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專輯-7〈Zombie〉- The Cranberries(199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反戰專輯-7〈Zombie〉- The Cranberries(1994) 

2025-08-04

愛爾蘭傳奇另類搖滾樂團 The Cranberries(小紅莓合唱團) 的簡介:

🎤 樂團概覽:The Cranberries

  • 成立時間:1989 年(原名 The Cranberry Saw Us)
  • 國籍:愛爾蘭利默里克(Limerick)
  • 風格: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夢幻流行(Dream Pop)、民謠搖滾(Folk Rock)
  • 活躍時期:1989–2003,2009–2019
  • 核心成員
    • 🎙️Dolores O’Riordan(主唱、鍵盤、吉他)
    • 🎸 Noel Hogan(吉他)
    • 🎸 Mike Hogan(貝斯)
    • 🥁 Fergal Lawler(鼓手)

🌟 音樂特色

  • 主唱 Dolores 的 愛爾蘭腔調、顫音與獨特唱腔 是最大特色,情緒張力強烈。
  • 編曲風格融合民謠旋律與搖滾能量,時而空靈夢幻、時而激昂尖銳。
  • 歌詞常涉及愛情、家庭、失落、成長,也有少數政治與社會議題(如〈Zombie〉)。

📀 重要作品與代表歌曲

raw-image

🕊️ Dolores O’Riordan 的辭世

  • 2018 年 1 月 15 日,Dolores 在倫敦因意外溺水逝世,年僅 46 歲。
  • 她的離世讓全球樂迷震驚,許多藝人(如 U2)發文悼念。
  • 樂團於 2019 年推出最後一張紀念專輯《In the End》後,宣布永久解散。

🎶 經典必聽曲目推薦

  • 〈Linger〉(1993):情感纏綿的抒情代表作
  • 〈Dreams〉(1993):青春洋溢的夢幻旋律
  • 〈Ode to My Family〉(1994):溫柔懷舊的家庭主題
  • 〈Zombie〉(1994):搖滾控訴經典
  • 〈Salvation〉(1996):對毒品問題的怒吼

🌍 全球影響與地位

  • The Cranberries 是 1990 年代最成功的愛爾蘭樂團之一,與 U2 齊名。
  • 全球專輯銷量超過 5000 萬張,橫掃歐美各大音樂榜。
  • 他們的歌曲常被用於影視作品、社會活動中,具有時代共鳴與情感重量。

〈Zombie〉歌曲背景

  • 由主唱 Dolores O’Riordan 創作,收錄於專輯 《No Need to Argue》
  • 靈感來自 1993 年英國沃靈頓(Warrington)爆炸案,兩名孩童喪生,引發她對北愛爾蘭衝突中暴力循環的憤怒與悲傷。
  • 這是一首抗暴力、反恐怖行動的抗議歌,聚焦無辜者受害與歷史仇恨的延續,而非站在某一方政治立場上。

主題與歌詞

  • 核心訊息:譴責以無辜生命為代價的政治暴力,質問「仇恨何時才停止」。
  • 關鍵意象:
    • In your head」反覆問句,直指集體心中根深柢固的仇恨與偏見。
    • since 1916」暗指愛爾蘭歷史(如 1916 年復活節起義)延續至今的暴力與對立。
  • 口白與吶喊的交替,使控訴更直接,帶出「這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家人」的疏離與無力。

音樂風格與編曲

  • 與早期夢幻、抒情的「愛爾蘭民謠風」不同,〈Zombie〉轉向更厚重的另類搖滾
    • 強烈吉他與簡潔反覆的和弦進行,形成壓迫感。
    • 中慢速節奏搭配鼓組的重擊,烘托控訴的重量。
    • O’Riordan 具有辨識度的愛爾蘭腔、顫音與喊腔,在副歌爆發,讓情緒直線上升。

影響與地位

  • 199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抗議歌曲之一,讓 The Cranberries 從柔美英倫風跨至更具力度的社會議題搖滾
  • 即使在北愛衝突逐步降溫後,歌曲仍常被用於反思戰爭與恐怖攻擊的公共場合。
  • 多次被後輩翻唱(如 2018 年美國樂團 Bad Wolves),證明其主題與旋律的長壽性。

推薦聆聽重點

  1. 前奏與第一段主歌:吉他鋪底,主唱壓抑的口氣像在蓄勢。
  2. 副歌「In your head」:旋律躍升、音量爆開,是情緒與意義的核心。
  3. 橋段(Break):鼓與吉他形成「空—滿—空」的張力,像在模擬爆炸後的寂靜與回響。
  4. 最後一次副歌反覆:主唱聲線更刺耳、更靠前,把控訴推到極限。

