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在直島有一系列的建築作品,在展場的一角就完整地將這些建築作品以島的形式呈現,並在其上的橢圓形天幕投影作品錄像。看到直島作品時,讓我聯想到的卻是2016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島上的另一個作品--在宮浦ギャラリー六区 播放的丹羽良徳 歴代町長に現町長を表敬訪問してもらう。這部有趣的作品是藝術家找了不同的靈媒與歷代直島町長的家屬,以各種與歷代直島町長靈魂溝通的方式來拜訪現任町長。影片從找尋靈媒,向他們說明計畫開始,到靈媒們親臨島上以降靈、附身或單純傳話方式與身處現在的後代或是現任町長對話,討論島上的過去與現在,並提出對未來的質疑或是擔憂。
藝術家網站有本支作品:
對於靈媒或是靈魂、鬼魂不是太熱衷的我還是在晚餐後進去觀賞,因為這是唯一有在夜間開放的作品。但看著看著卻倒也不害怕,反而被藝術家的突發奇想(設計概念)吸引住,現今的直島與過往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而這些改變對於島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島的未來,又是要由誰決定?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除了希望吸引觀光客到各小島之外,另外一個我自己當觀眾的看見是,展出作品也在藝術家的深入社區中,希望能與社區做連結。和傳統祭典一樣,在固定時程結合大家的向心力,一同完成一件重要的社區大事。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在小豆島的竹編作品就是與當地居民一同合力完成,而在眾多活動中,也可以看到社區營造與邀請住民參與的企圖。然而在這一部影片中,丹羽良徳在靈媒的協助(?)下,卻對現況有了更多的提問。不可諱言的是,瀨戶內諸島因著福武財團所召集的藝術家與社區營造團隊所執行一系列的計畫脫胎換骨,而居民也因著這些變化而有不同的生活選擇。像是在直島因為倍樂生集團的進駐,而有了一系列大師美術館的誕生,同時也帶動觀光與藝術產業並提升知名度。但也因倍樂生集團在島上的投資,市營公車是不會進到倍樂生集團所屬區域,在該區必須以集團的shuttle bus接駁。在丹羽良徳作品的最後一段,靈媒說出前任町長的感想:「某些改變是好的,但某些改變可是要慎重考慮。」他(是靈媒?還是町長?或者是藝術家?)對現任町長發問:「這些改變是你(和居民)真的想要的嗎?還是其他人想要的?」「現在看來可行的方法,過了兩任町長同一套還可行嗎?會不會就讓島分崩離析了?」「你確定要照著別人的要求做而不提出質疑?島會不會因此而破壞?」靈媒說著露出抱歉的微笑表示他也搞不清楚細節,是前任町長是這樣表示的。「你有概念他在說些什麼嗎?」靈媒問現任町長,町長尷尬地笑出聲說:「是倍樂生?」
重新看了這部片子更有深入理解的感覺,團體的一切到底是誰說了算?而又應該要如何討論或是凝聚所謂的共識?要如何協調有資源、有權有錢的群體,與真正生活在當地的居民討論或取得最符合「島」的共識。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發現丹羽良徳其實一直在這個議題上不斷地提問,只是場景換作是台灣。
待續
參考閱讀
Yoshinori Niwa:"Paying a Courtesy Call on the Incumbent Mayor by all His Predecessors in History"
當我們屏住呼吸, 潛藏的希望真的到來了嗎? 亞洲藝術雙年展「所有令人屏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