,因為他們之間不管是文化還是膚色都是天差地遠。 例如他在酒吧裡也認識了很多不得不下海的女人們,偷偷將配給的性病或是瘧疾的藥物分給她們。 尊敬每一個身而為人的個體應該是他讓大家包容接受的最大原因。 在停留的期間,作者在男尊女卑的當地,教會了其中一個妓女西洋棋,讓她打敗了一位認為女人就是愚蠢不會動腦的當地沙文主義者。
作者第一次在被當地居民熱情款待時,開心幾乎吃完被提供的食物,後來他發現該家庭的太太與小孩在夜晚竟分著他吃剩的殘餘食物,讓他羞愧與難過地差點反胃。 後來他都遵循著當地人提供的建議,身為客人被提供食物還是要吃、且不要吃過少到污辱主人、但同時也留足夠食物給主人家。 同時他一直很尊敬巫醫的傳統與禁忌,到最後還被邀請到當地青年的成年禮,這對外國人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殊榮,雖然說突然就要跑上來回單趟超過馬拉松距離的儀式實在很硬,但想到備受信賴的感動他也只好去做了(笑)。
在停留期間作者也不是沒有遇到危險或是他覺得能力不及的事情,例如說到了不歡迎他人的村子、或是不小心跑進了交戰中的鄰國區域、或是在大豪雨中在荒林中迷路遇到野獸......,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巫醫家突破當地文化生產時不能有男人在場的禁忌(連老公都不行),求作者幫忙拯救難產中的女兒吧,身為獸醫不是人醫的他真的是硬著頭皮上場,幸好是個歡樂的結局。
各種神秘力量
裡面有巫醫、有巫師(?不知道怎麼稱呼)、也有現代醫療的醫生,裡面很多小故事真的是讓人服膺於非洲的神秘力量。
例如有天早上他開心地與當地助手分享他早上看到貓頭鷹,助手一聽臉色就變了,問他說貓頭鷹有看你嗎? 作者開心回說有啊我們四目相對看了很久,助手一聽臉色更加難看,迴避著作者眼神,作者當然覺得奇怪,後來助手禁不起逼問,就解釋當地息俗看到貓頭鷹就代表有親近的人過世,安慰道但你是白人應該不準啦~。 結果沒想到,過陣子他接到美國家人來信,他的奶奶過世了,而過世的日期就真的是看到貓頭鷹的那天! 看到這邊我雞皮疙瘩都起來啦~。
充滿智慧與愛的巫醫
巫醫姆津巴在作者非洲的幾年裡,就像是一個溫柔的父親,守護與教導作者當地文化;又像伴隨他探索內心的一位心靈導師。 他說的話很多我也很喜歡,摘錄部分:
「斧頭會遭人遺忘,卻在樹上留下永遠的痕跡。」
「任何人都能學習到身外之事,但只有少數人能了解自己。要做到這點,必須審視內心,而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因為害怕面對真相。」
一次作者與巫醫姆津巴談話後,感悟到:
自尊是愛的敵人,是痛苦與掙扎的來源。自尊是內在的敵人,蒙蔽一個人的雙眼,看不見也察覺不到真實自我。自尊利用傲慢遮蔽了一個人神聖天性,透過謊言讓他或她相信這就是自己,藉此監禁所有人,如果不這麼做,自尊就會失去掌控,不復存在。
「天天看著人們終其一生追求快樂卻一無所獲,只覺可悲。真正的快樂其實就在這裡。」他敲敲胸口,那是心臟所在位置。
他擔憂西方消費主義使我們盲目追求物慾,卻忽視內在真正的需求。無止盡的索求、不停地比較誰擁有更多,帶來的只有不滿、嫉妒和不幸。
巫醫姆津巴預言都很神準,因此有次贊助人們到了馬拉威,其中幾位婦人央求作者帶他們去見姆津巴,原本不相信的人也感動哭著離去,只有一位當時姆津巴說他太累了再繼續下去預言是不準的、婉拒了談話:
「多可塔拉,還記得你帶來的那幾位azungu(白人)女性嗎?」
「當然,來拜訪你可是她們整趟旅程的高潮呢。」
他淺淺一笑,神情轉為哀傷。
「替我最後沒能為她解讀的那位禱告吧。骨頭預言了兩次,很快地,這裡就會流血。」
他指著自己的頭。「她將走得很快,不會有任何痛苦。替她禱告吧,我現在要進屋去禱告了。」他從椅子上起身,走了進去。
三個星期後,喬安順道造訪我,捎來了壞消息。她收到艾蜜姑姑的信,信上說派特因為嚴重中風過世了。骨頭的兩次預言成真。
後半段玄幻的事情隨著他跟馬拉威當地居民交情變深而增多,有的好像太奇幻了難以想像,但整本書充滿人與人的關懷與真情,真的是讓人很感動、不時會又因作者幽默文筆笑出來,很推薦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