為何今天仍值得重聽

  • 它提醒我們:當意識形態凌駕人命時,仇恨會在「我們的頭腦裡」一再複製
  • 在全球仍不平靜的當下,〈Zombie〉是對受害者、加害者與旁觀者同時發出的道德詰問。

若你喜歡〈Zombie〉,也可延伸聽

  • U2 –〈Sunday Bloody Sunday〉:同樣以北愛衝突為題。
  • The Cranberries 自身對照曲:〈Linger〉、〈Dreams〉(柔美路線),更能感受〈Zombie〉轉向的力度。

音樂錄影帶(MV)

  • Samuel Bayer(曾拍 Nirvana〈Smells Like Teen Spirit〉)執導。
  • 強烈的黑白影像與 金色塗身的 Dolores,搭配十字架與士兵畫面,形成信仰、純真與暴力的對照;象徵「無辜者=殉道者」。

Tips:現場版本常比錄音室版更具衝擊力,推薦看樂團 90 年代的 live 影像,感受 O’Riordan 在副歌的聲嘶力竭與台下觀眾的合唱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沙龍_by Brian
4會員
167內容數
1965~1970年代中期,台北市有個「文藝沙龍」。 這裡是Brian的音樂沙龍,分享我的一些音樂文章,以紀念「文藝沙龍」。
文藝沙龍_by Brian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反戰專輯-6 〈Wind of Change〉- Scorpions (1990) 2025-08-03 〈Wind of Change〉是德國搖滾樂團 Scorpions 於1990年發行的一首歌曲,其背景與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及蘇聯解體密切相關。
Thumbnail
2025/08/03
反戰專輯-6 〈Wind of Change〉- Scorpions (1990) 2025-08-03 〈Wind of Change〉是德國搖滾樂團 Scorpions 於1990年發行的一首歌曲,其背景與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及蘇聯解體密切相關。
Thumbnail
2025/08/02
反戰專輯-5 〈Child of the Universe〉- Barclay James Harvest (1974) 2025-08-02 〈Child of the Universe〉是英國搖滾樂團 Barclay James Harvest 在1974年發表的一首歌
2025/08/02
反戰專輯-5 〈Child of the Universe〉- Barclay James Harvest (1974) 2025-08-02 〈Child of the Universe〉是英國搖滾樂團 Barclay James Harvest 在1974年發表的一首歌
2025/08/01
反戰專輯-4B 再談〈Billy, Don’t Be a Hero〉(1974) 2025-08-01
2025/08/01
反戰專輯-4B 再談〈Billy, Don’t Be a Hero〉(1974) 2025-08-01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歌詞發想來自於台北車站附近半日遊當天的一些感想 還有綠野仙蹤牌卡
Thumbnail
歌詞發想來自於台北車站附近半日遊當天的一些感想 還有綠野仙蹤牌卡
Thumbnail
詳細介紹滅火器樂團的專輯《家和萬事興》和其中的歌曲特色,包括專輯的主題、音樂風格、以及部分歌曲的特色等,並透過歌詞和音樂風格來詮釋專輯的內涵。
Thumbnail
詳細介紹滅火器樂團的專輯《家和萬事興》和其中的歌曲特色,包括專輯的主題、音樂風格、以及部分歌曲的特色等,並透過歌詞和音樂風格來詮釋專輯的內涵。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Energy的專輯推薦及新歌曲介紹,包含他們的經典歌曲及最新的合體新歌曲。喜歡Energy樂團的粉絲歡迎閱讀並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Energy的專輯推薦及新歌曲介紹,包含他們的經典歌曲及最新的合體新歌曲。喜歡Energy樂團的粉絲歡迎閱讀並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2024/2/24 浮現祭 腊筆和ARNY在台上說,草莓救星已經成軍26年了。​ 即便動輒都是以5年為單位才會出現的古董級樂團,甚至台下的聽團仔可能都比團本身還要年輕了,但每當被問起最喜歡的台灣樂團,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草莓救星」。 ​每次看草莓演出的心情都是「一期一會」的心情,因為不知道何
Thumbnail
2024/2/24 浮現祭 腊筆和ARNY在台上說,草莓救星已經成軍26年了。​ 即便動輒都是以5年為單位才會出現的古董級樂團,甚至台下的聽團仔可能都比團本身還要年輕了,但每當被問起最喜歡的台灣樂團,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草莓救星」。 ​每次看草莓演出的心情都是「一期一會」的心情,因為不知道何
Thumbnail
黑妞和朋友們決定組成搖滾樂團並開始演奏練習,每位成員在樂團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黑妞和朋友們決定組成搖滾樂團並開始演奏練習,每位成員在樂團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