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ans-sur-Valouse,是一個位於法國東部,汝拉(Jura)省治的小鎮。兩個世紀前,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住民最多只有426人,即使到了今日,近六十年間的戶口普查資料,人口數也始終不超過150人。在一般人的眼中,這裡或許是個不起眼的偏鄉,即使鄰近度假勝地瑞士,但似乎更像是一座從未沾染世俗塵囂的桃源樂土。
就在西元1821年的8月4日,伴隨著轟隆隆的水車運轉,佐以灑落大地的金黃朝陽,嬰孩的哭啼聲為平靜的鄉野帶來活潑氣息,也為村落帶來了可望是好兆頭的新氣象,磨坊男主人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路易的作品(1885)
主人將男孩取名「路易」(Louis)……除了帶著「享有名聲的戰士」(famous warrior)之意,法國史上更有十四位君主選擇以路易為名。
十三年後,轉眼間小路易已經從父親身上習得不少農耕和木作技巧。可是他卻有著異於常人的勇氣與膽識,不願一輩子窩在日出而作的農忙圈裡。為了謀求更好的出路,又聽聞不列顛島傳來工業革命後可能顛覆世界以農立國的文明型態,故男孩選擇以徒步的方式,背起細軟,隻身往巴黎前進。
不同於聖雅各之路(Le pèlerinage de Saint-Jacques-de-Compostelle)的敬虔擺上,到花都距離約莫四百七十公里之遙的旅程,現在租車自駕也起碼要五個小時以上,不難想像兩百年前男孩足跡下的艱辛……同時為求支付各項必要的開銷,路易沿路上打了不少雜工粗活,除了累積各種型態的工作經驗外,也學會了幾樣得意的小手藝。
西元1837年,在巴黎成為專業旅行箱店鋪的學徒,替當年首屈一指的名家Marechal工作後,不消幾年時間,年輕的路易很快就以精湛的作工與高品質成品在巴黎時尚圈贏得了聲望,名氣也逐漸傳開……甚至連皇帝居然都開尊口邀約了呢!
是!當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以體制內的「總統」之姿發動憲政政變,並強勢完成修憲,登基為第三帝國的「皇帝」不久後,為招募替皇后歐仁妮(Eugénie de Montijo)打造專屬旅行箱與皮件的宮廷顧問,藉由幕僚的引薦,他找上了路易,希望能替從西班牙遠嫁而來的愛妻提供物超所值且賓至如歸的頂級服務。
宛如劃時代華麗工藝逸品的初登場,Boucheron、Cartier的奢華珠寶,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高級訂製服,加上歐仁妮口中「用巧手精工裝載最漂亮衣裳」的路易手製各式皮箱,法國皇室在相隔了半世紀之後,同樣以拿破崙之名,為歐陸、為世界再一次帶來所謂「翻天覆地」的變革:第一次是主張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革命與民族自治,第二次則是……頂級、奢華、訂製精品的時尚革命與精品產業。
路易的名字,此時此刻,在諸多歐洲菁英客層或皇室成員的心中,儼然就是旅行皮箱或訂製皮件的不二人選。故在西元1854年,甫建立家庭的路易告別了Marechal十餘年來的提攜,選在巴黎當時黃金地段之一的卡普辛納大街(Rue Neuve des Capucines,今Rue des Capucines)的四號地址,開設了同名店鋪,他並自豪地揭示著其品牌核心特色:我們安全地呵護您的易碎物件,更專門提供閣下時裝的包裝!
職人、專門家、工匠、藝術家,無論吾人如何稱呼,路易不曾為此感到得意自滿,而是越發勤奮,披星戴月、精益求精,有鑑於傳統行李箱的笨重與呆版,他參考一海之隔的倫敦皮件同業H.J. Cave & Sons所設計之鐵路旅行籃(英式旅行箱)的構思,進一步創造了革命性且前衛性的平頂矩形帆布旅行箱!不只長途旅行攜帶方便,更能堆疊置放,滿足了陸地壯遊或跨洲遠洋航程的需求。其不落俗套的風格與前所未見之巧思,奠基了今日行李箱的雛型,更於西元1867年的巴黎萬博(Exposition Universelle)上大放異彩,以堅固耐用、卓越品味,贏得了銅質獎章。
然而,
好景不常,文武雙全、野心勃勃的拿破崙三世似終究無法擺脫其家族姓名裡的咒詛與厄運……「普法戰爭」的挫敗,法蘭西人又一次失去在歐洲的話語權。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的皇帝廂房淪為永恆泡影,巴黎更在群龍無首之下陷入空前的恐慌與動盪……路易的生意一夕之間呈現雪崩式的衰退,流血暴動更讓其事業蒙受巨大損失,不只多數製造設備遭竊、遭搶,員工也跟著局勢混亂紛紛出走!
但路易沒有氣餒的本錢,他當下先是收到了創業後第一張來自遠東的訂單(以戰爭觀察員抵法探視的日本武官大山巖),稍晚更加緊腳步,於歌劇院附近的斯可里布街一號(1 Rue Scribe)重振旗鼓,並推出嶄新的皮件款式與產品識別圖案。
雖然說,拿破崙三世成為了法國帝制時代的最後一人,但作為皇家指定逸品之一的路易皮件,卻沒有隨著國王的狼狽退位而黯淡無光,反倒在西元1885年間將高品質、高耐用性的絕佳口碑帶出歐洲大陸,於倫敦的牛津街(Oxford Street)上創設了第一家路易品牌的海外分店;
西元1888年,六十餘歲的路易,其品牌定位、產品水平,毫無疑問已是寰宇層峰之選,但為了打擊黑市裡大量流通的仿冒品,同時也希望確保並提高產品價值,他決定在自家皮件內印上專屬的註冊商標,用以提醒消費者其難以模仿的「作工」與「堅持」。
隔年,巴士底起義屆滿百年,萬博重返巴黎,主辦單位更建構今日花都偉大地標之一的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而受邀參展的地主國代表,路易皮件也再度寫下歷史,獲頒象徵展品最高殊榮的金質獎章!
四百七十公里的征途,路易或許不曾想像過,靠著自己的雙腳與毅力,扭轉了農村小子的宿命,也改變了世人對於旅行皮件的刻板印象……西元1892年辭世的他,將衣缽成功傳承給其獨子喬治。
另一段歷史會告訴我們,為了向父親致意並確保商譽永久不受侵犯,喬治將品牌成功行銷到全球各地,除了前往美國芝加哥萬博展演,同時註冊了以父親為名的標誌,和鑽石、花朵、四葉草所共同組成的專利圖案……
「Monogram Canvas」,你懂的。
故事的最後,以路易為名的店舖,現在在全球約50個國家、460餘間門市,忠實且專業地販售奢華皮件製品、配件、成衣、鞋履,乃至於香水、手錶、珠寶、飾品、太陽鏡和書籍等……
說是信仰也好,或是潮流也罷。擁有「它」的瞬間,究極的愉悅是必然的。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1821.8.4 – 1892.2.27),頂級皮件之王,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吧。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fr.wikipedia.org/wiki/Louis_Vuitton_(1821-1892)